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笔习惯

2019-09-10 07:22孙晶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动笔阅读课文本

孙晶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流传已久。这句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一种良好的阅读品质,同时亦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学习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概述能力、理解能力和活用语文能力都是非常有益处的。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不能狭隘的理解为阅读教学仅仅是口头训练。当下的阅读教学多的是口头训练,讲的人讲完了,听的人听完了,可留下的阅读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慢慢被淡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时,只听能记住内容60%,只看能记住内容70%,而看、听、说三者结合却能记住内容86%。阅读教学如果注重动笔,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答案是肯定的。张田若先生早就提出,阅读课要用点时间,把“写”挤进去。阅读教学提倡“君子既要动口,还要动手”,勤笔勉思,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阅读课的课堂上,如何动笔“写”呢?

一、初读阶段,写提要有助于提高学生概述能力

初读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读通课文,熟悉课文,起到感知课文的作用,这也是写好课文内容提要的基础。众所周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用两三句话把课文大意表述出来,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不是概括的太长,接近复述,就是抓不住重点,喧宾夺主。由于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的思维停留在能具体看到、感受到的事物上时间比较长,不善于在具体看到、感知后进行抽象概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段落大意的基本方法。即简单写提要。例如,学习叙事一类的课文,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用两三句话写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读课文,弄清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再用连贯的语言写出来。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哪吒闹海》时,提出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哪吒为什么闹?怎样闹?闹的结果如何?学生轻松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再如,写景类的文章,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看课本几幅插图,最后让学生说说能用哪些词语(一般为四字成语)来形容画面。例如,学习《九寨沟》一课,学生找到童话世界、人间仙境这两个关键词语,教师给出一个问句:九寨沟是一个 。这样学生掌握一定的概括方法,几个关键词、几句关键的话,再加之用心读课文,写内容提要就渐渐能掌握门道了。

二、精读阶段,作批注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阅读不仅是让学生吸收学习内容,更是让学生倾吐自己的心声。这种“倾吐”,学生可以用口头语言说出来,也可以用书面语言写出来,亦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去写文本中蕴含的作者经验,这种读中感悟的“写”实际上就是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过程,学生抓住文本中关键字词和关键语句,写出自己特有的心得,学生可以用自己喜爱的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标注出来。我国著名学者萧乾认为:“阅读就是读者经验与作者经验的汇兑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

就是学生要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文本中的文字上去。

批注式阅读强调以读为主,但要与写紧密结合。从语言的角度来“写”,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并积累语句;从情境教育的角度来“写”,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生活;从潜移默化的角度来“写”,文本中丰富的精神世界会提升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当然,这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比如,学习《诺贝尔》一课,教师可以先作示范批注,然后再让学生尝试作批注。

叶圣陶先生指出,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处处用心,时时留意,获得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能力。

三、总结阶段,写心得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活用能力

我们知道,阅读心得有时是稍纵即逝的,更需要“写”下来。这次的“写”是为升华情感而写,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写出自己的理解,阅读教学我们提倡结束新课时进行写话小练笔。比如,《桂花雨》一课,最具朴实、最有真情的是文章结尾处母亲说的一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慢慢地读,细细地品这句话,体会母亲的情感:对家乡的怀念与热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先说再写:桂花是故乡的香,那么月是故乡的,河是,人是……每篇课文学完了,均可以写上一两句话:我学到了……我的学习收获是……学完了课文,我明白了……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学完了课文,懂得了……这样的写话是微写作,占用学生1~2分钟时間,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但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动笔的良好习惯。

此外,还可以进行读写迁移。读是理解、吸收、储存;写是表达、倾吐、运用。“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子全书》)从一定意义上说,教是为迁移而教,学也是为迁移而学。比如,一位教师教学完《姥姥的剪纸》,设计了这样小练笔: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爸爸。没有一手令人啧啧称赞的绝活,但是,他们也有一颗和姥姥一样具有舐犊之情的心,也许他(她)只是端着一碗热汤向你走来,也许她只是戴着老花镜在灯下给你缝一颗纽扣……这些都是值得捕捉和记忆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个你难忘的细节,写下来。在平常的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迁移文章的段落结构、描写方法,遵循从仿写到创作的学习规律,会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比如,借鉴文本中典型句子,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例如,《九寨沟》最后一节,学习多用四字词语来写景的方法,来写家乡的一处景点;借鉴典型段落,迁移构段方式,如《秦兵马俑》第三节过渡段;借鉴典型的篇章,培养组段成篇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在阅读课堂中恰当创造机会、用心构思、设计与文本有关联的小练笔内容,引导学生多写些小练笔,由读到写,读写结合,使他们在写作时有模仿,有依托,先求同再求异,从而逐步达到仿中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青春年华须早为”,阅读时,多动笔是非常好的习惯,写字的过程就是大脑学习的过程,写字在减缓你阅读的速度,从而让你更好地消化阅读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动动笔,写提要、作批注、写心得,如果能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阅读课更能达到目的,实效更明显。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小学(221116)

猜你喜欢
动笔阅读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毛毛雨
打扮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