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内容改进研究

2019-09-10 09:43:26田昊雨
速读·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政策劳动教育

◆摘  要: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党和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中小学劳動教育政策来规范和管理中小学劳动教育。现行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在内容上存在内容体系和具体内容两个层次的问题。本文依据劳动教育政策内容存在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劳动教育;教育政策;政策改进

党和国家重视劳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天津、辽宁、广东、贵州、广西、浙江、重庆、山东等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2019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劳动教育政策逐步完善的现在,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已有的劳动教育政策内容,这是出于将来完善劳动教育政策体系的需要,更是出于调整设计劳动教育政策具体内容需求。

一、对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内容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劳动教育政策政策。1954年青年团中央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个劳动教育政策《关于组织不能升学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参加或准备参加劳动生产的指示》。此后数十年我国陆续发布一系列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2015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我国首个以劳动教育为核心主题的教育政策,新时代我国的劳动教育政策逐渐体系化、规范化、现代化。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体系

我国教育政策从层次上可以分为教育方针、教育部门规章、地方性教育规章共同构成的教育政策体系。劳动教育政策体系包括党的政策性文件中对劳动教育的规范、教育方针中对劳动教育的规范、教育部和其他部委对劳动教育的规范、各级地方政府对劳动教育的规范共同构成的政策体系。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内容的范畴

教育政策内容指在教育政策文本中,国家为协调教育利益解决教育问题而设立的政策规范。按照政策内容的逻辑结构,我们可以将劳动政策内容划分为五个基本范畴:目标范畴、原则范畴、内容范畴、途径范畴和管理范畴。目标范畴规范劳动教育的目标;原则政策规范劳动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内容政策规范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途径政策规范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管理政策规范劳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对劳动教育的管理。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内容存在问题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劳动教育政策体系不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重新提出要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我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中关于教育方针的条目尚未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增添发展劳动教育的教育方针。第二,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内容体系不规范。没有明确指出范劳动教育政策内容应当规范的范畴。各地方劳动教育政策格式不统一,对于劳动教育政策内容体系范畴混乱。第三,我国教育部门规章与地方教育规章未能形成有效的中央——地方两级协作。部分地方劳动教育政策与中央政策高度类似,缺乏地方特色。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具体内容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劳动教育目标政策不明确,没有建立教育方针——中央劳动教育目标——地方劳动教育目标的多级细分化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第二,我国劳动教育原则政策不明确,部分地方教育政策中缺少关于原则政策的规定。并且缺少劳动教育公平性原则的相关规定。第三,我国劳动教育内容政策不够具体,地方教育政策中缺少结合本地历史文化社会资源的本地化内容建设。第四,我国劳动教育途径政策不规范,尤其是校外劳动部分缺少对劳动教育校外基地的具体规范。第五,我国劳动教育管理政策不成体系,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内部管理的权责划分、范围划分不够清晰明了。

三、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内容改进策略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内容体系改进策略

1.教育法律、国家教育政策和地方性教育政策中对劳动教育规范的方向性一致,应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劳动教育相关教育法律,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教育方针写入相关法律。

2.国家制定中小学劳动教育条例,对全国中小学劳动培养目标和教育目标作出指导性规定,明确劳动教育原则政策,要划分劳动教育内容的性质类型,区分劳动教育途径,明确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内部管理两层管理关系与责任范围。

3.地方应结合本地历史文化和劳动教育资源制定地方劳动教育具体实施条例。实施条例要按中小学生不同学段,具体规定劳动教育课程与活动的工作和育人目标,对劳动教育原则政策结合本地实际进行针对性的阐述,具体规定不同性质的劳动内容并按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汇总形成清单,具体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评估方面的职责范围,具体规定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设计标准。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具体内容改进策略

1.目标政策改进:中小学劳动培养目标方面,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目标规定工作质量目标和人才质量目标。工作质量目标应该统一规划劳动教育发展、规定一段时间内如何推动建立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途径通畅、管理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整体推动劳动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应当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方面的总体目标。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方面,应当建立一套囊括中小学各个学段详细具体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体系。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应按照小学(小学低年级与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分别规定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和活动目标。对每一项课程和活动目标,都要细分出工作目标和育人目标。结合不同学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规定每个学段劳动教育具体课程和活动开展的目标和通过课程和活动要达到的育人目标,展开阶段性的劳动教育。

2.原则政策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原则是各级教育政策都必须坚持的共性的准则,中小学劳动教育政策中应当明确劳动教育的五项原则。地方教育规章中需要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劳动教育各项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阐述。

3.内容政策改进:劳动教育内容政策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结合地区历史文化、本地劳动教育资源、分学段列出劳动教育内容清单,并附简要的实施要求和评价建议。内容政策制定要注意与途径政策相结合,选取更适宜的教育途径实现教育内容。新时代互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使数字资源将在劳动教育内容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要加大劳动教育的数字资源支持农村地区的力度,向欠发达地区进行适度的政策倾斜,避免因数字技术的不均衡而导致劳动教育内容乃至劳动教育整体水平出现更大的城乡差异及地区差异。

4.途径政策改进:劳动课程方面:要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调整劳动教育国家课程的名称与地位,将劳动教育课程设为我国国家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调整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出台政策规定劳动教育地方课程。中小学校依托自身资源,灵活设置劳动教育相關校本课程。统筹数字化的劳动资源,可以打破地域隔阂,突破物理条件限制地进行劳动教育。校内劳动方面:校内劳动包括班务劳动、校务劳动、特色项目劳动。开展校内劳动要充分利用校内空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美化。要充分调动校内学生兴趣小组、俱乐部等学生组织举行劳动教育活动。要积极组织劳动主题的班团队会和劳动主题的校园活动。校外劳动方面:校外劳动包括基地劳动、参观体验、社会公益。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对劳动教育基地的准入条件、审核标准、师资水平等方面进行规范。校外劳动教育是城乡差异最大的一条途径,农村丰富的农业劳动教育资源需要充分利用,但不能仅把农村中小学校外劳动限定在学农实践。必须加强城乡劳动教育资源互通,保障农村中小学生能接受到多元校外劳动教育。家务劳动方面:家务劳动包括家务劳动、自我服务劳动。政策中必须规定家校联动的机制,学校帮助家长成为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建设家务劳动途径。

5.管理政策改进:教育行政管理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政策确保劳动教育师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缺口更大、素质参差不齐,政策中应确保每座中小学都有至少1名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要有计划地从师范院校或其他高校相关专业选拔素质好的毕业生,选拔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实践经验、热爱劳动教学工作教职工担任劳动课教师;还要鼓励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劳动课教师,逐步充实劳动课教师队伍。教育行政部门要争取财政支持、落实用于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器材添置、活动损耗的专项经费。要制定扶持政策、补助办法和激励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和企事业单位、个人支持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和其他劳动教育活动。教育督导部门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挂牌督导范围,纳入对学校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要加强示范引领,树立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和示范学校,发挥导向作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劳动教育由校长或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组建以校领导为首,包括教导主任、思政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或团委书记等中层干部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职责。制定本校劳动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校内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劳动教育教师培训;加强校内劳动教育财务、场地、物质等资源保障,制定劳动教育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预案,严防劳动教育安全隐患。建立学生劳动实践评价制度,推动劳动教育成果作品化,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情况和实践活动成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507/t20150731_197068.html.2015-07-31/2019-10-10.

[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有机衔接融会贯通[EB/OL].http://news.cnr.cn/native/gd/20191126/t20191126_524873972.shtml.2019-11-26/2019-11-27.

[3]陈静,黄忠敬.从“体力教育”到“能力教育”——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变迁[J].中国德育,2015(16):33-38.

[4]新华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cnr.cn/native/gd/20171027/t20171027_524003098.shtml2017-10-27/2019-10-10.

作者简介

田昊雨(1995—),男,河南平顶山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政策与教育行政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政策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文教资料(2016年25期)2017-02-22 17:40:36
我国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考试周刊(2017年1期)2017-01-20 21:55:08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高教探索(2016年12期)2017-01-09 22:30:57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5:20:16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浅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商(2016年10期)2016-04-25 22:31:06
治理高校教育政策执行性腐败新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7期)2016-03-07 16:46:03
探析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教育教学方法
青春岁月(2015年23期)2016-01-04 1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