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虎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课程总目标中规定学生小学六年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看出,新课标对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明确地提出了具体要求,实践证明: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可见,阅读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循序渐进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优化策略
结合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和小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特点,本文认为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真正有兴趣去阅读的时候,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是最合适的培养时期。带着兴趣去阅读就可以变枯燥无味的强迫性阅读为“悦读”。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心情开朗,记忆力较强,思维清晰,开展阅读活动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在生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认为鼓励学生去阅读要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生活中有很多未知,学生对未知世界有很强的探索欲,求知若渴,教师和家长就要有意识的让孩子们自己主动地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2.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认知辨别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模仿长辈的社会行为。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不仅注重言传,还要身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模范作用,产生强大的行为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利用课堂教学提高阅读方法与技巧
1.针对不同文体,采取不同策略
我们知道不同的阅读文体,作者在行文过程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目的不同,阅读主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取的阅读策略也必然不同,会隨着作者的行文采取合适的策略。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的基本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据这一目标,教材的文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说明性文体,阅读这类文体的策略是要抓住说明的要点,了解说明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分析说明事物的特点,进而掌握作者在文本中需要说明的事物。二是叙事性文体,阅读这类文体的策略是要了解事件的梗概及其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活动的场景和主要人物的关键性行为,从而读懂作者所叙述的故事,体会文本表达思想情感和人物的内心活动细节。三是诗歌散文等抒情性文本,阅读这类文体的策略是要注意通过对文本核心词汇的理解,在想象中再现作者描述的情境,以加深对作品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力的理解,达到阅读的目的。
2.把握文章形式,加深内容理解
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既要学习语言表达的内容,还要学习语言的形式。文本表达顺序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思维活动的外在流露,弄清了外在的表达顺序,才能进一步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思维活动和思想情感。对文中标点符号能否正确理解,直接影响对句子、段落直至整个篇章的理解;在行文中需要特别注意特殊的标点符号感叹号、问号等的用法,体会作者使用这些标点符号时透漏出的感情色彩。节奏是语言的表达上所显示的快与慢、扬与抑、轻与重、虚与实等种种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正确、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出诗文的声调、节奏是把握整个诗歌内容和感情的重要途径。
三、合理的采用阅读方式
课程标准中有“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课外阅读总量,学生需要针对不同的阅读文本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具体有以下方式:
1.精读,就是精致深入的阅读,需要精读的文本当然都是经典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
2.泛读,就是一般性的阅读,只要知道作者的所表达的文字以及简单的表达方式等等。泛读没有精读那样的精细,也没有略读那样有较强的目的性,是提升阅读量的关键的环节。
3.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在需要快速寻找阅读材料中有用信息时是很有效的。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强制,也不需要意志控制,就能自觉地去进行阅读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完成阅读内容,达成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1.认真读书的习惯
首先表现在阅读时能够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文本上,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专心读书的习惯。
2.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熟读精思”“学起于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我国传统读书法的精华,没有思考的阅读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阅读。
3.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没有讲授课文之前,首先学习课文。一篇课文,如果学生一遍也没有读过,立即进入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学生肯定是学不好的。通过预习,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学生经验与文本内容进行碰撞才能产生理解的思想火花。
通过以上方法有如叶圣陶教育家说过那样“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像他说的那样从小喜欢阅读,会阅读、会独立自主地终身性地阅读。以课内阅读指导打基础,课外阅读求发展,激励孩子终身喜欢自主阅读,这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课内外自主阅读能力的目标,从而提高整个语文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明.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J].学周刊,201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