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都塔生:红心向党写忠诚

2019-09-10 17:49苑玉虹
青海湖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阿宝玉树

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追寻。我们追寻的是草原上一家四代一心向党的足迹。

这是一次荡涤心灵的精神洗礼。光芒闪烁的精神信仰留下激励,也留下感动,在玉树、在青海乃至全国被无限传承。

这是一次没有句号的报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他们在玉树东坝地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面临数次重大抉择时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跟着中国共产党走。

他们始终保持跟着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初心,并始终秉持着“热爱祖国、报效国家、永远跟党走”的红色家风。

他们是千千万万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雪域儿女中的杰出代表。

他们,就是玉树东坝家族的土登宫保、彭措旺扎、东坝阿宝、尼都塔生祖孙四代人。

今年4月和6月,我们两次走进玉树,采访尼都塔生一家四代爱国爱党初心不改,听党话跟党走,致力于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感人故事。

一面旗帜引领爱党初心

1949年底,冬天的玉树草原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天气异常寒冷。而囊谦县东坝家族土登宫保家里却比过节还要热闹。族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聚集在院子里,土登宫保穿着崭新的藏袍,手捧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走到院子中央。

他将五星红旗系在了院子里临时栽下的“旗杆”上,开始升旗。

蓝天、白云、雪山的映衬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大家仰着脸,久久注视着这绚烂夺目的红色。

这是特殊的一天,这是所有东坝家族人永远铭记的一天。

玉树解放前,东坝家族是囊谦千户下属的四个“百户”之一,与其他“百户”轮流执掌大权,办理政事要务。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进军西宁,这支军队的到来一度让深处高原、信息闭塞的玉树当地群众心生惶恐,不少“百户”携家眷及管辖地的百姓出逃。土登宫保却非常冷静,他反复甄别了各种传闻,毅然决定和“千户”一起,携千匹骏马、百张兽皮踏上前往西宁的路。

走到半路,便传来了西宁解放的好消息。听闻他们前来,第一军首长专门派了一辆卡车将他们接到西宁,正式接收了他们的物资,并郑重地将一面五星红旗赠给了土登宫保,同时为土登宫保的儿子彭措旺扎量身定做了一套军便服,赠给他一条皮带。

在和解放军相处的一个多月里,解放军给土登宫保一行讲述了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解放军和当地百姓也相处得十分融洽。

“金珠玛米是我们自己的军队。”

返回玉树的路上,土登宫保十分兴奋,非常珍爱这面五星红旗,白天赶路时,挂在长长的火枪上,晚上休息时,放在最贴身的地方。到家后,他给族人讲共产党、讲解放军、讲新政策、讲全国形势。族人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解放军对老百姓真是太好了,什么时候能看到他们呀。”

1952年,中央邀请土登宫保等人到全国一些先进的城市参观考察,一路走、一路看,土登宫保在心里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决心。

土登宫保升起了玉树东坝地区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而他一心向党的决心和行动也在玉树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发芽。之后的几年直至去世,他在当地政府任职,为玉树和平解放倾尽全力。

弥留之际,土登宫保给孩子们留下了遗训——“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这条遗训,也是家训,在土登宫保去世后代代传承,直到今天。

土登宫保的儿子彭措旺扎15岁参加革命,历任乡长、副县长、州政协主席等职务。在1958年那个特殊的历史关头,年仅20岁的彭措旺扎公开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而且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做了大量的工作,配合党和政府粉碎了境内外分裂分子的阴谋。

1958年,彭措旺扎在西北野战军骑兵团担任翻译,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彭措旺扎对共產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决心向党组织靠拢,做一名共产党员。

在那个年代,“百户”入党没有先例。经过党组织一年多的考察并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1960年,彭措旺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当地乃至整个藏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彭措旺扎在共产党员身上看到的品质,他暗下决心,自己也要做一名这样的共产党员。

那一年冬天,彭措旺扎在杂多县担任县长。杂多县地处唐古拉山北麓,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全年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接近零摄氏度。

彭措旺扎带着工作人员去下帐,走帐串户一天下来,彭措旺扎几乎被冻僵了,工作人员看到他双腿僵硬地走路,这才发现他的棉裤实在是太薄了。当地牧民听到后心疼他,拿来了一块羊羔皮,要缝在棉裤膝盖的位置给他挡挡风,彭措旺扎当即拒绝了:“羊羔皮你们留着自己用,我身体好着呢。”拗不过他,大家只好找了点棉花,装在棉裤里为他御寒。

那段时间是困难时期,彭措旺扎经常和牧民同吃同住,实在没有吃的,就和牧民们一起喝野菜汤,那时候,他黝黑的脸庞肿得发光,还常常打趣说:“怎么喝点菜汤也能胖成这样?”在特殊时期,彭措旺扎被“靠边站”,负责打扫卫生干杂事。他并不在意,乐呵呵地将自己的工作总结为“一敲二扫三送”,即清早起来敲钟叫大家起床,打扫卫生烧茶等大家上班,然后到各个单位、办公室送文件。下帐的时候,他也早早起来喂马,到了目的地,又主动给大家卸马鞍,每件事都做得认认真真。

后来彭措旺扎调到玉树州上工作,单位给他配了公车,但他仍然保持着在基层的工作作风,除了下帐,从不用车,上下班也都是步行。有一年州上举办州庆赛马会。“你的车反正空着,就把我和孩子们拉上吧?”妻子对他说。“不行,你们自己去。”他拒绝了妻子,自己坐着车走了。

在赛马会现场,人们看到几个排列整齐的战士方队走到赛场中央。原来这是彭措旺扎邀请来的、由骑兵连战士和武警官兵组成的升旗手和护旗队,只见马场中央立起了一根六七米长的钢管,大家在比赛前举行了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紧接着官兵们做了骑术、擒拿等表演。

那真是促团结、聚民心的一次壮举,当国歌响起来的时候,现场几万人激动不已、热情高涨。“在他的组织、带领下,当地的军民关系非常融洽,老百姓也空前团结。”玉树州原文化局局长,彭措旺扎的老同事、老部下,80岁的代尕老人对那一幕至今印象深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987年,彭措旺扎在玉树州任分管文化、教育的副州长,他组织创办了玉树州第一个音乐班,并争取到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青海艺校的培训名额,培养了一批后来在整个藏区甚至国外都有名气的优秀艺术人才。

彭措旺扎去世后,当地人都自发前去吊唁,民族师范学校的学生也轮流赶去他家寄托哀思,彭措旺扎的遗体运回囊谦县东坝乡时,很多人都赶去送他最后一程。

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东坝家族的第三代人东坝阿宝也逐渐成长为一个热情开朗、独立坚强的汉子。他先后担任县长、州委统战部长、州委副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2010年,东坝阿宝被授予“全省抗震救灾模范”称号。2017年东坝阿宝退休后,组织上安排他协助负责农牧业生产、社会稳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作,东坝阿宝依然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2010年4月14日早上8时20分,时任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的东坝阿宝因高血压等病正在西宁住院,突然接到电话,“玉树地震了!”

东坝阿宝一把拔掉还在流淌着药水的针管,衣服都没顾上换就发疯似的向外跑去,打了出租车直奔玉树驻宁办事处。

“不知道情况严不严重?人有没有事?房子有没有塌?”

一路上,东坝阿宝心里来回琢磨着这些事,直到下车时才发现身上一分钱也没带。他连连向司机道歉,司机说,发生了地震这么大的事儿,你赶快看看去吧,别管车费了。

到了办事处,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在医院照顾他的亲戚普阳拿着他的衣服赶到了办事处,开会间隙,他才将病号服换下来。中午1时左右,他和相关领导一起搭上了开往玉树救灾抢险的飞机,回到玉树。一下飞机,东坝阿宝就和同事们直接进入了玉树军分区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作为玉树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成员,他分工负责抢险救灾队伍协调调度工作。

来自全国各兵种、各军区1.5万多人的抢险救援队伍,和来自全国各地137支志愿者队伍、4000多名志愿者的抢险救援目标和任务,都由他来协调调度。哪里的救灾任务最重,哪一支队伍最能攻坚克难,哪里最缺乏物资,他都要精心安排部署,包括救援队伍中,有人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需要撤离,也是他来协调安排。

没日没夜,马不停蹄。

那段时间,东坝阿宝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体,本来就患有高血压,多日劳累再加上常常忘记吃药,在地震后连续工作了6天6夜后,他晕倒在帐篷里。

“我当时心想,完了,老阿宝这次要交代了。”东坝阿宝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

得知东坝阿宝家也受灾严重,指挥部的同事都催他回去看看。忙碌了三天,他才抽了半小时回了一趟家,大概看了看受灾的亲人、倒塌的房屋,然后对废墟中的家人提出了三个要求:“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麻烦救援部队;家里如果还有吃的就不要去街上领取救灾物资;亲戚朋友送来食品一定要分给周围更需要的人们。”

就在东坝阿宝在抗震救灾一线奋战的同时,妻子卓玛才吉也在自己家里投入了救灾助困的“战斗”。地震发生后将近40天的时间里,卓玛才吉将邻居们安排到自己家院子里的帐篷里,每天为他们做一日三餐,稍有时间,卓玛才吉便推着自行车到处找菜铺,只为了给老人们买点青菜补充营养。

在灾后重建难度最大、任务最艰巨的拆迁工作中,东坝阿宝毫不犹豫,率先拆除了自己家的房子,还给群众们做工作,“放心吧,党和政府一定会给我们盖更好的房子”。

70年,东坝族人始終铭记族训,听党话、跟党走,投身玉树建设发展,致力民族团结进步。家族的耳濡目染、父亲的言传身教,以及亲友的口口相传,都在尼都塔生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使他从小就以祖辈为榜样,踏着祖辈的脚印前行,延续着家族的传奇。

一条族训坚定毕生信念

7月的巴塘草原,绿草如茵,野花遍地,牛羊成群,美得如同一幅画。

远处,一匹高大的黑色骏马向我们飞驰而来,马背上,一身作训服的骑兵身材魁梧、面色黝黑,脸颊和鼻子上被晒脱了皮,他一双大手紧紧抓住缰绳,军靴上沾满了泥巴,在离我们两三米的地方停下来,手举军刺,做出“敬礼”的手势,康巴汉子和战马合二为一,在如毯的草原上站成了一道风景。

这个骑兵就是尼都塔生,东坝家族的第四代传人,现任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

这段时间,他带着骑兵天天在驻地训练。巴塘草原海拔4200米,紫外线特别强,风大、寒冷,即使在每年夏天最热的时候,一片云过来,也会下起大雨、冰雹或者大雪,一天经历四季是常有的事儿,尼都塔生都不记得这是自己脸上第几次脱皮了。

尼都塔生,男,藏族,1993年5月出生,2011年9月入伍,2014年10月入党。因着“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这条族训,尼都塔生坚定从军报国之志,以实际行动书写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与担当,被中央军委列入“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典型群体,也是陆军唯一入选的代表。

2008年5月,原昆明陆军学院民族中学在玉树招收一批藏族学生,这也是军队院校民族中学第一次在玉树招生。得知消息,15岁的尼都塔生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他被录取了。

从民族中学顺利毕业后,摆在尼都塔生面前的有两条路:报考军校,或者报考浙江大学。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原昆明陆军学院步兵指挥专业本科队,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了“东坝家族”走出的第一名军人。

大三那年,尼都塔生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中国共产党。消息传回玉树家中,全家人欢欣鼓舞,一向严厉的父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反复叮嘱他,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做优秀党员。

2015年,尼都塔生从军校毕业,他毅然放弃了去一线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巴塘草原。他想念那片草原,更想驰骋在草原上,做最勇敢的骑兵,做党的忠诚卫士,去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

一到骑兵连,尼都塔生便主动申请去连队条件最艰苦的巴塘驻训点军马勤务班工作。没过多久,连队一年一度的野外驻训展开。

刚开始骑术训练时,连队分给他一匹名叫“枣红”的军马。战士们提醒尼都塔生,“枣红”不但性子烈,还是个急性子,一定要小心。

尼都塔生刚刚骑上“枣红”,它便如离弦的箭一般“飞”了出去,尼都塔生大脑一片空白,只能抓紧缰绳、夹紧双腿,谁知道这匹马跟着其他的战马一起跨过一条1.5米宽的壕沟时,一只前蹄踩在老鼠洞里,马失去平衡,尼都塔生也跟着一头撞在了马后脖子上,鼻血喷涌而出……

“我太轻视驯马了,要驯服它,就要和它磨。”尼都塔生心想。

接下来的日子,尼都塔生每天都要待在马背上超过6个小时。大腿、屁股被磨得鲜血直流,擦完药,继续上马背。尼都塔生琢磨,光来硬的不行,还得来点软的。水果、奶糖,每次出去,他都买一大堆好吃的,回来牵着“枣红”一边吃一边在草地上溜达,给它刷毛,和它说话。慢慢地,“枣红”和他熟悉、亲近起来,这匹全连性子最烈的战马成了他最好的战友。之后不久,尼都塔生还驯服了另一匹烈马“大黑”。

当好骑兵就要知马爱马。为了熟悉全连军马的习性,他和勤务班的战士一起铲马粪、放夜马和给马上料。“马儿和人一样,不同的马儿有不同的性格,有活泼、聪明的,也有内向、低调的,想驯服它们,就得先摸著它们的性子,尤其是那种‘低调有内涵的。”什么马什么性格,尼都塔生心里一本账。

“马不能在潮湿的草地上卧太久,腹部容易胀气。”

“马槽就和我们的饭碗一样,一定要打扫干净,保持卫生。”

“出去一定要操心好马吃了什么东西,防止中毒。”

“马儿也是我们的武器,把它‘擦亮磨快了,我们才能上战场。”

这是尼都塔生每天都要交代战士们的话,也是自己身体力行去做的事。

有些新兵刚来部队时,心中很困惑。“现代化战争中骑兵还有没有用?”“保留骑兵还能干什么?”听到他们的疑问,尼都塔生每次都会说:“也许我们不能上战场,不能承担重大的任务,可在草原上,我们就是牧民的‘守护神,是他们的金珠玛米,不要怀疑我们的战斗力,我们是草原上最勇敢的雄鹰。”

在平时的训练中,尼都塔生有意选择壕沟、山坡等复杂地形组训,并通过设置模拟靶标等提高劈刺、射击训练难度。去年驻训的3个月里,他带战友主动挑战双刀劈刺、乘马越障等高难课目,探索出适合高原环境的雪地侦察、快速出击等10多种战法训法。

巴塘草原海拔高,很多新兵来了都有高原反应,每天晚上,尼都塔生都会增加夜巡的次数,看他们需不需要药品、氧气,帮他们掖一掖被角。

2017年12月的一天晚上,尼都塔生巡夜来到战士康鹏举床前,发现他脸色发青,喘气不匀,尼都塔生转身出去了。不一会儿,他拿着抗缺氧药和一个氧气瓶进来了,将康鹏举扶起来,喂他吃完药后,给他吸上了氧气。

毕江锋参军到骑兵连时刚好是冬天,有一天半夜,他忽然醒来,看到尼都塔生正在给他掖被子,心里暗想“没想到看上去五大三粗的尼都塔生还能做出这么细心的事儿”。

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粗犷的康巴汉子,却用他的刻苦、细心、爱心、执着赢得了连队官兵的信赖,受到了上级的肯定,也促进了连队全面建设。

尼都塔生不光爱战士、爱马,还爱着草原上的牧民。从小受到良好家风熏陶的他回到玉树工作后,对藏区群众充满深厚感情。工作训练之余,尼都塔生想得最多的是在藏族同胞中宣扬党的政策、关心关爱驻地群众,为加强民族团结、军民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如同一阵春风吹到了巴塘草原。“这么多好政策都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他们看不懂电视里的新闻、听不懂广播里的宣传,怎么办?”

琢磨了两天,尼都塔生有了主意。他跟军马勤务班的8名战士一起组成了“马背宣讲团”,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整理出来,翻译成藏文,并制作成双语宣传手册、传单和横幅标语,走帐串户,把党的好政策送到草原深处。

2018年7月,铁力角村的牧民土多才仁想把原来那几间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重新维修一番。听闻消息后,尼都塔生想起他宣讲的政策里有相关内容,他马上找到州上的相关部门,详细了解关于藏区新居建设政府补贴的相关政策,并翻译给土多才仁一家。在他的帮助下,土多才仁拿到了6万多元的建房补贴,盖了四间新房。

2016年,尼都塔生认识了一对贫困姐弟。姐弟俩的父亲去世后,母亲也病倒了,姐弟俩跟着年迈的外公、外婆和没有收入的姨娘艰难度日。

“放心吧,有我和姐姐在,你们的生活没有问题。但一定要好好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尼都塔生和妻子陈玉英资助了这对姐弟,三年来,他们几乎每周都会带着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去看姐弟俩。

“连长的电话是‘草原上的热线,老乡们有事第一个就想到他。”战士马海波说,有一天傍晚,牧民武玉兰家的牦牛被车撞了,接到求助电话后,尼都塔生立即带着军马卫生员李广岳冒着风雪、打着手电赶到武玉兰家,经过近2个小时的救治,牦牛才脱离了危险。临走时,武玉兰一再邀请他们进屋暖和一下,喝杯奶茶,被尼都塔生委婉谢绝了,他说:“做这些事是我们应该的。”

83岁的东周卓玛老人女儿女婿因车祸相继离世,自己和3个孙子、1个孙女相依为命,得知这个情况后,尼都塔生定期送去生活必需品和药物,并帮助已成年的大孙子尕松拉佳解决了就业问题。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玉树独立骑兵连是中央军委授予“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荣誉称号的荣誉连队。如今,战士们在尼都塔生带领下,坚持深入牧区为百姓提供帮助。部队驻地牧民说:“解放军经常为我们做好事,我们都很感激他们。”

一种信仰激励干部群众

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方向。

“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尼都塔生一家四代70年红心向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这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最为珍视的政治品质,也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保障。”在玉树的两次采访中,玉树十三届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洪源说。

“那时候我七八岁,我记得土登宫保时常穿着一件白衬衣和黑色藏袍,他中等身材,脸上总是挂着笑。有一天,我父亲回家后不吃饭也不说话,看起来十分难过,我母亲问他怎么了,父亲说,土登宫保百户圆寂了。在我们藏族,只有活佛或者高僧大德去世才被称为圆寂,而土登宫保那时候在群众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我们都非常尊敬他。”现年75岁的东坝族人尕德才仁向我回忆了那段往事,他至今还记得父亲托着腮帮子一夜未眠的情形。

“土登宫保升起了玉树东坝地区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留下了‘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的族训,照亮了东坝家族乃至当地所有人前进的方向。”66岁的退休干部昂格说。

“和他的父亲土登宫保一样,彭措旺扎在当地群众中的威信很高,这威信不仅仅是他的贵族身份,而是他有几点做得非常好:第一,政治上非常坚定,无论是在玉树解放初期,还是后来的各个阶段,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信念,从来不曾动摇;第二,工作态度认真,无论在什么岗位、什么处境下,他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非常敬业;第三,清正廉洁方面十分突出,没拿过群众一针一线,没占过国家一丝一毫便宜,即使在当领导干部期间,家里人也都在村里当牧民,没有特殊待遇;第四,和群众相处得特别好,东坝乡上的牧民来州上看病,吃住都在他家,他在家时亲自给老乡们烧饭倒茶,如同一家人一样。”玉树州原副州长、67岁的退休干部毛育生说。

“一个世世代代长在草原上的牧民,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坚定不移地相信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这是最难能可贵的。”退休干部、玉树州原副州长才仁丁沛说。

一件件平凡小事、一个个动人故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和蔼可亲、有担当、有责任、有见识却又铁面无私的康巴汉子,他的形象,也从最初的贵族、官员逐渐丰满起来,一个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党员一点点展现在我们面前,刻画在我们心里。

从15岁参加革命工作,到51岁因长期操劳过度牺牲在工作岗位,彭措旺扎用生命践行了党旗前的誓言。

優良家风,代代相传。

“那段时间很想埋怨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地震,遇到了这么大的灾难,他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整天连个影子都不见。可一想到他管着那么一大摊子事儿,而我只管着一个家,又觉得他非常辛苦,我很理解他,也很担心他的身体。其实,自从他当了领导干部,家里基本上就我和孩子们‘相依为命了,他工作很忙,经常下乡。”东坝阿宝的妻子卓玛才吉说。

“面对历史罕见的灾情,没有全国人民的鼎力援助,玉树不可能挺到今天,近10万灾区群众不可能得到妥善安置。在这种大灾难面前,更能显示共产党的伟大,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东坝阿宝这样的共产党员,才有了今天的新玉树、新生活。”玉树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索多说。

玉树州是青、川、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民间贸易集散地,民社情复杂。几十年来,只要发生大的纠纷,东坝家族的土登宫保、彭措旺扎和东坝阿宝都会主动出面解决,为维护社会团结稳定作出了贡献。

爱党初心,永恒不变。

尼都塔生对党的热爱流淌在血液中,他积极学习党的理论,倾情维护民族团结,扎根高原默默奉献,深受玉树地区各族群众和基层官兵的喜爱。

“今天的荣誉,是曾祖父、祖父和父亲的积累得来的,和他们相比,我还有很大的距离,我要努力靠近这个荣誉,我要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做一名优秀的军人。”在说这番话时,我看到尼都塔生目光坚定。

身为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不管权力大小,只有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才能过得坦坦荡荡,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尼都塔生一家四代就是这样做的。

“他们一家人跟着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初心不忘、痴心不改,难能可贵。他们为藏区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玉树州委书记吴德军这样评价尼都塔生一家。

风云荡涤守初心。

他们用70年的时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

他们用70年的时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故事。

他们用70年的时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四代人爱国、爱党的中国故事。

他们70年红心向党的先进事迹,是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的生动写照,是以尼都塔生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真实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尼都塔生一家四代也是千千万万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雪域儿女的杰出代表。

一种信仰激励干部群众,70年来,各族人民同心向党,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

结束采访的那天下午,我们登上了新玉树的当代山。

艳阳照在观景台上,明亮温暖。色彩不同的院落式住宅由两面的山坡向巴曲河、结曲河畔谷地蔓延开来,呈现在眼前,其间散布着数不清的民族特色、雪域特点与时代风貌兼具的建筑群,错落有致。

放眼结古镇,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从拆危清墟到新居满目,一片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园呈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家家户户房顶上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格外显眼。

作者简介:苑玉虹,记者,青海日报新闻评论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阿宝玉树
玉树地区藏语复辅音演变分析
一抽烟就翻脸
玉树新城
我家门口的玉树
English Clause Syntax
牧云的女孩
旁观者
名人
熊猫阿宝
天鹅想吃蛤蟆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