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式橄榄球运动进入中国较晚,目前浙江省没有开展专业队建设。有以高校为主的6所俱乐部在开展橄榄球活动,本文通过调查访问的方法分析目前浙江省内触式橄榄球开展的情况并作总结。
关键词:触式橄榄球;现状
中图分类号:G8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11-111-01
1英式橄榄球的诞生
1823年,英国中部的拉格比市的一所学校中正在进行一场足球比赛。一名名叫威廉 韦伯 艾利斯的学生踢球失误,感到十分懊恼,一时心血来潮,抱起球就向对方的球门跑过去。他的这一举动虽然违反了比赛规定,但却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兴趣。在这以后,这个学校的足球比赛进行的过程中,频频出现抱球跑的情况。之后,在一些专业人士的改良下,一种新的足球运动模式诞生,也就是今天的橄榄球。这种运动由于在拉格比的一所学校产生,因此也常常被叫做拉格比足球,英文中称为Rugby。
2现状分析
英式橄榄球运动进入中国较晚,目前浙江省没有开展专业队建设。目前浙江省有6所触式橄榄球俱乐部,橄榄球的发展基础主要是以高校俱乐部为主。触式橄榄球正式比赛各队首发6名队员,全场20分钟,中场无暂停,可以无限换人。混合组比赛场上至少两名女性球员参赛。国际橄榄球协会(IRB)为了普及这项运动,每年都有触式橄榄球世界杯。江浙沪地区每年也有相应的俱乐部交流赛事,为浙江省橄榄球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对于大众群体来讲,橄榄球还是处于陌生阶段,推广和普及的道路还有很长。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运动员、教练员及有关专家和查阅大量资料,对目前浙江省内橄榄球运动员运动年限调查,结果如下:1年以内的运动员占55.8%,占比最大,大多来自高校俱乐部新生和青少年新增橄榄球人数,说明新增橄榄球爱好者的人数越来越多,群众对橄榄球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1-2年的球员占14.9%,3-4年的球员占比11.1%,部分队员流失原因在于高校的球员毕业转向其他城市或是外出留学;5年以上占比 17.9%,定居在浙江省内的橄榄球爱好者参与橄榄球运动年限人数除1年以内占比较大。根据新增人数1年以内的占比最大,可推测橄榄球人口呈上升趋势,但相较其他传统运动人数发展还是缓慢(见表1)。
在调查过程中,各个俱乐部下属培训机构目前有3所,主要面向青少年,年龄普遍在4岁—12岁之间,成人俱乐部也有开设。如20岁以下球员占比67.4%,主要是青少年比重大以及高中校队和各高校大一新生;20-35岁占比26.7%,也是人数较多的年龄阶段(见表2)。可见,橄榄球人数的增加正在以青少年为主力军的趋势不断增加,若增长趋势保持,青少年成年之后留居本省,那么橄榄球人数将覆盖式地增加。
在运动场地的调查中,97.1%的人数都对场地很满意,这也得力于触式橄榄球的比赛性质,普通篮球场或是生活区广场或是草坪都可以进行活动和比赛。增加了球员对橄榄球的活动时间,也为橄榄球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3建议
3.1按照我省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家的具体情况解析,在具体的时间范畴内,政府办体育的情况不会产生大的变化,要在怎样完全利用高校资源和有效发挥资源制度方面进行创新。
3.2认清橄榄球运动的多重益处,借鉴国内外一些橄榄球发展的成功经验,政府部门和高校共同合作,合理布局,完善管理组织结构及相应政策法规,对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和竞赛、条件保障方面进行监控和科学评估,改革竞赛机制,注重市场开发,使橄榄球可持续发展,努力达到多赢。
3.3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吸引企业的赞助,首先要在政策上扶持,而不是一味将橄榄球推向市场,要求企业不计成本地付出,其次,国家体育总局要加大对各省橄榄球赛事的投资力度,通过各种手段宣传和包装比赛,来扩大橄榄球的影响力。
3.4加强省内橄榄球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提升他们的专业化程度。一方面要将高水平的教练员引入,二是要为现在的教练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特别是针对目前一线教练员,在技术、技能和体能等教练岗位培训要大大增加,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各支队伍的教练员配备情况。
3.5完善青少年橄榄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为橄榄球运动员的早期培养创造条件。不仅仅要以省市队为单位,更要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加强青少年橄榄球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增加与省外队伍的交流与合作,为橄榄球在省内健康稳定地发展提高保障。
4总结
触式橄榄球是一项强调纪律性、团队合作的运动,需要有足够的沟通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才可以完成一场比赛。在浙江省大部分参与群体是青少年和高校大学生,青少年和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在國家“体育强国”发展目标与任务下,有利于一项新兴运动的开展与实施,更需要浙江省体育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大力推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景贤.我国英式橄榄球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4):49-52.
[2]王宜馨.高校开展触式橄榄球的体育选修课的价值和策略[J].体育科技.2016(10):24.
作者简介:
张秀秀(1990—),女,山东淄博人,运动训练学硕士,任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