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华
摘要: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起着强化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活跃教学氛围等作用,价值和优势突出。然而,现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教师通常直接忽略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难以发挥实效性,这也是教学效率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以有效提问为桥梁,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阐述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有效提问;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小学生虽然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是存在定性不足、注意力涣散等问题,即使教师讲得内容生动有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长时间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途径引起学生的参与性和注意力,而课堂提问就具有这样的功能。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桥梁,也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助推剂。新形势下,语文教师要重视并深入研究课堂提问,实现教学高效化。
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提问的时机不恰当 提问的时机对提问价值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把握好提问时机,不但难以起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而且还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例如,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较强的随意性,通常是讲课过程中一时兴起就进行提问。没有对提问的时机把握到位,屡屡打断学生的思绪,导致学生的听课质量下降,整体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提出的问题不深入 提问并不仅仅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它有多重功能,比如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以此提升学生的听课质量。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提问不深入的问题。具体点说,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通常问学生一些非常浅显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在书中直接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教育价值非常低,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提问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应当面向全体,这是素质教育针对现代化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在很多语文教师看来,找学困生以及语文素养较低的学生回答问题,既浪费时间,又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加上大多数教师都比较偏爱各个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后者往往被照顾,而前者却经常被教师忽视,课堂提问没有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基于有效提问,实现高效教学
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有效的提问应当是恰到好处的提问。所以,要想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笔者看来,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时间节点进行提问:课堂导入环节;距离上课二十分钟左右,学生注意力涣散之时;课后总结环节。这样既不会因为过多提问而频繁打断学生思绪,又能保证学生整节课都能做到注意力集中。其中,以课堂导入环节提问效果最佳。课堂导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师要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而课堂提问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能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不断优化提问内容 要想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师要不断优化提问的内容。换言之,教师要不断提升问题的质量,不能让问题浮于表面,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有所收获,或是通过问题习得更多的知识,又或者通过问题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这样的课堂提問才是有价值的课堂提问。在笔者看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当摒弃那些简单的、肤浅的问题,即一眼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而是提出一些灵活的、答案并不固定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例如,在讲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站在今天的角度,说一说圆明园是应该修复好,还是就这样保持原状好?”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也就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提问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教学原则之一。课堂提问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既向学优生提问,又不能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面对语文素养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旨在发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而面对语文素养低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同时,提问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结束语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当可以优化整个教学流程,让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运用不当就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反而增添了教学负担。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应当根据素质教育要求以及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科学合理地设置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一直保持运转状态,这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豆英.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探讨[J].学周刊,2017(14).
[2]郝淑菊.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
[3]曹森晓.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调查与误区分析——以杭州市六所小学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0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赤土畲族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