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洁芬
【摘要】 班级管理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探讨利用班级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竞赛,以做好班级建设的具体做法,并对活动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组合作 竞赛 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992-7711(2019)15-190-01
最近,我在班内小组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探索,试图赋予“合作小组”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形式以时代精神和新的生命力。这种改进与探索的核心是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小组之间的各种竞赛,以推动班级建设的蓬勃发展。
一、具体做法
1.合理分组。为了便于竞争,我在班上只设了一种综合小组。这种小组一旦成立,便“永久”不变,而且既是学习小组,也是卫生小组、纪律小组、卫生小组、文体小组等。之所以将小组固定不变,是为了小组在不断地竞争中增强竞争意识,从而增加组内凝聚力。由于小组是综合性小组,所以在人员配备时,尽量考虑成绩、男女生、纪律表现、卫生习惯、走读生和寄宿生、艺术特长等各方面的和谐搭配。这些小组内同学的座位也是小组捆绑在一起,座位调换时,小组一起换。当然在操作中也可以灵活操作,小组内可以自由换。这样有利于小组内充分调动小组内课堂学习的交流和合作。为了充分体现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座位调换时每两周统一进行向右后平移两个座位。
2.全面竞赛。竞赛内容尽可能包括德、智、体、美、劳和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大致有以下这些方面:纪律表现、学习成绩、劳动卫生、作业完成、出勤情况、行为规范、寝室情况等
3.统一规则。开学伊始,由班委会拟定小组竞赛的规则,并于班会课时提请全班学生表决通过。规则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统一采用积分制。各小组的基础分为100分,然后在此基础实行加减分,具体按照班规的奖罚制度进行加分或减分。二、竞赛规程中不仅要体现优秀,而且也体现进步和鼓励。比如学习成绩年级前100名、前200名、前300名、前400的每人次分别加8分、6分、4分、2分;而且在年级进步500名、400名、300名、200名、100名每人次分别加10分、8分、6分、4分、2分。在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比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所有参与人员都予以适当加分。
4.严格监督。规则一旦制定,便有值日班长和班干部进行严格监督,具体有值日班长就当天的值日情况记载在班级值日本上,同时每天的晚自习自主学习时间把当天值日的结果(转化为增、减分)登记在班级的后黑板的专属记载栏里。积分每周星期天由副班长公布一次。使每组都知道自己组在全班的位置。同时为了班主任更有效的管理效果。我还每天要求班长和纪律委员每天同时记载班级的日常行为。(这些记载结果不予加、减分,只给班主任更全面掌握班级情况)
5.客观评价。竞赛情况绘成表贴在教室里,同时副班长和各小组组长每人手里都有一个底表,这样到了期末评优评先时,根本不用再人为的凭印象“评比”,只要看竞赛表上的积分,优秀小组就自然产生了。而且所有的优秀和先进都必须是在前五名的小组中产生。但是积分在班级五名以后的个人再优秀都实行一票否决。这样大大增强了组内的凝聚力和上进心。
二、活动效果
1.竞赛活动使小组增强了内在的凝聚力。组员们不但空前团结,而且为了使本组在竞赛中取胜,纷纷自行制定了适合本组的“组规”,以保证组内相互监督,真正强化了每个学生的“小组意识”和凝聚力。
2.组内凝聚力的产生带动了班级学风的好转。一起在组内不爱学习的、经常违纪的学生在组内成员的监督下,为了组内的荣誉他们都能自觉地勤奋起来,认真地完成作业,自觉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还有以前学校布置的黑板报都办的不太好。现在分到小组,纳入考核评分,每个小组都非常认真,一期比一期要好。连续被学校评为一等奖。
3.竞赛评比使一些不好督促检查的要求也得以落实。以前好多学生都不注重细节,比如穿校服、垃圾不落地、文明礼貌用语等,现在都不用我操心,每天都有值日班长检查扣分。这样以来班主任的工作轻松多了。而且班级管理效果大大增强。
[ 参 考 文 献 ]
[1]潘丹丹.浅析小班化建设中的班级管理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11):52,87.
[2]寇富弄.君朋小组合作:课堂与班级管理的新模式[J].基础教育参考,2013,(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