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9-09-10 07:22汪小林孟晓
高考·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汪小林 孟晓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关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校园管理、情感交流、认同归属、自我成就的网络心理需要,提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网络成瘾,过渡使用手机、电脑等。网络成瘾也称网络成瘾综合证、上网成瘾症、网瘾、网络依存症等各种名称。均表现为过渡使用手机、电脑对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网络依赖成瘾。网络世界信息检索功能强大,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便捷,选择性强,方便理解记忆。高效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依赖的心理,从而出现浏览信息时间过长过频。使得大学生的大脑神经中枢长时间呈现亢奋的状态,容易造成失眠等躯体症状,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白天的学习和工作,降低对现实生活中学习、工作的热情,出现情绪低迷,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等情况。

2.大学生网络交际成瘾。当前大学生主要为95后和00后,他们与网络共同成长,网络是他们成长生活中的一部分。当前,每个大学生都拥有QQ、微信等多种社交网络的账号,各账号下有多种类型社交好友,大学生线上的好友人数、互动程度、亲密度也远远超过线下。青春期的大学生的猎奇心理、渴望社交、个性社交的心理在网络世界得到充分满足,使得他们痴迷于网络世界,甚至逃避正常的人际交往。

3.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各高校周边均有大量商家开设网吧,主要客源是青年大学生,青年学生刚刚经历从中学的紧张压迫到大学的轻松舒适,学习压力突然减退,方向迷茫,游戏中各类角色强烈吸引着青年大学生。时下流行的英雄联盟、龙武、梦幻西游等游戏,使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出现逃课、夜不归宿等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对当前高等教育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4.大学生网络强迫成瘾。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青少年使用网络使用手机的年龄逐步呈现年龄递减的趋势。“‘全国’约1亿未成年使用手机上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1]淘宝、美团、滴滴、易班、PU口袋、阳光长跑等APP软件成为大学生活的主旋律,支付宝改变了支付方式。APP中植入的各类广告吸引和诱惑大学生大量浏览购物、娱乐等信息,如刷抖音视频,刷朋友圈、微博等,导致网络强迫成瘾,过渡消费,对大学生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但只要使用得当,发挥其优势功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

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线上线下互动,占领大学生的线上平台,推广使用党团APP等软件为大学生提供红色网站、时政新闻等实时更新的信息,为学生学习参与时政、畅谈时政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途中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网络心理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各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有孟庆荣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姚本先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教材中均未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单独篇幅编写。应将网络心理教育纳入第一课堂讲授,使大学生更加清楚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如何培养健康心理。各高校均对入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专门组织心理咨询师对心理预警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也可以向大学生开放心理健康咨询的网络平台,逐步让大学生在线上线下均可实现有效咨询。

3、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形成良好的网络习惯。线下好习惯受用终身,线上好的网络习惯同样能让大学生受益匪浅。大学生在使用电脑手机上网时,要自觉抵御不良习气,不浏览不健康网站,少做或不做无效的网络浏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网络意识,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主动浏览社会主旋律信息,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社会民生,关注学校发展,积极参与主旋律互动,主动关注国家、学校大事,积极献言献策,线下线上生活协调一致。

4、高校要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成为网络卫士,成为文明使用网络的示范者和引导者。高校团学组织要在网络平台为学生学习、交流和实践提供活动的平台,组织各类网络教育和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社交文明社交、诚信社交,净化网络语言,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网络困惑,开辟网上第二课堂,帮助大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金项目:

1、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7年名师工作室(辅导员)项目编号:Szzgjh1-2-2017-16

2、2018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SK2018A0329

3、安庆师范大学第四期“四成”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学生住宿管理机制及应用研究(AQSDSC2016004)

参考文献

[1]曹玲娟.我国未成年手机网民约1亿[N].人民日报,2013-05-17.

[2]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青年记者,2010,(2).

[3]沈晓梅.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2(01).

作者简介:汪小林(1983-),女,安庆师范大学音乐黄梅剧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孟晓(1998-),女,安庆师范大学音乐黄梅剧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2016级学生。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