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淑秋
摘要: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学术论文写作是实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高职教师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巨大,但存在选题陈旧老套、学术规范不严谨、缺乏知识或者理论创新等问题。论文写作者在构思论文时,选题要新颖、新奇、实在、清晰,结构上要框架完整、脉络清晰、论证完整、结构均衡,语言要准确、简明、亲切、自然;学术作风端正严谨,这样学术论文才能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高职教师;学术论文;创新;编辑
高职教师每年都有额定的科研任务要求,这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压力,甚至成了職务晋升、职称评定的绊脚石。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又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心得结合,进行梳理,形成学术论文,与大家分享,这种梳理是一种积累,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既可以搬开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又能为职业生涯留一个纪念。笔者从个人审稿、编稿、发稿的角度分析科研论文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从事学术论文写作的老师有所裨益。
一、论文选题
选题通俗地说就是聊天的话题,如果聊天想要有人昕,引起聊者的共鸣,就应该具有新颖、新奇、相关(实在)、清晰等特点。所谓新颖,就是话题以前没人说过;新奇就是说的方式、角度、程度让人耳目一新;相关就是话题实在,与相关人员有切身的联系或者利益攸关;清晰则是把话说透,能解决问题。如果将选题比作是身材,那么题名就是腰带,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好的题目能给文章增色不少,是保证论文成功的第一步。学术论文要在保证论文内容科学性和明确性的前提下,力求以准确、精炼、醒目、平实的标题,来概括地传达全文的核心意旨。
(一)选题三戒
1、陈旧老套。若选题陈旧,往往是重复别人已经谈过的或者是已经解决的问题,人云亦云、炒冷饭、写不出新意。例如,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内涵、要素与特征》一文中,作者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内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要素构成以及人才培养特征。这类题目近几年研究的太多,且作者所表述的内容也没有任何新颖稀奇之处,都是老生常谈。
2、思维模糊。作者本身就对问题认识不清,缺乏问题导向意识,通过题目,读者也不能明白文章想要论述什么样的问题。例如,《我国教育政策对职业教师专业成长的适切与不足》一文,究竟是意在分析政府出台的政策对职教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作用,还是要探讨政策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足?这样的标题我们是没有办法看到作者的立场和问题意识的。
3、好大空泛。就是大谈道理而无实用,貌似有理,实质无用,反复说正确的废话,不清晰自身地位、自身功能,大小不适。例如,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学理、内涵与路径》一文中,作者分析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学理凭据,内涵所指,还提出了理念契合、主体结合、资源整合、机制融合、利益统合的解决路径。结构合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但是提出的路径却是泛泛而谈,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没有实际意义。又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信息化视域下的现代职业教育重构》等,这类选题范围大,涵盖内容多,不是几千字论文能论述清楚的,更适合著书立说。
好的选题需要作者做好准备工作,要浏览或阅读近年来相关的学术论文,特别是有影响的期刊。首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章,了解相关领域近几年的科研状况,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领域的研究现状:别人已经完成的题目,已经采用的研究方式、手段,研究的深度,主要结论等,通过大量的阅读浏览来发现总结存在的问题或是空白,这样可以避免写雷同的文章,有针对性提出自己的问题。其次,根据文献阅读获得灵感,寻找自己的行文格式、要点,清晰进行分析论证。再次,广泛阅读文献,可以发现选题上的问题,使选题范围更加明确,避免宽泛。
(二)拟题六忌
1、题文不符。题文不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题不达意,另一种是大小不当。例如,《应用技术大学技师培养的有效性研究》一文中,作者分析了技师人才培养的现状后,又分析了技术大学培养技师的途径。内容与题目明显不相符合。
2、病句。主要是标题表达不完整或者出现语法错误。例如,《领班为目标<餐饮服务与管理>课堂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其中,“领班为目标”应是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文章论述的边界,所以,文题可改为《(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基于领班培养目标视角》。
3、拖沓冗长。学术论文的题目一般不超过20字,而部分文题缺乏提炼,不能统领,显得十分冗长。例如,《社会转型期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功能嬗变之制度变迁理论审视》《微信公众平台结合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在高职基础英语阅读课的应用研究》等。
4、呆板教条无新意。例如,《中职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浅谈技工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等,看到文题就会觉得是老生常谈,提不起阅读兴趣。
5、不符合学术论文的标题规范。学术论文要求文题语言要精炼、指示性强、朴实无华。像《职业教育的中国梦》《不忘初心踏实推进职教发展》这类的题目,更适合演讲或者作报告。
6、文章层次标题混乱。这主要表现为文字表述不准确、含混不清,出现歧义;层次标题冗长或者不同级标题内容相互重复、甚至逻辑混乱;标题序号设置不规范,汉字、数字混乱,导致文章层次不清。
拟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论文题目,一是需要作者有较高科研素养,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二是要进行相应学科、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积累;三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储备,多进行实践上行动研究;四是关注相应学科发展动态,了解本门学科以及相邻学科的最新成果、发展趋势和大家关注的热点、难点。
二、论文结构
学术论文的典型结构是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正文是论文的核心主体部分。学术论文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要有创造性,不是工作总结或是经验体会,二是要有学术来源,不能脱离学术资料而孤立地进行自我言说。论文结构的总体要求是框架要完整,层次分明、脉络要清晰,论点、论据和论证要完整科学,总体结构要均衡。
(一)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前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引出本研究的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其作用是吸引作者读下去,起着“引人上钩”的作用。引言部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没有引言,直接进入正文论述;二是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长篇大论的综述,梳理、取舍不当;三是对选题的意义进行不恰当评价,像“填补空白”“国内领先”等;四是过分使用“水平有限”“抛砖引玉”等谦逊词语。
(二)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或者反驳谬论的推理形式和思维过程,用以衡量论文研究的规范程度和严谨程度。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要圍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论证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论证方法的问题,论证方法不科学,存在缺陷;二是论据不可靠,资料占有不全面,资料来源不真实,引证不规范;三是论证的逻辑性不严密,理论前提不科学,概念使用不准确,论证过程不系统,逻辑推理不严密;四是结构上分层过多,而每一层内容却很少,分条列项,犹如写作提纲;五是之罗列现象或提出问题(观点),缺少有说服力的分析和理论阐述。论证出现问题,主要的原因是缺少论据,归根结底是缺少对问题的研究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三)结尾
好的论文结尾不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而且也为未来学者们的研究指明下一步研究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论文在结尾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虎头蛇尾,论文论证洋洋洒洒,但没有论文结尾,给人以戛然而止、意犹未尽之感;二是偏离主题,论文结尾文不对题,没有很好地体现对前文的总结概括作用;三是泛泛而谈,论文结尾没有指明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四是内容空泛,缺少意义,有和没有一个样。
总之,好的论文结尾要在论文的宏观概括上下功夫,旗帜鲜明地表明作者的观点;论文结尾还要概括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还要指明问题研究的不足和发展趋势,引发未来进一步的思考。
三、论文用语
学术论文是对社会科学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科学分析、详细阐述、专题研究后形成的书面成果,在论文所用的语言上要求更高,具体要求为:准确(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抽象(理性的推理、学术的语言)、简洁(言简意赅、行文自然)、层次(句与句、段与段、上下文之间)。
语言功底是作者写作论文的一项基本功,一篇优质的学术论文,不但选题要新颖、内容要科学,而且语言文字表达要准确,有弹性和张力,通过阅读文章的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文字后面所要表达的深层涵义。在编辑工作中,经常遇见这样的文章:咋一看标题,文章迅速进入编辑视野,但仔细阅读下来后,发现文章在语言表达上不但不严谨,欠准确,甚至含混不清、重复哕嗦、口语化,导致文章因语言表述问题而被编辑舍弃。文字的张力和弹性本是诗词中的语言艺术。当然学术论文中文字的张力和弹性与诗词中的完全不同,只是借用这一概念。简单地说:弹性就是留有余地,忌说满的话(如“在校高职生素质普遍低下”);张力就是矛盾的对抗,熟悉的话陌生地说,要善于找对应的词句,例如“应然与实然”。
学术论文在语言上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用词不准确,搭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例如:“在中国现有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下,学生家长、包括学生本人在内,因缺乏对高职教育的了解和高职院校教育现状的误解,有一部分人把到高职学习当成高考失利的无奈之举。”二是语句不精炼,不简洁,重复哕嗦,口语化。例如:“我们大家都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职业教育……”三是语义空乏,难以理解,表现为浮词、生造词过多,语言空乏,难以理解和把握。
要解决语言上的问题,作者需要从研究和写作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多读多注解,读各种形式的政策、文件、文章,做自己的注解,形成优良的语言风格和文风。二是在研究写作中坚持以我为本,“洋为中用”,合理将他山之石与自主创新结合,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三是广泛阅读相关学术成果,提升研究水平,正确对待引用和抄袭,将引用和参考的部分标注清楚,养成严谨的学术态度。最后,要有严谨的学风,“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做学问、写文章要服从真理,不盲从,不功利,直抒胸臆,写出科学的研究结论。
四、行文格式
学术论文,除了选题、内容上有严格要求外,其行文格式也是有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的。编辑部来稿中,诸多文章存在形式不规范问题,例如,学术不端,作者信息不全,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注释等等不规范,由于形式不规范,也使得有些文章与发表失之交臂。
(一)学术作风
学术不端主要指抄袭与盗用他人数据与观点。每一篇学术论文的产生,作者都需要参考国内或是国外的相关论文和著作,但是部分写作者投机取巧,随意抄袭或剽窃,缺乏学术规范,没有学术道德,将别人的成果占为己有,造成恶劣影响。
(二)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精炼概括,要求能够全面概括论文主要内容。一般来说,要包含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等。篇幅一般在200-300字。内容摘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避免出现“本文”“笔者”等用语,要尽力保持摘要表述内容的客观性。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进行科学研究时的基本文献检索标识,一般是能够体现研究内容主要概念的词和词组,通常是在论文题目、层次标题和论文的正文中进行选取,关键词数量通常为3~8个。最常见的问题是误用泛义词。许多作者将表明论文研讨要点、特点、性质的词语拿来作为关键词,如讨论、性质、特征、价值、疑问、办法、启示、含义、剖析、影响、办法、对策、区别、指导思想等。这些词语在任何研讨范畴、任何不同疑问上都能够运用,缺乏特指,失去了关键词的价值,对检索没有多大含义。
(四)作者
作者是对论文劳动成果的保护,也是要求作者对自己发表的论文进行负责,此外,还有助于论文研究内容的文献检索。多作者论文按署名顺序进行作者排列。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民族(汉族不标注)、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等简要信息。第一作者一般需提供电子邮箱、手机号码等信息。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很重要,从中能看出作者的视界有多大。参考文献存在的问题包括:著录格式不规范或著录要素不全;没有按照高、新、全的要求著录;参考文献与正文没有对应标注(过多、过少),盲目引用;参考文献与注释分不清等。参考文献要注重引用文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还要注意引文的时效性,这是了解作者对学术前沿研究情况把握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格式是标准格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用“·”号区分,以论文为例,第一部分为作者,第二部分为篇名和文献类型标志,第三部分是期刊信息,包括名称、年份、期数、页码等。
学术论文是创造性的科研劳动成果,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和较高的专业知识含量,要求论文要有新意,有原创性,语言、格式等要符合要求。作者要在分析相关理论的代表性成果后,形成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不是简单拼凑。论文写作者要通过查阅近几年发表的文章,确定新颖的选题,寻求得当的研究方法,运用翔实的语言或数据证明观点,并回看文章,检查结构的完整性、格式的规范性、参考文献的齐全性,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写作,不断地反思,加强锻炼,才能提高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具有生命力的学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