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习惯》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

2019-09-10 00:04叶碧莲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目标

叶碧莲

摘要:“阳光习惯”校本课程编写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求,紧扣学校的教育内涵,在此基础上提炼课程目标。学校以开设阳光少年习惯养成主题班会课、开展校园节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实施平台,在每一个阳光品质下设置内容,为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校本课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阳光习惯”校本课程在课程落实部分设计了许多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设有总目标和鲜活的课堂设计。在学生体验活动后精心设置了反思问题,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总结升华,把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课堂。通过这种自主、灵动、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中学习、成长,养成良好习惯。

一、课程目标

通过分析教育部公布的核心素养、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阳光东兴”的四大特质(明亮、温暖、鲜活、多彩),我们提炼出本校阳光少年的四大品质:自爱、感恩、乐学、合作。

(一)课程目标应符合国家倡导的核心素养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二)课程目标需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礼仪习惯等行为习惯在学生心理健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为我们校本教材课程目标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方向。其中,自爱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信、悦纳自我相符合,乐学是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合作是社会习惯的重要内容,而礼仪习惯的内容可渗透到感恩课程中。

(三)课程目标需要符合“阳光东兴”内涵

“阳光东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涵括明亮、鲜活、温暖、多彩四大特质。

“阳光东兴”就是从清晨阳光的特质中进行取义,凝练着学校对美好教育的纯真向往和执着追求。我们课程目标应符合阳光特质:

1.自爱

对应“明亮”阳光特质。自爱是阳光少年的养成基础,即尊重自己作为生命的独立存在,有良好的安全和生活习惯,对自己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2.感恩

对应“温暖”阳光特质。一个温暖的少年,应与人交往情真意切,知书达礼。

3.乐学

对应“鲜活”阳光特质。鲜活代表活力与朝气,阳光少年应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活学常新。

4.合作

对应“多彩”阳光特质。多彩要求阳光少年要勇于自我展示,注重互相合作,与他人共同成长。

二、课程内容

(一)自爱

对应“明亮”阳光特质。自爱是阳光少年的养成基础,即尊重自己作为生命的独立存在,有良好的安全和生活习惯,对自己的安全和健康负责。一级目标是自爱;二级目标是自理、自护、自救。

(二)感恩

对应“温暖”阳光特质。一个温暖的少年,应与人交往情真意切,懂得欣赏他人,知书达礼。一级目标是感恩;二级目标是感恩身边的人、感恩校园、感恩自然和社会。

(三)乐学

对应“鲜活”阳光特质。鲜活代表活力与朝气,阳光少年应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活学常新。一级目标是乐学;二级目标是养成学习习惯,学会学习,自主学习。

(四)合作

对应“多彩”阳光特质。多彩要求阳光少年要勇于自我展示、注重互相合作,与他人共同成长。一级目标是合作;二级目标是班级活动合作、校园活动合作、社会活动合作。

三、课程实施

(一)开设阳光少年习惯养成主题班会课

本文所指的课程是在国家的课程框架体系内,根据国家的德育纲要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设的显性德育主题班会课。

(二)开展校园节日活动

学校生活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生活可以为学生创设内化各种行为习惯的良好机会。例如,学校开展的“一會”(少先队代表大会)、“三礼”(入学礼、入队礼、毕业礼)以及“六节”(书香节、科技节、家务节、运动节、感恩节、艺术节)等活动。通过形式多元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度过异彩纷呈的生活。

(三)延伸社会实践活动

春游、秋游活动是常见的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但是,在春游、秋游活动内容的设计上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可将春游、秋游作为在社会实践中培育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从中引领学生成长为阳光少年。通过精心设计团队任务,进行合理组织,使学生获得“合作”的真切体验。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实施是校本教材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评价机制以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阳光少年为目的,以评价学生行为习惯为内容,力图通过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情况。并以动态的评价结果实现对学生的正向激励,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在评价内容上,根据各级目标的行为指标,在构建原则上把握综合性、发展性、过程性、激励性、互动性;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形式上,注重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

(一)过程性评价

在课程实施中需要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中,坚持“可操作、易实施、能记录”的原则,力求在德育实践过程中为学生留下过程性记录,帮助教师、家长、学生在比较行为变化的过程中形成评价。

1.阳光少年成长记录袋中的过程性评价

阳光少年成长记录袋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实践过程的资料,包括学生制定的目标、实践活动记录、活动作品、目标达成情况、个人感受体会、教师学生的观察评价、家长鼓励寄语等,要做到典型、客观、真实。成长记录袋兼具实践记录与实践评价的功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教师评的结合。学生通过自评寻找优点、反思不足,确立新的目标;通过同学间互评,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反思自我,并在相互激励中增进情谊;通过父母的评价,家长积极参与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实践,重视孩子的品行发展,加强对孩子的鼓励引导,激发孩子自我管理的热情和信心。

2.阳光少年成长记录卡中的过程性评价

在各主题课程中,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目标要求制作相关评估小工具。这些精心设计的小工具,既能记录每个主题课程的学习情况,又能反映师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互动情况、学生的成长自我记录情况。其中体现的学生自评,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

3.阳光少年成长记录笔记本中的过程性评价

根据阳光少年成长记录这一主线,设计出别具一格的笔记本,用作学生的学习记录和成长日记。小学生的思维活跃,笔记本的使用恰好为学生提供更多表达想法的机会。从小培养学生多动笔记录的习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促使其在记录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

(二)结果性评价——评选“杰出阳光少年”

除了过程性评价,校本课程的落实还通过结果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在坚持一个阶段后得到肯定,感受成功的愉悦,并产生持续或继续下去的动力。

“杰出阳光少年”是学生参与养成教育实践的最高荣誉。学生在小学阶段六年当中,每个学期都有一次机会进行申报,评选成功后可获得一枚奖章。学生可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自主申报,将自己在自爱、感恩、乐学、合作等方面的实践成长情况制作成展板,在校园内进行集中展示。全校学生轮流参观这些展板并用五角星进行投票,学校结合投票结果和档案袋中的日常行为积分进行评定。每一个学期评选出“杰出阳光少年”,学校在期末典礼上进行隆重表彰。上一届“杰出阳光少年”为他们写颁奖词,校长亲自为他们授牌,全校师生为他们齐诵颁奖词。

猜你喜欢
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目标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高中数学《统计》浅析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