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摄影史论教学研究

2019-09-10 07:22李沛沛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双一流

摘  要:摄影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开辟了新的领域。自1839年8月法国政府公布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以后,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摄影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蓬勃发展,并且已成为一门应用科学在社会各方面都居于显著位置。近年来,我国摄影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摄影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摄影史论教学在摄影教育教学体系乃至我国摄影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家高等教育新时代战略背景下,对“双一流”高校摄影史论教学进行完备的疏理和分析,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摄影史论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摄影教育;摄影史论教学

一、“双一流”高校摄影史论教学研究现状综述

目前,高校中已经拥有一大批热爱摄影教育、理论研究和从事摄影工作的骨干,而且不少高校已开设了摄影专业课、摄影选修课,并把摄影列入美育课中,摄影教育已成为全面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摄影史论教学也成为高校摄影教育的一大重要板块。然而,由于我国摄影教育发展的独特性,对我国高校摄影史论教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需先对我国摄影教育史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疏理。

(一)我国摄影教育发展简史

在我国,摄影属于伴随着资本主义入侵的舶来品。20世纪初,清政府在“实业救国”的幌子下,着手发展工商业,各省相继成立了工艺学堂或工艺传习所,招收学员,传授各种工艺技术。照相也作为一种工艺包括其中,是最初的摄影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各地培养开照相馆的人才[1]105。至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新闻摄影事业随着国内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开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报纸上的新闻照片增多,人们对新闻照片的兴趣和认识都有了提高,摄影成为了报纸工作的一部分,此时的摄影开始作为一门学科被列入新闻教育的一项内容[2]。

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广大摄影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对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的迫切需要,中国摄影家协会于1980年、1981年分别在北京和福建举办了两期摄影讲习班,重点培养青年摄影工作者。1983年,中国摄影家协会还委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办了一年制的摄影艺术干部培训班。此外,中国摄影家协会还以摄影创作读书班、“文学艺术讲座”等形式提高会员的理论水平和摄影创作水平[1]649。随着摄影队伍的扩大和摄影艺术的发展,过去那种小规模短暂的训练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培养高素质的摄影人才,整体提高摄影工作者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必须创办高等摄影艺术教育。

我国摄影高等院校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且仅限于电影摄影专业(设置于北京电影学院),并发展缓慢,直到196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才开设了新闻摄影专业。20世纪80年代随着摄影事业的迅速发展,摄影教育进入了全盛时期,摄影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一些大学陆续开办了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摄影高等教育,同时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摄影选修课,并列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专业也向着艺术摄影、新闻摄影、刑侦摄影、医学摄影、商业摄影等领域有了拓展[3]。目前为止,在国内近2920所高校中开设摄影专业的学校仅有90多所,并且至今还没有专门化的摄影院校。

(二)摄影史论教学研究现状

基于以上情况,在摄影术刚传入中国的20世纪二三十年间,摄影主要是一门匠人手艺;五四运动之后,一批文人学者、有识之士加入到了摄影队伍中来,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启蒙时期;之后在民族危亡关头纪实摄影、战地摄影繁荣发展;经过十年浩劫再到达新时期,摄影人才的培养与高等摄影艺术教育才逐渐起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摄影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原因,起步较晚;高等摄影教育面临着覆盖面小、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条件有限等问题,与其他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相比差距较大。高等摄影教育还只是局限在摄影技术培训的层面,忽略了摄影史论的教学。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一方面发现在对高校摄影史论教学研究中,学者多把其纳入到摄影教育整体中,并多聚焦在20世纪之前,对摄影史论教学的陈述也多为一笔草草带过,忽略了对快速发展下当代摄影史论教学的疏理与关注;另一方面发现对高校摄影史论教学的研究非常不足,以“摄影史论教学”为主题检索的知网文献仅有一篇,来源于中国摄影家赵昊的《高校摄影史论课教学的现状与思考》[4],这篇文章主要对高校摄影史论课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问题并点明了方向,但没有通过具体个案进行阐述。为此,本文将在21世纪“双一流”国家高等教育新时代战略背景中,对“双一流”高校摄影史論教学进行完备的疏理和分析,为当代高校摄影史论教学研究做出一点努力。

二、“双一流”高校摄影史论教学特点分析

(一)“双一流”高校摄影史论教学现状

2017年9月,国家教育部正式确认并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共计高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通过对137所“双一流”高校摄影教学进行疏理,笔者发现一些现象。

1.设置摄影专业的高校少,覆盖面窄。在137所“双一流”高校里,设有摄影专业的高校仅有9所,且均为综合、艺术类院校。其中世界一流大学2所(A类2所),世界一流学科7所,分别是清华大学、重庆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辽宁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河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而这些设置有摄影专业的院校也呈现出建立晚、摄影史论教学不突出等特点。

2.均没有独立的摄影学院。在开设摄影专业的9所“双一流”高校里,其中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贵州大学的摄影专业设置于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设置于美视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设置于设计学院;辽宁大学设置于广播影视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设置于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设置于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这9所“双一流”高校都没有设置独立的摄影学院。

3.摄影是美术的附属边缘学科,是新闻传播电视编导的交叉学科。在开设美术专业与新闻专业的“双一流”高校里,摄影的教学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服务于美术与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看,美术类专业多需要必修摄影基础、产品摄影、广告摄影等课程;而新闻类专业则多需必修新闻摄影。其中,中国传媒大学是广播电视类的典型代表,依托于本学校特色学科优势,注重于对摄影专项人才的培养。其设置于新闻传播学部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主要是电视摄影方向,在其专业教学中,摄影史论教学主要以电视传播概论、摄影流派与发展史等课程为载体,具有较强的学科针对性和综合性。

(二)“双一流”高校摄影史论教学对比

下面,文章将就9所设立摄影专业的“双一流”高校,对其摄影史论教学所呈现出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1.教学目标对比

在9所“双一流”高校中,其高校类型为综合类的7所大学,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摄影、摄像专业工作和研究创作、教学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这7所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多强调摄影理论与摄影实践创作能力相结合,并注重将摄影理论应用于摄影实践。而其他2所艺术类院校,除了注重培养摄影专业性与职业精神的同时,更着力于对学生艺术审美与判断、原创实验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之成为无论是在纯艺术还是商业应用领域都最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和社会角色。从教学目标上看,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在摄影教学中比其他7所综合类高校更注重对学生全面的摄影艺术理论的培养。

2.课程设置对比

表格1:9所“双一流”高校摄影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情况(表格中内容来源于学校官网)

根据表格1,从课程设置上看,9所高校大都依据了摄影的分类,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在摄影史论教学上,都以中外摄影史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进行教学;其中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兼顾了摄影批评;辽宁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则偏向新闻摄影史论教学;重庆大学主要是影视方向;而贵州大学则偏向于美术史论教学。整体来看,9所院校摄影实践教学占的比重都略大于摄影史论教学,并且这些高校都没有形成专业的摄影史论知识学科。

(三)与美、英摄影史论教学对比

美国的大学摄影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0年罗彻斯特理工学院成立了美国大学里的第一个摄影系;1946年,旧金山艺术学院创办了美国第一个艺术摄影系;纽约摄影学院和布鲁克斯摄影学院是美国两所专门的独立摄影学院;世界名校耶鲁大学的艺术学院也设有摄影专业,还有视觉艺术学院、佛罗里达大学、新墨西哥大学等。在美国的大学及学院里至少有100个以上的科系主修摄影的课程,其中也包括摄影史论的教学。摄影教育在美国相当普及,美国摄影专业硕士学位以传授摄影文化为教学目的,学生如有意攻读博士学位,则可转入艺术史,专门攻读摄影史。其中,新墨西哥大學摄影系尤其强调摄影史论的教学,其由先后担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伊斯曼国际摄影博物馆的研究馆长约翰·萨考夫斯基执掌,为美国摄影学术界培养出了一批批中坚学者[5]。

英国高等摄影教育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英国高等摄影教育以能力教育为主,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批判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在摄影史论课程设置和教学上,英国高校十分重视对传统暗房技术文化的传授,并设有艺术家讲坛,使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英国高校摄影史论教学中还充分体现了自由、开放、包容等特点,高校注重对学生学术兴趣的培养和引导。摄影专业的学生在其论文撰写中,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研究艺术的任何领域,论文主题也没有限定[6]。

三、我国高校摄影史论教学改革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国9所开设摄影专业的“双一流”高校摄影史论教学分析,并对比了美、英两国摄影史论教学,试对我国高校摄影史论教学提出以下几点设想和建议。

(一)形成专门的摄影史论教学体系

我国当代的摄影教育,或注重强化学生对摄影器材及感光材料的使用,或强调与摄影紧密相关的数字技术的掌握,摄影在摆脱绘画附属物的同时,又沦为电子技术的衍生物,摄影的文化品格被抹杀。摄影是媒介,也是艺术。摄影的艺术性需要从摄影史论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对摄影人才精神独立性和思想自由性的培养,更需根植于深厚的摄影史知识文化中去。为此,“双一流”高校形成专门的摄影史论教学体系实属必要。

(二)在教学中注重对传统和当代摄影文化的传授

摄影史论的教学需立足于传统摄影史论知识文化,并面向当代摄影文化思想潮流,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勇于创新。在传统摄影文化中,高校摄影史论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暗房技术文化的传授,使摄影教育回归到摄影最原始的发现与创造。一方面有利于对摄影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艺术精神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抒发。除注重对摄影传统文化传授之外,高校摄影专业也需重点开设有关现代、后现代艺术教育的课程,以此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摄影史论教学与思政相融合

在思政进课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背景下,高校摄影史论教学也需顺应并响应时代的号召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双一流”高校在摄影史论教学中,可在专业课程的每个细节处融入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而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摄影史论教学与思政相融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塑造,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

四、结语

史论、理论与评论在任何艺术门类学科里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摄影艺术里,摄影史论是摄影实践的支撑,使摄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摄影专业的发展和摄影创作,若没有前人留下的理论与实践精华作基础,甚至都不可能有摄影的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摄影史论教学中“双一流”高校肩负时代重任,更应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式摄影史论教育,使我国高校摄影史论教学在世界高校摄影专业教育中,呈现出其自身的魅力并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陈申,徐希景.中国摄影艺术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05.

[2]胡志川,马运增.中国摄影史1840-1937[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87:154.

[3]张宗寿.高校摄影教育的红飘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4.

[4]赵昊.高校摄影史论课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摄影家,2007(5):102-103.

[5]宋一苇,徐朝信.摄影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19-223.

[6]王慧.英国高等摄影教育研究[J].艺术教育,2016(5):157-158.

作者简介:李沛沛,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双一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
教育政策执行视角下“双一流”建设实施的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回归人才培养本位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大学长啥样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