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分析、运算应用、逻辑思维等能力。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资源,把静止的画面转化成动态的视频,使无声变有声,让抽象变形象,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当前教师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探讨了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关键词:生动形象;有效融合;创设情境;动态演示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将数学文本与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有效结合,动态直观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认知。将实物不易展示、难于操作的部分,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获得动态形象的信息,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提前把例题、习题,特别是复杂的几何图形问题制成课件,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信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欲望、效率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助推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一方面,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把过多的备课功夫花在了制作课件上,而忽略了对知识点探究以及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及听课教师,认为课件制作的背景画面和形式越美越好,内容越多效果越好,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动画、声音、图片等大量信息充满课堂,使教师变成了播放课件的遥控器,使课堂变成了学生与多媒体课件交流的阵地,教师讲的少了,黑板上的板书少了,以至于课堂小结时黑板空空,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课件演示代替了动手操作。对于内容较难不易操作的一些数学活动,应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而探寻本质规律,而不是简单地用课件呈现。例如,教学常见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等,用具体的实物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掂一掂,亲身感受体验比课件直接呈现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最优化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作形象生动的图片或动态演示。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出示一幅条形统计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进行动态演示:把表示数量多少的条形的宽度变窄再变窄,直到把每个直条都变成一条条线段;再把线段与对应数量相交的点闪动两次,接着把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最后在图中铺上方格,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从条形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似之处,为新知教学做了有效铺垫,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搭建支架,突破难点
小学生思维简单,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推导、几何图形的特征等理解相对较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操作,为学生解决操作较难、道理难懂的数学知识搭建支架,从而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一个喷灌设备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所喷水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片的面。接着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把手中的圆片对折2次后打开,继续对折3次、4次、5次再打开,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这样把圆等分成了很多小扇形。学生沿着半径剪开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把圆片对折50次、100次,甚至200次后结果会怎样?当学生的想象达到“极限”时,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操作会比较困难,实际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完成部分操作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想象感悟道理,然后利用课件动态演示等分的过程和每次拼成图形的样子,让学生的想象变成直观的印象,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更好地理解新知搭建了支架。
(三)增强互动,体验快乐
网络资源平台的架设,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成果,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例如,课堂活动中,学生利用手中的感性材料,在展示成果、讲解道理的时候,汇报的学生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台演示操作过程并说出为什么这样操作。在解答数学问题反馈答案,特别是解答复杂的图形问题,如计算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或周长、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统计图表等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台边展示自己的答案边叙述解题思路,甚至展示不同的算法,让全体学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其思考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利用多媒体展台直接呈现操作思考过程和答案,做到及时反馈,既节省了在黑板上板书或画图的时间,又能让全体学生了解学习效果,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件快乐的事。
总之,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融合,不能简单地注重形式,更不能生搬硬套多媒体课件,而应该选择恰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常态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教师要细研教材,创造性地补充教材,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知识和复杂的动手操作更加方便直观、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优化,教学环境氛围更加温馨浓厚,最终实现数学教学最优化。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对策的研究”(项目编号:17-HJYY-602)研究成果。
(责编 吴娟)
参考文献:
[1]郭爱萍.巧用多媒体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数学教育,2019(7).
作者简介:刘青(1970.12-),女,汉族,河南永城人,本科,中小學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