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高中古诗深度教学

2019-09-10 21:12吕静
高考·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传统文化

吕静

摘 要:伴随现代教育环境下大力提倡的传统文化热,古诗此种传统文化形式及其所蕴含的深度传统文化背景便亦成为语文教学需要重点关照的内容。本篇文章便将就此话题做了详细阐述,具体方向为:解构古诗情感背后的时代思想潮流、解构自然意象背后的天人合一文化、結构古诗字句背后的广博文化元素三者。此将更新传统肤于表面意义的古诗教学模式,同时深化学生的古诗理解与对其的传统文化接收。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古诗;深度教学

任何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皆扎根于特定的时代思想文化形态和潮流,而对于古典诗词文学的全面深入解读亦应不离其对应的时代文化。但在高中阶段的古诗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专注于创作背景简要分析下的诗意剖析、语言形式分解等,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兴趣亦便无法得到深化。因此,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古诗深度解读则当成为契合古诗产生本源的正确教学方向。根据渗透进古诗的传统文化要素特点,我们可将诗歌情感背后的时代思想潮流、自然意象背后的“天人合一”文化与诗歌字句背后的广博文化元素三者作为具体切入口。

1.思想属性——诗歌情感背后的时代思想潮流

我们讲解古代诗歌的惯例往往以作品的创作背景为依托,而以作者的人生经历结合时代政局为主体,而总会忽略促成作者情感生成的背后思想文化属性与影响,而这却是影响诗歌深入解读的重要因素。因为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客观的人生经历都可以通过自身的文化接受进行筛选,然后得出的事件、思想与情感才融汇成诗歌。因此,诗歌始终蕴藏着文化的身影,这是窥探作者和其所处历史时代的窗口。

例如:在《短歌行》一诗的教学中,在向同学们讲解完诗歌背景和主题:曹操在政治活动中,为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大力强调“唯才是举”,希望有大量人才为自己所用,助己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同学们对于诗歌的理解程度限于诗歌发出目的,而并未深入目的之由来,即还未清晰作者为何会有如此统一天下,因而求贤若渴之心的问题。这也便是对作者时代思想文化接收状况的进一步挖掘提出了要求。从春秋战国始形成的入世儒家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乎成为中国历史延续的文化主干道,其源于“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源于团体合作下的围猎、狩猎此中国人最原始的生存方式。因此,《短歌行》的主题源头我们便可追溯到社会儒家文化。这是一种解读诗歌文本的新视角、新方法,亦是对其进行分析解构的更有力催化剂。

2.意象特点——自然意象背后的“天人合一”文化

统观中国古代诗词,我们在诗歌研究中归纳出三个古诗解读方向名词:意象、意境和情感,从此亦延伸出一种适用于大多诗歌的共性特点:情景交融。这便是自然事物与“人”结合的表现。这种现象是种创作手法,但却很少作为诗歌整体研究视野下的一种被提炼整合而出的文化现象而存在。其文化属性便是“天人合一”,即自然与人为一体,人与自然具有相通性,因此,自然事物便会被大量入诗且被赋予人格化的情感色彩,成为所谓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

例如:在《登高》一诗的教学中,在按照“意象——意境——情感”的诗歌链进行诗歌解读之后,为让同学们可以在客观的角度理解诗歌中“天人合一”的文化影响,我便先引道:“在我们的众多古诗学习经历中,会发现诗中的某些自然意象已经与某种情感色彩相捆绑,如月亮对思念、柳树对离别、流水对光阴等,因此,我们便能依据此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在这首诗中‘风’、‘天’、‘猿’、‘鸟’、‘木’等自然意象,我们够从对此的描绘中感觉到诗歌的情感基调吗”。同学们则可以根据“急风”、“高天”、“啸哀之猿”、“落木”等得出“空旷、孤寂、沉重情感基调”的结论。我便接着道:“自然意象的特点恰与诗人杜甫流离失所、病魔缠身、年老体弱的情感相符。这便是自然意象和人之间的交集,它体现的是长久延续的‘天人合一’传统文化,即人和自然的一体性”。如此的渗透便能够让同学们深切地感知到诗歌的文化属性,从而从诗外的角度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诗歌。

3.拓展延伸——诗歌字句背后的广博文化元素

除却诗歌情感背后的思想文化属性与诗歌自然意象背后的文化属性之外,诗歌字句间还包括有广博的文化元素。在平常的诗歌解读中,我们或将其看作普通事物一掠而过,或只知其表面的文化形式而很少深入进其身后牵涉着的文化传统和根脉中去,从而亦便无法深入感知诗歌和作者真正的内在情结,亦无法体会诗歌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例如:在《短歌行》一诗的讲解中,我便单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二句中的“酒文化”展开深入解读。对此进行深入解读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酒与文学的结合之始与酒对于诗歌的增色和对于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与酿酒过程的艰难和繁琐,酒成为古代之稀物而为贵。而在社交活动中为表真心诚意便会以酒代为礼品相赠,这便逐渐形成了酒文化。商周时期酒文化既已盛行,而汉末政局动荡、儒学式微,文人深感朝不保夕,这便是以酒入诗、借酒抒发愁情的开始。这也便是《短歌行》中上述两句诗词形式的由来与其所表现的作者借酒浇愁心绪的由来。这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酒在古代的两层文化含义,同时亦深入了解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属性,真正增强了其诗歌底蕴和古典文化素养。

古诗与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绝不仅仅是将古诗此文学形式本身当做一种传统文化来对待,还要求对古诗内容的解读亦与某些传统文化元素相契,以让学生确切地感知到古诗的传统文化属性。

参考文献

[1]颜昌容.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2]张鹭.中学古典诗歌教学若干问题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传统文化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结构导向学习:深度教学的基础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