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名师培养进行时

2019-09-10 07:22詹艾斌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江西省名师

詹艾斌

2017年10月,在学校的一次工作例会中,教师教育处彭隆辉处长谈起江西省中小学名师培养话题。几个与会人不免有些激动和感慨,江西基础教育也有自己的名师培养计划项目了。2017年11月6日,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下发赣教师字[2017]37号文“关于组织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计划’的通知”(以下正文简称“通知”),江西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作正式启动,首期培养对象涉及幼儿教育、语文、数学、英语四个学科,委托江西师范大学培养、培训。承接江西省首期中小学语文名师培训任务,我的心中自然有喜悦,也有忐忑,更多的则是责任与使命。教师教育是江西师范大学的底色和名片,学校一直具有优良的教师教育传统,近年来更是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和成果。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全国高校四星级学科、江西省一流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全国高校五星级专业,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起位列全省高校同类专业第一名。基于这样的发展基础和优势,我们更为清醒,统筹谋划,明确确立了包括社会服务在内的新时代学科、专业发展的自我期许,而学科、专业社会服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积极对接和因应江西省基础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要求,我们有责任、也必须为江西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必要的理论探索并付诸实践。

适度具体讨论江西省中小学语文名师培养相关话题之前,我们自然首先得明确“为什么要培养江西省中小学名师(包括语文学科名师)”这一前提性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其还是深度影响和制约我们进行相关具体问题探索的元问题,或者说是具有相当程度的元问题性质的问题。

“通知”这样提出:“为加强我省中小学名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基础教育领军人才队伍,引领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根据《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关于加强“十三五”期间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文件精神,决定从2017年开始组织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计划’”,其根本目标是“到2020年,培养1000名左右师德境界高远、理论素养厚实、教学艺术精湛、教学主张独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名师,为培育和产生赣派教育名家奠定基础,打造江西省中小学名师品牌,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1]可以确认,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计划项目,存在其根本的目的性考量与设置,而这一根本的目的性考量与设置就是对我们在上文提及的“为什么要培养江西省中小学名师”这一前提性问题的直接回应。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认识到的是,文件中提出的培养的根本目标也为我们怎样开展名师培养——确立培养的理念、立场、方式、途径等——明确了应有的方向,抑或说,为我们确立名师培养方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由是,随着计划项目的有序开展,我有意识地开始了“名师标准”、“语文学科名师标准”这样的问题的初步探索。或者说,这是我需要面对的第一层次的问题。我的一个基本的认知是,作为江西省中小学语文名师培养计划项目的具体负责人,我必须在这样的问题上形成明确的判断。应该说,多年从事理论研究与教学的我深谙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判断,它可以不成熟,可以是阶段性的,甚至是在日后可以推倒重来,但不能没有,更不能沒有积极地去探索的自觉意识。在语文学科名师标准问题上形成并确立明确的判断,是我开展和实施具体的名师培养这一实践行为的必备前提。

就这样,经过2018年1月10-12日的第一次集中研修的短暂接触及前后期的持续“跟踪”——如开班前“三选一”命题文章的写作、每两个月一次的名师培养对象阶段性研修心得文稿的提交、名师培养对象个人教育教学研究方向的确定、名师培养工作小组的语文学科文化调研活动的开展等——研判,我渐次明确了在表面看来师德要求似乎被“放逐”在外了的语文学科名师的“四好”标准,那就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好的”语文教学课堂、“好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文章(著述)、“好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毋庸置疑的是,名师,必须要有自己明确而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主张,这是其之所以被称为“名师”的根本标识。在这里必须补充说明的是,“四好”标准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它是由相对朦胧到更为清晰的;而且,这也只是到目前为止的个人的阶段性看法,并非定论。我的一个相当明确的认识是,一位语文教师能够从学科性质出发,积极跟进新时代教育的立德树人要求,拥有了真正的“好的”语文学科素养、“好的”语文教学课堂、“好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文章(著述)、“好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他必然地就是一个具有师者德性的人;这样的人,作为道德主体,面对学生的发展诉求,能够在具体的育人实践中表现出生命的最卓越形态、最恰当品质、最幸福体味。因这种个人灵魂深处的至善与大美得以彰显,其身上自然也就焕发和洋溢着师德的光辉。其实,这也是最高层次的师德要求。

然而,伴随着“四好”标准的提出的,并不必然地是一个愉悦的过程;与之形成较为显著的区别的是,标准的提出源于个人经验的丰富与认知的成长,而且,在这一丰富和成长中还存有一种因为撕裂而产生的剧烈的疼痛感。

在年少时,和其他孩子一样,我对老师是绝对信赖的;也就是说,这种信赖是天然的、无条件的。六岁开始,我在村小读书,度过了两年时光,三年级时便已赤脚在田埂上飞奔,去大队小学上学了,还带着几分骄傲。说是村小,其实就只有一间破旧的教室、一位编制外的教师。一、二、三,三个年级,二十几个孩子。几个年级轮流上课,不上课的孩子就在教室里做作业,自然也有发呆和走神的时候。老师是我的堂嫂,对于没上过幼儿园的我来说,她就是我的第一个真正的老师了,爷爷是我的启蒙老师。尽管日子很苦、生活很穷,但我和同学们的眼中也还是有光的。或许,我对老师的无条件的好印象在那时就业已根深蒂固了吧。还或许,我就是这样慢慢地走上了教育之路。

上大学尤其是参加工作之后,许久没有同基础教育的教师多向接触了——主要是机会很少或者即便有机会了(比如参与“国培”计划项目)也未曾深度关注和审视,但对他们的敬畏与尊重还是一以贯之的。在心底里总有一个平和而敞亮的角落,存放着对于他们的美好记忆与想象。每当有事情触发对基础教育教师的联想时,便会对自己说,他们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群人,正是他们在顽强、有序而庄严地接续和阔大孩子的生命与国家的未来。

因此,在真正地接触江西省首期中小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2]之前,我对他们也是存有一种天然的悦纳感的,觉得他们是江西基础语文教育的希望,也以为他们是开放的,他们的世界是高远、辽阔而深邃的;但在人对人的实际感触并经历一段时间的颇为刻意的自我调适之后,说心里话,我对他们的总体上的第一阶段的印象与自己原初的想象和期待还是有着不小的距离。就这样,个人的原本对于基础教育教师——主要是语文教师——的美丽认知图式被撕裂,因撕裂而生发的剧烈的疼痛感也就随之而来。个人初步判断,在多数语文学科名师培养对象身上存在的且可以有效描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样的六个方面。第一,经验主义泛滥,理念阙如。名师培养对象大多流于经验,习于惯性,落入庸常而少于自知、自醒,缺乏对于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追问,更没有适切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主张。第二,世界局促而自洽。个体对于自我的肯定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必需品,但在原本并不丰饶的世界中自诩、自适,并欣欣然,这也无疑会给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带来巨大而具有毁灭性的障碍。第三,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不探索、不熟稔,语文学科育人目标不明。教师是育人的,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是需要依据立德树人这一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并结合具体学科性质去有效开展育人实践的,育学科的人,育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第四,文本解读无常甚至是失序。语文教材靠文本说话,由具体文本构造成一个一个的单元,而单元或集合群是有其根本性的教学目标与育人指向的。脱离这样的语境去谈文本,脱离文本的原初指向去任性“剪裁”文本,脱离基于最高目的的时代性的人的培育要求去“为我所用”地“戏说”文本,呈现的景观似乎是文本解读的汪洋恣肆,但退潮之后,剩下的只能是一地鸡毛,满目零落。第五,教学与科研(教研)的深度融合更多的属于彼岸世界,在现实中二者往往处于割裂状态;更有甚者,是以教学取代科研(教研),最起码,在其意识中是可以这样的。对于这一点,其实我们无需多言。第六,疏于严峻的自我批判。或许,这也是、这才是最为致命的。正因为缺乏反思与自我批判,人也就自然而然地会把“病态”当“常态”,以“常态”为“应然”,失去了对诗意与远方的向往、追问和诉求,无法以直立的姿态看待世界,包括语文世界的繁复与绚烂。用一句话来表述,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多数名师培养对象自身并不必然具备学科核心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也是教书匠,当然,其中或许也有人在追求做伟大的教书匠,充其量做个语文教学专家,而不是语文教育家。

不能不说,这给了我极大的刺激。遭遇到这样的刺激,也让我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名师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名师培养对象需要持续地批判性学习和研究,我自己亦如此。其实,语文学科名师“四好”标准的提出,就是我个人持续学习和研究的一个结果。

2014年,江西师范大学获批两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随后,作为试点工程,文学院开始实施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计划子项目。2015级卓越语文教师培养计划实验班于2016年9月正式开班,此后,每年持续遴选学生,组建实验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对“何为卓越教师”进行理论探索,并开展培育实践,慢慢地确立起“卓越四维”理论构架。简要地说,这一构架具体表现在“德”、“能”、“美”、“行”四个方面。德:理想信念崇高,坚持立德树人、以德化人,注重教师德性养成,师爱无形、富于人格魅力;能:可持續学习能力强,学科专业核心素养深厚,教研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卓越、技能出众,知识传承、生产与创新能力突出;美:内外兼修、阳光美雅,趣味高尚、以美育人,教育教学情感充盈而有光辉,美人之美、合作协同;行(德、能、美的外化):以师德为引领(确立师行的根本立场与态度),传道行健(做学生的“引路人”,意坚行笃),教育教学改革行为坚定、积极建构教育新生活,超越自我、实践生成(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和明确创设“美丽教育”的过程中成长为卓越教师)。毫无疑问,“卓越四维”理论构架的前期确立为我在承接江西省首期中小学语文名师培养任务之后明确提出语文学科名师的“四好”标准提供了思想资源,后者是前者的延续与发展。

在前述总体情形的基础上,2018年的6、7月间,我开始筹划和思考江西省首期中小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2018年暑期集中研修事项,经过慎重考虑,研修意向聚焦在三个方面:语文教育教学元问题、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前沿问题、语文学科教师核心素养问题。其中,相较而言,对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元问题,我是尤为着力的。基于前述的个人相关判断,我特别提出,名师培养对象的成长,首先要求他们必须明确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第一层次的问题,并力图予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明了,到底什么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元问题,什么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次生问题,元问题与次生问题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是,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才是有光可循的。我们明白,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教学实践更是如此。强调语文教学中的“道”与“术”的辩证关联,并持续加以教学改革实践示范,应该是敦促中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努力避免在其身上颇为普遍存在的重“术”而轻“道”——并非主观而刻意为之,更多的是日常的教学习性、工作惯性使然,在我看来,这之中的问题就更为严重了——这一顽疾的有效方式。

与这种考量密切相关,当时的一个直接而朴素的想法和愿望是:名师培养工作必须分阶段、有层次地进行,而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工作重心,通过一个阶段的研修,期望能解决一个阶段或局部性的问题,最起码能够推动对于一个阶段或局部性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如是,名师培养对象才能向着光,创造光。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暑期的集中研修和随后一段时间的反刍与思虑,大多数语文名师培养对象出现了一种可喜的变化,于是,就有了本书这一阶段性成果的“出炉”。

当然,对它的认识,我们同样是清醒的,而且必须保持清醒。换言之,这里的培养成果的“呈现”,不是终极展示,更多的是期望把它摆出来接受多方批评与指正,以更有利于改进工作。名师培养,道阻且长,需要持续实践,且需基于更为合理的顶层设计,适时而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意识到,在语文学科名师培养中,保持和强化自身的个性与特殊性是必要的,但我们自然也是开放的,阔大胸襟、海纳百川,美人之美、融会贯通,而后才能终于美美与共、综合创新。我想,新时代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都需要这样的一种文化自觉。我们会持续努力,将语文学科名师培养工作进行下去。

有人说,在某种程度上而言,2018年,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元年。这一年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这两个重要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六拔尖一卓越计划’2.0”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国教育改革进入了快车道、深水區。我们都身处当代教育改革进程之中,改革就是我们的生活,改革也理应成为我们的惯常行为。聊以自慰的是,我们也适时地在做一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探索,包括名师培养在内的教师教育改革实践。可以明确的是,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将会持续努力,加强语文学科建设,为新时代江西省乃至全国基础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尽绵薄之力,也期望能够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希望我们呈现的这一成果能够为广大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一些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我们的初衷,也是一份炽热的期待。为了语文教育,为了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

如前文所说,这本小书是江西省首期中小学语文名师培养的阶段性成果,以上叙述的也只是尚在进行中的语文名师培养工作的阶段性回顾、思考与探索,故,记为“写在名师培养进行时”。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收录的所有研修心得均由本人修订而成;当然,文字上的修订也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异的,多少不一。

是为序。[3]

注释:

[1]《关于组织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计划”的通知》。见“江西教育网”,http://www.jxedu.gov.cn/info/ 1987/111466.htm。

[2]根据赣教师字[2017]37号文“关于组织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计划’的通知”精神,名师培养对象为江西省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任教的在编在岗教师(含坚持一线教学的副职校领导、坚持一线教研指导的教研员)。其推荐人选至少需具备以下条件:1.师德高尚,具有突出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2.原则上应具备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身份或职称。特别优秀的可放宽到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3.坚持教学、教研第一线工作,具有10年以上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年龄不超过50周岁。

[3]本文是《循光而行——江西省首期中小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2018年暑期研修成果》的“序言”,该著即将出版。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江西省名师
模拟成真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头雁领飞众雁随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于晓明
浅议"名师"
Perseverance Leads to Success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