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月
摘 要:目前国内外很多自闭症儿童已进入普通学校参与融合教育。那么,如何使自闭症儿童更好的融入班级与普通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共沐阳光?笔者基于本班“天使宝宝”的具体情况,从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出发,提出个人的想法。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融合教育 教育管理
近年来,我国自闭症儿童发生率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2014年10月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0~14岁的儿童约有200万人。[1]国外有关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参与融合教育有利于其更好的走向正常生活,回归主流社会。因此,自闭症儿童到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是现在及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泛指一组导致显著社交、沟通和行为方面困难的广泛性发展障碍,是一个复杂的“谱系障碍”,它对一个人的影响伴随其终身。[2]
二、案例具体情况
“天使宝宝”很喜欢笔者叫他“天使宝宝”,感觉这个称呼是自带光环一样,具有魔法,可以让他平静下来,听从指令。他在幼儿园中班诊断出患有自闭症,从此半天在普通学校参与融合教育,半天在特殊学校参加专业技能培训。
(1)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会重复做出没有社会性功能的行为。[3]比如在和“天使宝宝”说话的时候,他会不停的重复点头。
(2)不会交流。自闭症儿童总是沉醉在自己的世界,对别人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对周围环境的信息不大能理解。比如:排路队去操场做操的时候,“天使宝宝”会反复的问笔者:老师,我可以去弄坏国旗吗?尽管笔者一再告诉他不可以,他仍会反复的问我,最后他一定会趁笔者不注意的时候迅速的去拉扯旗杆。
(3)行为怪异,情绪异常。自闭症儿童由于无法正常表达,一旦无法满足他的需求,或者突遇紧急情况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一些异常情绪或行为。[3]在一次“反恐”演练上,由于气氛比较紧张他就很焦虑,不停的原地转圈圈挠头皮。
(4)稳定环境。嘈杂的环境,使自闭症儿童感觉不安,情况严重的连别人靠近都会做出过激行为,比如:哭闹、大喊大叫、打人、咬人。在“消防演练”活动中,发出的警鸣声,让他很烦躁不安。在人流中,同学看到他想伸手带他跑到班级指定点,结果被他一巴掌打下去。
(5)智力低下。有研究显示,大部分自闭症儿童会伴随着智力障碍。[3]虽已六年级,但他的心智年龄仍处于幼儿园大班。
三、教育管理策略
“随班就读”是我国在西方先进的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来的一种本土化的融合教育方式,即将“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学生一同在班级里一起学习,共同生活。[3]那么,如何使自閉症儿童与普通学生在同一片教育的蓝天下,和融共进,同沐阳光?笔者基于本班“天使宝宝”具体情况,从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出发,分享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基于个体特点,优化生态环境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应在班级自然、接纳、和谐的环境中进行。一个稳定性较强的客观环境,能给自闭症儿童带来安全感,有利于他们安心学习、快乐成长,减少他们的情绪性问题行为。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通过教育干预,不断优化其生态环境,可帮助其改善和提高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与生活的能力。基于“天使宝宝”不喜欢嘈杂的声音,在需要较大的声音,如同学们读书或广播室播放音乐前先提前告知,让其做好心理准备。牵着他的手能使其增强内心能量,降低紧张情绪,等“天使宝宝”不再排斥了再慢慢调整音量以达到更好的融合。同时,使用一些简单的,指令性较强的语句与“天使宝宝”沟通,更便于其理解。
(二)搭建沟通桥梁,提升理解能力
沟通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更是自闭症儿童与教师建立关系的关键性环节。班主任需意识到,自闭症儿童表现出过激性情绪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对语言无法正确理解,导致不能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需多方面了解该儿童的性格特点、语言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尊重他的意愿,使其信任你。只有从你身上获得安全感,他们才会愿意与你进行简单的交往。交流过程中应根据其发音和说话的特点使用简单、明了、有指令性的词汇,避免使用否定性词汇,以防激发他的不稳定情绪。比如,“天使宝宝”每周一升旗仪式前都试图去拉扯旗杆,搞破坏,升旗过程中他不懂行注目礼,而是手插口袋四下张望。此时笔者会牵着他的手告诉他:天使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会爱护国旗,升旗时会敬礼,眼睛会看着国旗,就像前排同学这样。老师知道你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你也可以做到。通过这样的积极心理暗示,积极的语言管教和正面行为引导,一学期下来,“天使宝宝”在升旗时已经能够做出和普通学生一样的表现。当然,班主任也要将“天使宝宝”的具体情况向其他任课老师说明,统一教育方式,以便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能有效地与其交往。
(三)借助同伴干预,提高综合能力
间接干预可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和社会情感。间接干预包括成人和同伴,以同伴干预的应用较为广泛,效果较为显著。[4]第一,自闭症儿童与同伴的心理年龄基本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比起成年人更容易沟通,容易被自闭症儿童接纳;第二,他们的互动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的主动社交行为和个体的独立性。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应鼓励普通的学生与自闭症儿童交往并安排几位比较有爱心的同学作为助学伙伴,结合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如:春秋游,研学之旅让“天使宝宝”与这些同学一同坐车、参观游玩,共同体验活动等等,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在与同伴的互动交往中感受到快乐,有助于社会情感的进一步完善。
(四)建立奖励机制,树立良好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荣誉动机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之一。这种动机是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赞扬,颂扬的内部表现。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可恰当使用表扬和鼓励性语言或动作,以增强自闭症儿童的自信心。因为自闭症儿童将自己封闭起来的同时,自卑的心理也在萌发。为了给自闭症儿童自信心,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每一个细节,再将细节放大,并及时给予肯定的鼓励性语言。如开学初的国防教育训练“天使宝宝”一开始是排斥的,据了解他很不喜欢流汗的感觉,一个人在班级队伍周围徘徊,入队也只是漫不经心,手插口袋。笔者走上前去,牵着他的手说“天使宝宝”一定也可以像教官那样站着,一定能!没想到,他听进去了,立刻站得笔直,还很安静。“你真了不起,老师给你点赞!”以这样正面的鼓励性引导,符合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点,易于让自闭症儿童接受,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他居然忍着汗流浃背的不适,坚持了下来。利用训练小结,笔者及时对“天使宝宝”的表现进行反馈性评价,他的表现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同伴的肯定与鼓励强化了“天使宝宝”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笔者还以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奖励“天使宝宝”的每次进步,这样多样化奖励机制,使得“天使宝宝”在长达一周的国防教育训练上,一天天进步。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指出个体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追求尊重的需要。即:个体要求被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去追求个人自尊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5]所以,请永远不要吝啬你的善意,因为黑夜里爱会发光。
(五)加强家校联系,寻求接纳环境
自閉症儿童饱含一个家庭的希望,作为个体,他不仅需要父母的关心,也需要他人的理解和接纳。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组织的《华南地区自闭症者及其服务现状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只有10.34%的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参与融合教育,而49.19%的家长希望孩子能与普通孩子一起学习。[3] 无独有偶,2018年圣诞节那天,广州一名孕妇因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家长集体联名要求幼儿园劝退儿子,便带着自闭症的儿子,在家焚炭自杀,这起悲剧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不了解,担心其情绪和行为问题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的成长。
“天使宝宝”有一段时间会对我们班小红同学说:小红,我喜欢你!甚至放学也一路跟着她,他的这一举动使得小红同学很害怕。笔者先安抚小红说:“天使宝宝”虽然长这么大了,可是他的心理年龄还处在幼儿园,他的喜欢只是纯属于大个子弟弟喜欢姐姐。同时协助“天使宝宝”的妈妈与小红家长沟通,为“天使宝宝”争取更大程度的接纳,使他能够更好的与我们班的学生相处生活。在班级里笔者利用晨会课、班会课向他们宣传自闭症的简单知识,使他们对自闭症儿童有更进一步认识,提高接纳度。引导学生回家向其家长科普自闭症知识,提升家长对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正确认识。借助家长会或者家长课堂教学开放日等形式想家长宣传自闭症相关知识,普及融合教育的理念和好处。在班级群里晒自闭症儿童与同伴的相处照片,使家长能更好的放心,打心底的接纳。
总而言之治疗自闭症儿童是世界一大难题,目前最重要的方法是融合教育。只要班主任老师们内心充满爱,用炽热的爱去温暖这群特殊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稳定的环境,让他们也能有机会绽放生命的奇迹,使他们接触这个世界成为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马斯佳.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6,(2):34-38.
[2]贾美香.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上岗培训[M].北京:求真出版社,2015.
[3]赵新宇.全纳教育视角下,我国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问题的解读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05):80-81+84.
[4]张冉;唐汉卫.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策略个案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7,37(7):82-85.
[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Z].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