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葛民“没骨花卉”教学研究探析

2019-09-10 07:22梁文思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

摘  要:20世纪60年代初,黎葛民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期间为美院的学子留下一大批花卉教材,一直保存在广州美术学院的图书馆,尘封已久,直至2018年10月梁如洁教授获知这批花卉教材,从广美昌岗路图书馆移交到广美昌岗路美术馆,得以借阅并扫描图片。依据这批花卉教材图片,结合黎葛民的《国画基本技法概论》与《国画基础技法概论》手稿,探讨黎葛民没骨花卉教学如何承传岭南画派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黎葛民;花卉教材;“没骨花卉”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玉雕设计创作课程双轨制教学探索与应用”(JY181401)研究成果。

没骨花卉是中国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据《简明美术词典》载:没骨花,我国传统花卉的一种画法。直接用颜色绘成花叶,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轮廓。据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记载,这种画始于五代的徐熙、徐崇嗣祖孙。其实没骨花卉始于黄筌,徐崇嗣仅是“效诸黄之格”而已。《宣和画谱》著录有黄筌《没骨花枝图》一件。《洞天清录集》说黄筌之画“真是粉堆,而不作圈线”,这即“没骨画法”。经过元代钱选、王渊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到了明代,逐渐形成水墨写意一派,工丽一派画风几成绝响。“没骨”写生画法,作為中国花鸟传统画法之一,却少有人继承。为了恢复和发扬这一画法,恽寿平排除时俗的拘牵,大胆进行尝试,开辟了花卉写生的新途径,成为“常州画派”的开山大师。

岭南因其特殊的地缘,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雨季长,土地肥沃,常年如春。动植物在此地繁衍、生长。在这里没有北方雄奇的景观,却有岭南水乡独特的清润。没骨画的审美趣味和技法,很适合表现岭南的风貌。居住在岭南的居巢、居廉两位画家,创撞水、撞粉技法,表现花鸟虫鱼的极致世界。居氏没骨画风格的形成,明显受恽寿平没骨画的影响。撞粉法是在色未干之际以粉撞入,使粉浮于色上形成自然和谐、鲜润亮泽的变化。撞水法则以水注入未干之色中,干后往往在颜色的边上形成一些较重的水渍痕迹,叶面呈现出凹凸感觉,这些技法都离不开水。恽寿平设色的特点是善于用水,没骨画已非传统中单纯地染,结合了点粉和染,叶子用饱满的水色写成,呈现凹凸的感觉,边线有水线,偶尔也形成水痕。居氏继承和发扬的不仅是恽氏的技法,他们也继承了恽氏的优秀传统和审美观念。恽寿平注重写生,绘画风格高雅淡逸。居氏在居住的十香园中栽花、种树、养动物,为的是给自己和弟子们提供写生的素材。在居氏的弟子中,高剑父后来成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继承并发展了没骨画法。

黎葛民和高剑父、陈树人是留学日本的同学兼好友(如图1),三人志同道合,在绘画技艺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各有成就。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党支部书记兼秘书的梁世雄教授,亲自邀请黎葛民到美院任教。黎葛民在广美国画系、工艺系都任过课,这段任教的时间里,为美院的学子留下一大批花卉教材。这批花卉示范教材的图片(原稿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笔者在导师梁如洁教授家中得以第一次见到,惊叹于此批教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系统性,与笔者研究的没骨花卉课题也紧密相关,下面以分析探究此教材为切入点,谈谈黎葛民没骨花卉教学如何承传岭南画派的艺术精神。

整包教材由纸袋装着,纸袋正面写着:双勾写生、黎葛民、彩色55、单色50、共105幅,应是图书管理员的笔迹(如图2)。纸袋内装着没骨淡彩画55张、绢本材质、巳托底,因年代久有虫印,白描稿50张、纸本材质、巳托底、也有虫印,尺寸均为:25cmx31cm。这小小的花卉作品,每一张构图大都以两三种花卉构成,其言是写生教材,据分析应是写生融合小品创作的意图。

黎葛民没骨花卉“画面恬静,设色妍雅,笔墨清隽”,乃典型的文人画审美观。黎葛民不仅诗书画印皆精,而且对中国画的教学特别严谨、理论精辟,曾撰写两篇中国画论,分别是《国画基本技法概论》和《国画基础概论》,详尽撰写了中国画的绘画技法,这批用作教学示范的没骨花卉和白描花卉与黎葛民的绘画理论正好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完美演绎,非常难得和珍贵。这批花卉教材也延续了“画面恬静,设色妍雅,笔墨清隽”的审美特征,但因为是给学生示范及临摹的教材,所以也和大众所熟悉的画作有所差别。

以下,笔者将结合黎葛民的两篇画论,从这批花卉教材的取材、构图、造型、设色、笔墨、画作与人格表现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黎葛民没骨花卉的教学研究。

一、取材

黎葛民祖籍顺德,长期居住岭南。岭南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花卉品种繁多,因而绘画素材异常丰富。其写生对象多为身边的事物,这是岭南画派的一大特点,也是这批花卉教材的特点之一。

没骨淡彩作品55张、白描稿50张,共105幅教材,其中花卉品种多达50余种。淡彩作品大多配一张白描稿(如图3、图4),程序上由浅入深,根据客观对象的不断变化而用笔,使画面题材突出。现存也有一些淡彩缺白描稿、白描稿缺淡彩正品的。有些白描一稿有几张,也有淡彩绘成两张,但两张的精致度都不一样。有可能一张是作为教材临摹,另一张是课堂示范,全部教材都通过写生整理,多种花卉组合而来。虽然是通过写生的小品,但教材画作构图完整,设色清丽,更像是结合写生的小品创作。由于黎葛民尤为重视写生,对于写生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一味地描摹对象,他认为描绘花卉,就要多和花卉接触,重熟习,通过反复的观察和练习才能产生当时的思想感情,才能产生真实感。正是这种思想感情和真实感,通过丰富的花卉题材形象,让观赏者感受到生动自然的美,以及作者赋予的意象情趣、典雅艺术美。

二、构图

黎葛民105张的花卉教材大小形状统一,25cm*31cm的小品,方形构图具有稳定性和均衡性。画作内容不受这种稳定性局限,自然、舒展、生动、充满了生命力,两者正好形成对比,相互映衬更显趣味。画作以直接描写自然花卉为主,同时着重画面构图的重心位置。画面构图呈现了植物生命的张力,以及物象活力的真实感。除此以外,教材的构图还有以下特征:

(一)折枝花卉

作为教材的主要目的,即给学生临摹学习,折枝花卉能集中展现优美的花朵和枝叶,但也容易造成画面不够完整的视觉印象。在黎葛民的教材中,每一幅构图都很完整,这得益于他对所画花卉的熟习程度及处理手法。他提倡:“写生不应该把物象分割、矫揉或变形来迁就自己…”①应该尊重自然中的花卉形态。他笔下的花卉,姿态生动、舒展得犹如在纸面上生长出来的,画面自然完整且迷人。由于是折枝花卉,多是两三种花型共置在画面中,这不由让人联想到中国式插花。中国式插花特别注意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模拟植物的自然生长姿势,运用花朵、叶片、枝条等花材,使线条有曲直、高低、长短、粗细、横斜、俯仰、疏密等差异,是一种不对称的均衡,从而形成各种造型的插花。黎葛民的折枝花卉讲究神韵、崇尚自然、色彩淡雅,主张清疏、注重意境、追求诗情画意,犹有中国式插花的意味。

(二)多种植物入画

黎葛民对于中国画的学习,在程序上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在教材淡彩画55张中单个品种花卉图11幅、两个品种花卉34幅、三个品种花卉10幅,能体会他在教学难易程度上的用心良苦。绘画描绘的对象品种越多、内容越多样,构图就越难把握,越难求工,但黎葛民通过巧妙的构图,作出简洁又富有层次的画面。首先是对复杂对象的简练提净,其次在布置上有远近、疏密、浓淡的安排。如淡彩《梨花·海棠·菊》(如图5),这三种植物都屬于细碎繁琐的自然形态,黎葛民对其高度概括但不失真实,仍然是我们熟悉的植物且倍感亲切,其中又多了一份典雅,这份典雅是经过观察、思考之后美化的,带有联想与创作。娇嫩的海棠花为第一层、艳色的菊花为第二层、浅淡的梨花为第三层,浓淡相宜且层次分明。

(三)重心与呼应

无论是单枝花卉还是多枝交搭花卉的构图,黎葛民的画面都保持着重心突出又有呼应的主从关系。在重心的设置上黎葛民是很灵活的,有置于左边或右边的,有置于上方或下方的, 数量上也有设单一的重心或两个以上的多数重心。无论如何设置重心,画面总能找到与重心的呼应。有的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是生长中的细嫩枝条、有的是一笔带过的萱草,往往从重心出发向外延伸于更广阔的空白处,留下意味与余韵(如图6)。有了重心与呼应,在自然灵巧的形态中保持了构图的安定感。

三、造型

黎葛民花卉教材中的造型既写形也写意,总体的感觉是自然生动,又有一点装饰趣味。黎葛民注重写生,认为“造型首先要看像不像,有没有立体感;其次,是润饰,即是使画面美化;最后,是使物象性格突出,气氛谐和,画面生动。”②他的画面造型细致、工整,既保留原物态的特征又高度概括和简练,对花卉结构了然于心,可以感到作者在造形之初,反复观摩自然,在练习中将花卉的神韵隐寓在熟练的技巧里,自然又胜过自然,是写形和写意并重的表现。

四、笔墨

教材中的淡彩画用的是没骨画技法,即我国传统花卉画的一种画法,直接用颜色绘成花叶,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轮廓。用水色一遍写出,不见笔痕,叶脉的勾勒用笔轻松不着力,但不代表无力。黎葛民是诗书画集于一身的文人,有很深的文化修养和书法功底,在用毛笔绘画时能把握“力量”和“含蓄”的平衡,刚柔如意的趣味,是用笔上对气、韵的把握。黎葛民的淡彩画教材没骨技法纯熟,不油腻,没有一丝习气,正是对气、韵把握得当的艺术实践。

五、设色

没骨画法的这种特殊性,对画家有较高的色彩修养,只有这样才不会流于俗气,一但俗气就无韵味可言。黎葛民很重视中国绘画色彩。他认为:“中国画流派,虽然因为各个时代环境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风格,但对线条、色彩等客观的描写始终等重,不因时代画派的差异而作了绝对的否定,这也是国画前途广阔的原因之一。”③对于色彩的认识也是系统且科学的,在他的画论《国画基础概论》中就提及过色彩的定义和原理,可见黎葛民对现代色彩体系有过深入研究,加之文化人的修养使他的设色清逸、高雅、艳丽而不俗、色相多变而丰富。

黎葛民主张设色应随时代的客观要求而加以变化,更加美丽、活泼、健康。教材中没骨花卉颜色丰富,却不难,难度适宜,设色也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调和谐与神气生动。在55张没骨花卉中,色彩从实地观察入手,除了还原植物本色外,色彩的协和、光线明暗显隐也极其讲究。画作色彩整体是中明度、中纯度,呈现质朴、优雅的自然风格,色相上有的接近邻近色,色调和谐又不失活泼;当画面由两种或超过两种植物组成,恰巧色相是冷暖对比色的时候,由冷色或者暖色为主调,其余的为辅,主次分明、艳而不俗、生气盎然。

六、画作与人格表现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黎葛民在广州美院任教,时间不算短但也不长,为了教学而作的教材105幅,数量不可谓不多,质量之高前文已作详细分析,这两点足以让人惊讶和感动,可见黎葛民对于中国画教学工作的热爱和赤诚,他所言:“生活环境对任何一个画家的思想都有直接的影响,抱负和情操,发源于现实的内心世界,而表现于日常的生活与工作。”④这批教材尘封多年后再次被整理并出版,在导师梁如洁教授家中翻阅这些画作时,发现无论是白描稿亦或设色没骨画稿均没有署名,但绘画是那么的严谨、细致和认真,白描稿上还亲笔记录所画植物的名称及别名,这批花卉教材让人们对黎葛民有更多面、更立体的认识。黎葛民不仅是文人、画家、书法家,还是教学严谨的教育家,通过这批教材也从侧面找到黎葛民画作高雅脱俗的根本,在于人品、修养之高。

白描稿上,多有一枚手绘椭圆形印,写着“腹园丁”字样(如图7)。虽无从得知该手绘印章的具体意思,推断可能与石涛曾言:“搜尽奇峰打草稿”有异曲同工之妙。黎葛民的教材以写生为主,不断摸索、反复熟习绘画对象。“腹园丁”所产生的创作灵感和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于画作中。“园丁”既是栽培护理植物的人,也时常用于比喻教育工作者。黎葛民在自己的写生作品中称已为“腹园丁”,可见“搜尽奇卉打草稿、一轮天心腹园丁。”这也是对于黎葛民很贴切的注释。

注释:

①黎葛民:《国画基础概论》手稿,论写生— 之怎样掌握环境和对象,其手稿由黎葛民后人收藏,并未出版。

②黎葛民:《国画基础概论》手稿,论写生— 之写生的基本技术,其手稿由黎葛民后人收藏,并未出版。

③黎葛民:《国画基础概论》手稿,论色彩—色彩与构图的关系,其手稿由黎葛民后人收藏,并未出版。

④黎葛民:《国画基础概论》手稿,论笔墨—运笔的要点和技巧,其手稿由黎葛民后人收藏,并未出版。

作者简介:梁文思,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属工艺设计研究、中国花鸟画创作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