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颜韵脚诗浅谈

2019-09-10 07:22:44廖婉婷
雨露风 2019年1期
关键词:方文山文笔韵脚

廖婉婷

作为现代诗歌领域的一颗新星,素颜韵脚诗在台湾著名词人方文山先生创立之后,便迅速在两岸拥有了大批粉丝和拥虿。

按方文山对素颜韵脚诗的定义,所谓“素颜”,就是一张素面朝天的纯粹中文的脸,不使用标点符号、外国文字、阿拉伯数字、图像等化妆品。“韵脚”是指每一行均须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

然而发展到今天,素颜韵脚诗显然是在方道文山流的影响下流传的,也势必在某些方面烙下了方文山的印记。有人说,现在的所谓素颜韵脚诗写作者,无论从语言、韵脚,还是题材、内容,甚至于遣词、造句等等方面都有模仿方文山的嫌疑。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方文山的风格究竟是怎样的呢?素颜韵脚诗又究竟是怎样高冷的一种诗体以至于久久不能被大众所接受,所传播呢?

从方文山先生之前刊发的两本关于素颜韵脚诗的诗集以及近年来对素颜韵脚诗的学习研究,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略微研究一下素颜韵脚诗的写作方法,谈谈写作背后的一些个人感悟。

一、从文字到文笔

诗歌,乃至于散文、小说等一切文学作品,其根本要素便是文字。文字经过排列、打磨、润色后成为作品,方才能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素颜韵脚诗便是通过纯汉文字和区别于其他诗歌作品的空格(方文山称其为留白)的排列,成为一行行令人心碎的句子,冠以一个美丽的名字称之为素颜韵脚诗。然而,并非单纯地将文字排列便能成诗,简单来说,诗是排列的文字,而文字排列后并非都是诗。从文字到诗歌,需要有一个斟酌和淬炼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如何提升文笔的过程。所谓文笔,简单说来就是作者运用文字的能力。同样的意思,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表达,其效果肯定不一样,而这之间的差别便可能来源于文笔的强弱。

例如“你从窗外看到/风刚刚冒出嫩芽的声音/很轻”(《念一首诗给你听》),这句中的风冒出嫩芽的声音很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不同的角度同时描写了雨后的春天的那份安宁和惬意,同时又用了通感的修辞让表达更生动有趣。如果换做一般表达,或许是这样“你趴在窗口,看着风轻轻吹过嫩芽”。这样一比较,高下立见。

提高文笔,其实就是让你的句子写得尽可能“漂亮”,也就是能最大程度引起读者阅读欲望。修辞便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而准确精彩的修辞,又在于对你所采用对象的特征,事物的特性,人的性格等等的理解。比如方文山常常用的“蜻蜓”“风铃”“猫”“蒲公英”,这些对象常常是比较轻盈的,因此适合与少年的青涩与初恋的纯真相联系。类似于这样的理解,是能够对诗的整体吸引力有一个质地提升。

尽管文笔对于表达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但也不外乎那种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切的感情来写诗,也会产生强大的共鸣。这样的诗歌在某种程度上说,更多的是属于情感的产物,它的文学性较之前者要低,但仍在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也颇受欢迎,便不作评判。

二、从语句到语言

如果说文字是诗歌的基本元素的话,那么语言便是诗歌的骨架。从文字的排列到语句的组合,诗歌便有了最基本的框架。内容稍显平淡的诗歌也许会因为语言的丰富而饱满,相反,再深情款款的诗歌也会由于语言的干瘪而嶙峋。诗的语言,不论对于素颜韵脚诗还是其他类型的诗歌来说,都是必不可少而又影响重大的。既能使诗歌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又能为情感的表达提供很好的途径。然而,从语句到语言的变化,又是诗歌不断打磨的过程,把最原始的粗糙的表皮蜕去,才会看到它独特的魅力。

例如“最后/一直到你的微笑/在我的面前/满山遍野/亲爱的/我这才开始对诗的语言/有些了解”(《诗的语言》),这句诗是方文山《诗的语言》中的结尾两句,就很好地说明了诗的语言究竟是多么的美妙。你灿烂的微笑,盛开在眼前,不仅是他,就连我也对诗的语言有了一些了解。这首诗本是方文山解释诗的语言的妙处以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的,从恋爱的角度,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那种对心上人的思念。情感的表达和共鸣在这种语言中顺畅地流露出来,同时也说明了诗的语言对于诗歌的整体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在他其他作品中也有类似的表达,诸如“我那些说出口的话/是再也/白不回来”(《爱的表白》),“我寄不出一张/完整立体的/笑脸”(《道歉》)这样的语言,嫁接了两种不同的对象,却表现出一种令人读来回味无穷的滋味。诚然,这种表达是属于方文山,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了解诗歌语言的奥妙,从而在素颜韵脚诗中,渐渐走出文山流的影响。

当然,语言并非诗歌的全部,再华丽的语句若没有情感的支撑就只能是空壳,便不能称其为诗。单纯的词藻堆砌,看似华丽,实则空洞无物,不知所云,这样的语言即使美,可却很难被称作诗的语言。而再直白朴实平淡的语言,只要能准确地表达出情感、观点,它便能动人,便能戳中人性中柔软的地方。当然,我所赞赏的诗歌或者说我所认为的素颜韵脚诗就应该是美的,是经过细细打磨出来的,是能够把语言和情感表达完美结合起来的艺术品。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有写诗追求的人所乐于看到的。

三、从意象到意境

文字和语言简单的构架起了诗歌的整体框架,却远远不能给诗歌以灵魂和血肉。这便需要创作者在写诗歌的时候要注意更多的问题。我们时常会听到有人称赞某人诗歌“很有意境”“意境很好”等等,似乎有意境已经成为评判诗歌好坏的标准之一了。但何为意境?意境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对于诗歌而言,意境的重要性是什么呢?带着这么几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中找到答案。

“习惯横行的蟹/不是直线泅游的鱼所能了解”(《个性》),正如方文山独特鬼马的表达,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一样,不仅仅是才华的高低,更是个性的彰显。这句是短诗《个性》的尾句,从蟹和鱼的生存方式作为对比,选取了螃蟹和鱼两个意象,把个性这个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也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共鸣。然而这句诗的意境呢?我很难想象一只螃蟹和一条鱼所营造出来的意境会是怎样的。因此,我想说,并非所有诗歌都是要通过一系列景物描写刻画出某个特定的环境,给人一种强烈的画面感或者是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有些意象在表达上只是单纯的为了解释,通过意象说明道理或抒发情感会显得比较自然而不苍白无力。但不否认,通过意象来创造意境的詩歌能更大程度上得到人们认可。比如“纷飞的落叶泄漏它逐渐凋零的/嫉妒到底星光灿烂的仲夏夜/是什么样子”(《关于以下这些事》),这句就很明显的通过秋叶这个意象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秋风一阵,落叶缤纷,一片即将萧条的落寞之景。这样的意境,往往能最大程度渲染整首诗的气氛,奠定一个基调,会使诗歌整体逻辑趋于紧密。

故而,诗歌的意境便是一种境界,是情感爆发的环境背景,是叙述说理的陈述,更是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同时,意境是诗歌的血肉,意境在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意象来塑造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表现力极强,将红杏争春的意境刻画出来了。因此,不仅在于意象本身,更在于灵活的去理解意象,去运用意象。

四、从内容到内涵

说罢诗歌的血肉,便要来讲讲这灵魂。所谓诗歌的灵魂,便是诗歌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想表达的是什么。古人云,“诗言志,歌传情”。所谓诗歌,其最大意义便是在于表达作者的观点、思想、情感、态度等等,而这些表达就构成了诗歌的内容。前面谈到的文字,语言以及意象都是为了表达所服务的,知道了如何去表达,关键就在于表达什么。

古代诗歌题材多样,而素颜韵脚诗在人们眼中似乎永远都只和爱情挂钩。实则非也,爱情本就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人都可以接触,人人都可以经历甚至于掌控。所以对于爱情,读者是有着最大的共鸣的。另一方面,并不是没有其他题材,而是适不适合。似乎素颜韵脚诗生来就是清新唯美,适合在雨后的屋檐,撑一把伞,捧着一本繁体字印刷的书去读。也有人尝试了其他题材,并不能说明素颜韵脚诗有题材限制,更不能说明它的起步约束了它的发展。说到内容,不得不说内涵了。从内容到内涵,又是一次打磨的过程。内容可以千变万化,而诗歌的内涵一定是不变的。如果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以及态度的话,诗歌存在的必要在哪里呢?虽然是这么说,但很多所谓的诗歌都只是为了写诗而写诗,就好像方文山说的那样“为诗而诗,易出伪画”(《灯下》)。殊不知按照方文山的理解,诗歌创作应该是“必须亲自分析检验/那些细如尘埃般的/意象/如此/诗/才开始具备实际的/重量”(《殓诗房》),因此,诗歌内涵在整首诗中是占据绝对地位的。一首诗如果没有内涵,哪怕是再优美的文字,再生动的语言,再深远的意境,那也只能是一种仅供欣赏的陈列品,它本身的价值是并不高的。当然,我们并不否定这样的作品是具有文学性的,至少从诗歌的层次来说,它是完美的,是符合大众审美的。

从内容到内涵,素颜韵脚诗的创作也是现代诗歌乃至于所有文学作品创作的反映。任何作品,少了内涵,便始终是漂浮着的,是经不起推敲的。因此,我们在追求诗歌创作技巧的同时,一定是不能忘记初心,是为何而诗,为何而歌。

素颜韵脚诗之路,长且艰。要想不断提升自己,要总结和反思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思考和留心。过多的技巧和经验也仅仅作为初学者的指南而已,并不能成为我们写诗的模板和套路。

因為,诗歌随心,若无心创作,便大可不必折煞自己,也不必为难文字。生活,只要认真过,其实都是充满诗意的,又何必写诗呢?

猜你喜欢
方文山文笔韵脚
“可惜我文笔平平”
What’s This?这是什么?
《花间集·更漏子》韵脚国际音标及韵腹整理札记一则
《笠翁对韵》韵脚分析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
红楼梦学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8:04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把镜头对准自己
韵脚怎么押?
文笔的文雅
人间(2015年14期)2015-02-19 01:37:01
马未都与方文山的“青花瓷”缘
做人与处世(2009年6期)2009-08-11 02: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