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探讨

2019-09-10 19:15马卓昊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传承传统文化

马卓昊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使命,尤其是对于处于人生思想观念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通过探讨如何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从古代文学教学的角度出发,围绕“如何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讨论,阐述了“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陈述了当下缺失优秀传统文化的危害性,从教师队伍的进步、教学教材的完善、教学方式的改革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解决办法,以期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各种信息充斥在人们眼前,尤其是对于处于人生价值观念塑造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信息的杂乱极其容易使其迷失方向,这时候就需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而如何做好引导工作,答案就是教育。青少年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如何通过教育使他们能够承担这一重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古代文学教学如何传递给青少年传统文化传承观念进行探讨研究。

一、传统文化传承

(一)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一个人的生活有外在物质和内在精神两方面,在大多数人更多地追求外在物质的背后,是人们内在精神的极度匮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内在精神的缺乏也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单层次来看,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文化,这是表层物质上的看法,但更深一层次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道德规范、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审美观念,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民族的精神风貌。

(二)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困难

文化的发展向来都是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一体的,到了当下,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精神领域更多地被物质金钱所占据,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并没有因此而更加辉煌,相反的是在西方现代文明和发展经济的冲击之下,传统文化遭到漠视甚至是破坏。在万民注重西方情人节的背后,我们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多半只有家中的老一辈还在记挂,文化传承中明显呈现出一种年龄断层的现象,青少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情越来越淡薄,更加难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万幸的是,当前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它现在的艰难处境,已经在竭力地挽回、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近几年在韩国将端午节、屈原等各种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据为私有,甚至采取了申遗的举动,这在让我们气愤的同时也令我们不禁反思,为什么会如此?在明白到了是自身传承方面出现问题后,我们开始注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采取多种措施将这种传承继续下去。

二、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

(一)古代文学包罗万象,文化价值丰富

古代文学作品包罗万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单从古代文学的构成形式和内容上来看,就涉及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既有《论语》《庄子》《道德经》等哲学著作,又有《汉书》《史记》《国语》《左传》之类的史学著作,也有《齐民要术》《本草纲目》《水经注》等方面的科学著作,也不乏有游记、日记、书评、小说之类的日常文学等等,传统文化之所以这么丰富多样,源于它一直以来的海纳百川的特性,经过先辈们一代代的传承发展,至今早已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宗教、数学、医学、书法、建筑、雕塑、军事等诸多领域。古代文学这座文学宝库蕴含着中华民族历久以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二)古代文学陶冶情操,完善审美观念

每一种文化都代表一种独特的文化心态,都有着文化自身所特有的审美观念,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宝贵的历史财富,更有着它独一无二的审美观念,而这种审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情操的陶冶。古代文学有着其独特的意境之美,说到意境,我们最先想到的往往就是山水田园诗,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雨后的秋山清新明朗,明亮的月光下是清泉叮咚流淌,再加上浣女归舟、竹喧莲动等生活场景的描写,更是给全诗赋予了一种层次上的美感,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动静皆宜、有声有色、清新自然的雨后秋山图。古代文学有着其独特的情感之美,古代文人写作都是在里面注入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自己的壮志满怀、自己的郁郁不得志、自己的云淡风轻、自己的浪漫情怀等,统统都融入到作品中,每一部古代文学都是古代文人情感的体现。古代文学还有着无与伦比的人格之美,廉颇蔺相如告诉我们在国家大义面前要舍弃个人之间的小恩小怨;李香君、杜丽娘告诉我们追求爱情也要保持自我;包公、狄仁杰等人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公正无私……此外,还有顾全大局的诸葛亮、抵御外敌的飞将军李广、北海牧羊的苏武等人,他们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文化獨特的人格之美。总之,古代文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饱含民族特色的审美观念,对于我们当下的情操陶冶有着重要的帮助。

(三)古代文学富含传统,教育意义重大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文化富含民族精神,我国的古代文学中有着极其深厚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传统以及民族精神,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有着不可或缺的教育意义。古代文学中多是思想境界高尚、内容积极向上的,它们或记录经历,或歌咏山川,或抒发哲理,或抒情言志,从中体现出古人对于人生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璀璨的古代文学传递的教育意义非常全面,有正道直行、忧国忧民的《离骚》;有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勾践灭吴》;有风洁自律、蔑视权贵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除此之外还有讲究求真务实的《师说》;讲求深思慎取的《游褒禅山记》;更有居安思危的名篇《谏太宗十思疏》等,以上古代文学作品对于青少年来说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每每了解了一篇古代文学,其实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种遣词造句上的知识储备,更多的是一种灵魂上的共鸣,一种精神上的深度升华。简言之,古代文学中有着无法言喻的教育之力,这凝结着我们古老的民族之魂。

三、古代文学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对策研究

(一)教师队伍的进步

在青少年学习古代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上,需要引路人的存在,而这引路之人就是教师,教师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效果,为此,教师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区别。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教育方式是对立的,当前的教育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育,远远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在古代文学教学中亦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对这个观念重新认识,转变过去为了提高班级每一次考试的排名而进行的教育讲解,教育的目的应当是为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要注意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是平等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古代文学的教學来说,本就是生涩的古文内容,相对于现代白话文在理解上存有一定难度,若是此时师生之间关系僵硬,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师生关系构建这方面应当格外注重,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散思维,掌握好古代文学知识,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积蓄力量。三是教师自身在思想层面的建设,包括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时候是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对于古代文化教育方面的老师来说更是如此,一位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师也会是学生眼中极具个人魅力的老师,这样基本功扎实、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能够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古代文学的奥妙,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只有当教师自身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所领略,才能更好地将这种传统文化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注意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应当以身作则,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传承精神牢记在心,并以此为己任。

(二)教学教材的完善

古代文学若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除了上述从教师团队建设人手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完善古代文学教学教材的方式。

首先,需要做的是增加教学所有教材中古代文学的分量,目前教学教材中古代文学的分量所占的比重不算太大,在本人看来,若要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就应当在目前教学教材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古代文学内容。对哲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量变引起质变,要想使学生对古代文学素养方面有“质”的提高,就需要有足够多“量”的积累,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台湾的教学教材中,文言文的数量都在一半以上,占有很大的比例,然而在大陆的教学教材中却远远达不到这个量,大陆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按常理来说,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是占据主要部分,但是实际上却远不如港台地区。由此可见,古代文学的学习与现代文明建设并不存在矛盾,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中古代文学的数量仍有上升空间。其次,对于教学教材中古代文学各种体裁的分配比例应当合理调整,诸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等,通过对现在高中教学教材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目前的教材中散文占比59.4%,诗歌占比15.6%,戏剧占比6.3%,小说占比18.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教学教材中对于各种体裁的古文分布很不恰当,这样的结果就是很难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全面的传承。

此外,若要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我们还可以拓宽当前教学教材中古代文学的选择范围。例如,在当前的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古代文学体系大多是儒家经典、道家文化等体系,然而实际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涵盖的体系涉及面是十分广阔的,对于优秀的精华部分都应有所涉及,再就是朝代等方面也存在偏颇现象,对此,应该有计划地拓宽教学教材中古代文学的涉及面。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单单只是靠从书本中有限的古代文学课文中来获得肯定是不够的,也不能使青少年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直观真切的了解,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祖国的下一代能够传承好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潮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方面,可以利用好现如今发展势头迅猛的互联网,借助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广泛性、全面性、及时性等功能来学习古代文学知识,借助网上相关的共享资源,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古代文学的教学,这样可以借助影音、图片、仿真等形式展现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生动地欣赏并掌握要学习的古代文学知识。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不同的时期为处在不同阶段的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优秀古代文学课外读物,推荐一些高品位、难易度适宜的读物,多多鼓励学生尝试写书评、自己举办古代文学交流会等等,或是为学生举办古代文化以及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主题讲座等,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多方面地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类似《百家讲坛》之类的电视节目,或是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古迹,来真实地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几首古诗词、掌握一些古代知识,更在于一种文学素养的培育。在现有的古代文学教学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对教师、对教材、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优化、完善,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古代文学教学的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并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视为己任。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传承传统文化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转换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