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意象,引领学生探究古诗词之美

2019-09-10 14:51:32郝会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梅花古诗词意象

郝会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古代文人抒情写意的一种表达方式,承载着一个地区、民族的文化结构、思维智慧以及艺术审美。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文本选材的重要来源,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意象”是打开古诗词世界的一把钥匙,引导学生去品读与鉴赏古诗词就不得不提到“意象”,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对某一意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有效提高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效率。

古诗词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们察言观色,从文字表象深入情感内涵,读懂形象的一个过程。在古诗词课堂中大胆运用意象思维,可以帮助小学生融入诗词意境,读懂作品中的含蓄蕴藉和深刻的情感,进而实现“缘文取义”的教学目的。

一、品读诗“言”,初步认识意象的组合

古诗词篇幅较短、语言凝练,往往蕴藏着宏大的意境、丰富的情感以及深邃的思想,是最见功力、尽显魅力的一种文体。学习一首作品,首先要带领学生们对其语言进行吟诵,体会这种文体语言的独特音韵和节奏感。在品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们站在语言文字的角度进行朗读,给予学生美妙的体验,为学生们进入诗词课堂学习奠定一个愉悦的感情基调。

通过对古诗词的初步阅读,请学生们画出其中的意象,认识意象的组合。一般来讲,意象的创造往往会以物象为基础,大多数时候以名词的形式出现。随后在这些客观物体上加入一些修饰词语,如颜色、心情、形态描写等,让意象更加形象生动,给予读者更为刺激的视觉感受。例如,在杜甫的《绝句》中,出现了“黄鹏”“翠柳”“白鹭”“青天”四个意象,用颜色与名词进行搭配,不仅营造了明亮欢快的氛围,也间接地反应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让人在简单的意象组合中,感受到春天的生机。

这样的并置式排列是意象组合的一种,另外还有叠加、相交、转位等,使得原本相互独立的意象经过组合和连锁后,形成了一幕精彩绝伦的风景,给予读者以更深刻的感悟。例如,《柳》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古诗,作为课文学习内容我请学生们对其中的意象进行寻找,以培养他们对诗歌的解读能力。课文中,作者的关注点则转移到了对细小景物的描写,通过特写突出了“柳”这一景物整体的形象。“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对树的整体形象的刻画,随后镜头慢慢下移,“万条垂下绿丝绦”迎面呈现给读者的是柳条,它仿佛是绿色的丝带一样摇曳在风中,将柳条的风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接着镜头不断地推进,我们的目光转移到了“细叶”上,为了衬托出初春时节嫩绿的细叶,作者更是“突发奇想”进行了比喻,在精妙的修辞中凸显了柳叶的“嫩绿”以及春风的灵巧。可见,通过意象解读去理解诗歌的语言,探究作品的意象组合,有利于激发课堂激情,帮助学生们更快地进入特定的“诗境”。

二、观察诗“象”,感知意象的温度和深度

相同的意象出现在不同的诗歌作品中,可能会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意象的修饰词不同,如借助颜色修饰时,明亮的颜色更容易给人感官上的冲突,不由自主让人生出愉悦之感,深暗的颜色则正好相反,容易让人觉得不安、紧张和压迫。例如,上文中提到的《绝句》,“黄鹏”“翠柳”“白鹭”“青天”等意象的描绘中,黄、绿、白颜色属于明亮色,更凸显春天的活力。可见,在古诗词中借助颜色的不同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情绪体验,这就是意象的“温度”。

再谈谈意象的深度,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对名词之后的动词、补语多加重视了,通过多种搭配和组合来呈现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艺术魅力。例如,在带领小学生们学习《枫桥夜泊》这是作品时,我们着重分析的意象就包括了月亮、乌鸦、枫叶、渔火等。其中,对于“月亮”这一意象的描写运用了一个动词“落”进行修饰,“月落”即月亮落下了,不仅告诉了我们当下的时间,还写出了时间流逝之感,动中有静,更觉得此时气氛的静谧。再如,对于“乌鸦”这一意象的描写也运用到了动词“啼”进行修饰,在安静的晚上天空中传来几阵乌鸦的叫声,不仅仅凸显了环境的静谧之感,还渗透着一丝丝的惊恐和凄凉。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学生们读一读这首作品更加容易体会到作者悲凉、苦闷的心境。至于作者為什么苦闷、为什么觉得悲凉呢?教师可以适当的去介绍一下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很多文士纷纷逃到江苏、浙江一带避乱,作者过着颠肺流离的生活。通过意象温度和深度的解读,学生们对于作品的感情基调有了全面的把握。

三、解读诗“志”,探寻意象背后的内涵

大千世界,绚丽的美景、奇特的景物、独特的人生经历、奇怪的传说都会激发诗人的思维,带给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创作出一系列的作品。由于诗人审美对象的多样性,那么作品中的意象解读也应该立足实际进行解读,而不是对“象”进行功利化的关系界定。我们要探寻意象背后诗人审美思维、精神价值、情感内涵。

例如,在咏物诗中,诗中虽然写会涉及到一些描述性的意象,但是诗人要表达的不单单是对事物的某一特殊感情。例如,王安石的《梅花》,简单朴素的语言却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洁白如雪、长于墙角远远散发清香的梅花形象。如果只是从意象的角度去解读,学生们了解梅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却无法理解作者其中的隐喻。即通过将雪和梅花进行对比,突出梅的冰清玉洁,随后借助“暗香”证明梅胜于雪,由这一意象联系到我们的人类社会,作者意在表明“坚强高贵的人格总会散发出无形的魅力”,更是借梅花比喻自己,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都要坚守自己的品性与气节,梅花的行为不仅仅启迪作者的人生,也为后代的文人志士树立了一个人生奋斗的榜样。我们很容易发现很多古诗词中,作者借助梅花这一意象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态度。

四、再读诗“情”,引领学生发现精神之美

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诗词中总是表达着不同的情感,情感可谓是诗词的生命和灵魂。在完成古诗词学习后,教师引领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次的朗读和吟诵,感悟其中的情感美之美,感受诗歌如何用简洁、灵活的语言打动人心。例如,再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他的世界里充满了郁闷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浓浓思恋;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学生们走进了一个爱国者沉痛悲凉的世界,面对国仇家恨、面对残酷的现实,作者依然大义凛然,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丰富的古诗词使得语文课堂充满了人文魅力与情感色彩,极大地充实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总之,古诗词由意象和节奏组成,以“意象”为切入点开展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学生去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理解文本中的丰富内涵和情感,实现与诗人深邃灵魂的对话,帮助学生勇敢扬起梦想的风帆,自由驰骋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中心小学(221115)

猜你喜欢
梅花古诗词意象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梅花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梅花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
梅花引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21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