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梅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类生活逐渐融入信息化,手机、电脑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科技的进步也对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互联网+”可以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互联网教学方式灵活,学生课堂感受良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互联网+”,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引其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有利于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爱阅读的坏习惯,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其语文综合素质。
“互联网+”能够优化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更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中,要在不丢弃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形象、生动的教学优势,为学生打造全新的教学环境,给其带来更舒适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针对于“互联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一、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建课前预习新模式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学生微信群,在新课程开始学习前,通过互联网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最初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时,可以在班级创建的QQ、微信群里发布课前预习阅读任务,让学生知晓自己在阅读中应当做什么,使其明确自身学习任务,为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QQ、微信群,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远程指导。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可以进行点播,为学生解答疑惑,提高其学习兴趣。
例如,在阅读学习《赵州桥》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课前预习阅读问题:“赵州桥是什么样的,请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描绘赵州桥的外貌;通读全文,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询自己不懂的生词,并弄懂其含义;朗读课文,给家长重述课文内容,让爸爸妈妈帮忙录音,并上传到群文件里;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尝试在作文里使用过渡句。”
第一,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使其预习活动不受时间、空间影响。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搜索网络图片、查看相关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提高学生主动性,引导其学会使用互联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弊端;第二,让家长协助对学生阅读的文章进行录音并上传,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阅读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查缺补漏,阅读优秀的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利于帮助学生发现潜能。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每位同学的阅读能力,有效避免了课堂培养缺少普遍性的弊端;第三,学生学习借助微课,可以大幅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微课具备形象、活泼等特点,能够提升学习积极性,侧面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其新知识的理解能力;第四,教师在公众平台上发布任务,学生可以根据阅读任务内容展开讨论,面对问题可以共同研究并解决,在讨论中发现自身缺点,取长补短,在学习中学会反思,得到启迪,互相讨论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通过观察讨论过程,发现学生的优缺点,找到其理解难点和学习难点,找准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互联网+”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更提供了知识素材,良好的教学互动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融入到全班积极的学习氛围里。
二、借助“互联网+”营造阅读情境,营造“身临其境”教学氛圍
教师借助“互联网+”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趣味性,能够将知识直面展示到学生面前,将阅读过程简化,激活其阅读思维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创设生动活泼的阅读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利于教学的资料,提升教学趣味性,丰富的材料便于学生储备新知识,为日后创作积累素材。
首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使用图片导入法。图片教学具有直观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一节时,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以及圆明园当时的价值,只有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时刻,当其被破坏了,才能引发学生对圆明园被破坏的遗憾和愤怒。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参观过圆明园遗址,很多学生难以进行想象。课文中对于圆明园的描述也过于简单,学生很难理解其“园林艺术的精华”之处。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很难突破教学难点,更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插入教学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在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通过文中描绘的174个景观进行多媒体图片引入,进而让学生观看圆明园1000多处景观独具代表性的建筑,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建筑物,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亭台楼阁”的内涵。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逐渐掌握“亭台楼阁”建筑特点,并且对圆明园的建筑规有了初步了解。
其次,教师还可以选择使用视频导入法,引领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当其学习到圆明园“毁灭”的部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视频《火烧圆明园》,视频可以对课文中缺少的细节进行补充,并且视频播放模式更加直观具体,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促进其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引导性的话语,例如:“同学们,圆明园这座艺术瑰宝,在侵略者无情的掠夺中变为断壁残垣。圆明园不仅是中华工匠的艺术结晶,更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典范,我们难以想象侵略者是如何无情地掠夺,现在我们就一起观看圆明园这颗耀眼星星的陨落过程:电影片段《火烧圆明园》”。教师通过播放圆明园被破坏的视频,能够给激起学生共鸣,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更能使其了解“弱肉强食”的道理,激发学生向上的斗志。视频过后继续让学生研读课文,用心感受文章作者的心情,帮助学生感悟作者内心情感。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上传学生阅读情况,实时分析其优缺点,帮助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增多,便于学生调动自身情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三、通过“互联网+”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牢记知识点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引导,应着眼于文本。在学生熟悉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文本进行知识延伸,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借此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其写作实践活动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当教师讲授“毁灭”内容时,课堂上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还原”侵略者犯罪现场,让学生感受圆明园被摧毁的过程。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利用多媒体,播放悲伤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圆明园被摧毁的惋惜之情。通过教师借助“互联网+”的教学引导,学生可以抒发自身真挚的情感,将情绪转移到文章上,记录读后感或进行文章创作。利用互联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其综合水平。这种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合作性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效地驱动学习动机的形成,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增强阅读兴趣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大家交流探讨阅读体会都是通过读书会等形式,这些方式都有场地或交通限制。人们可以随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小学生来说,交流的内容也是一种加深理解和梳理归纳的过程。并且这种分享的过程轻松愉快能够让低龄儿童的阅读一松一紧,更加松弛有度,也能让其充分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和乐趣。因此,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学生喜爱的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读后感交流,学生也可以选择将自己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发布在网络上。学生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和探讨,分享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这一分享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充分提高了其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讨论和阅读可以给其它学生提供新的思维方式。交流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对发布在网上的观后感进行互评,但是要注意自身语言的礼貌。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封闭,利用“互联网+”讨论观后感,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其文章鉴赏能力,进而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其语文成绩。读书反馈活动也可以根据阅读主题或阅读内容灵活进行选择,能帮助小学生真正做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拓展。课外读物要贴近教材,达到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目标。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拓展其阅读量,充足的阅读也能使学生多元化地吸收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此外。在网络应用方面,小学生阶段需要教师和家长一起引导,帮助他们在多样化的网络环境下健康的成长和学习。
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在阅读中体验生活,通过实践和阅读的结合,提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课堂阅读效率偏低。“互联网+”为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教育方式,其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注意力充分集中在课堂上,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实际,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增加自身知识,不断接受新事物。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使用互联网,可以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提升教學效果,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终极目标,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同时也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小学(73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