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
摘要: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幼儿学前教育应该充分挖掘幼儿特点和发展需求,运用游戏化教学手段激活幼儿学习兴趣,调动游戏和学习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渗透教学内容,拓展幼儿思维,提高团队意识,培养综合能力,实现寓教于乐,本文就基于游戏活动下的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展开相关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
近几年,教育部门对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沿用传统民间游戏,更要运用现代化技术创新教学,开展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价值。并在实践中结合幼儿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游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学前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前教育一直是幼儿园的教育重点和重心,是衔接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由此可见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模式较传统。时代在变迁,但是很多幼儿园一直在沿用传统教学手段,模式单一枯燥、课堂氛围较差、幼儿积极性不高,而且教师将太多重心放在了理论教学上,甚至有的幼儿园早早就开始讲小学内容,这是教育部门严令禁止的,学前教学就应该以学前教学为主,而不是跳跃性教学。2.不重视学前教育。很多教师和幼儿园没有充分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也搬用在学前教育中。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度会极度降低,而且很多幼儿园对学前教育没有明确定位,更没有清晰的教学大纲。3.游戏教学效果差。游戏教学一直是幼儿园惯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幼儿园的游戏不分小中大班,一个游戏一直玩好几年,游戏教学效果自然不高。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游戏时,总是担心幼儿安全问题,再加上各种客观因素,教师设计的游戏形式感太重,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只顾着玩,完全没有动脑的时间和空间,根本不利于游戏教学的渗透。4.缺乏德育。德育是从幼儿园贯穿到初高中甚至大学阶段的。然而,在学前教育游戏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视了德育的渗透,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幼儿年龄较小,听不懂,古语有云“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学前教育幼儿年龄普遍在3-7周岁,所以在这个年龄段开展德育工作很有必要。
二、基于游戏活动下的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
1.引入民间游戏,弘扬传统文化。民间游戏源于民间老百姓的生活中,受民俗文化、地理区域的影响,每个地方的民间游戏各有特色,很多游戏非常具有当地文化和民族特色,引入学前教育中不仅可以促进游戏教学成效,还可以弘扬传统文化。皮影戏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戏剧,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看皮影戏,再向幼儿介绍皮影戏的原理,组织幼儿玩民间游戏“手影游戏”,将教室的窗帘拉上,然后让学生用双手做出各种动物的形状,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还可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光影原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纸画出各种动物,也可以是《西游记》中的人物,用剪刀裁剪,再利用光影原理投影出一幅“西天取经”的画,这样的民间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引人手工游戏,提高动手能力。手工游戏是幼儿游戏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由于要用到剪刀,在小班和中班中一般很少开展。不过教师可以在小中班开展折纸、拼图等游戏,比如提前準备好彩色的纸,然后将全班幼儿分为五组,让每个小组分别折好各种小动物,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给予奖励,也可以准备好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等硬纸片和胶带,让学生将不同形状组合成几何体,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仅增添了趣味性,还使学生了解到各种几何体。大班的幼儿除了可以在“手影游戏”中剪“皮影”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做环保手工,比如用报纸、卫生纸、垃圾袋做衣服,或是用饮料瓶做灯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废物利用习惯,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3.引入团体游戏,培养合作意识。在全体共同体的今天,合作是世界共赢的唯一手段,所以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教师有义务帮助幼儿培养合作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社交基础。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可以开展团体游戏,让每个幼儿都意识到自己的作用,以及每个人的重要性,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习,为合作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绑腿”游戏,每4人一组,在绑腿的过程中,幼儿要想整齐地前进,必须相互配合,如果一个人没有跟上节奏将会影响到整体。刚开始幼儿找不到规律,经常会出错,甚至会出现相互嫌弃的现象,这时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和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技巧,意识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足球对抗赛,在了解足球的同时,培养幼儿与队友之间的配合。4.引入趣味游戏,激发参与兴趣。调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同,有的幼儿擅长运动游戏,有的是动手能力强,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趣味游戏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年龄普遍较小,好奇心较高,对有趣、新鲜的事物充满热情。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猜一猜”游戏,教师准备一个透明箱子,在箱子上方开一个口子,开始游戏时蒙住幼儿的眼睛,让他通过触摸来猜箱子里放了什么,教师可以放荔枝、杨桃、小兔子、小鸟等道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游戏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丰富幼儿想象力和辨别力。
总之,基于游戏活动下的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遵循学生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和德育内容充分融入游戏中,充分挖掘游戏教学的潜能,提高幼儿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团队能力等等,真正实验寓教于乐、寓学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