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2019-09-10 12:09曾建亮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曾建亮

【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学史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抓住数学史料的内容本质,采取穿插引用、还原加工、阅读体验等策略,充分释放数学史料的内涵性和实用性。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剖析数学史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与解决办法,希望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有所助益。

【关键词】数学史料;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数学史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果也日益显著。数据显示,30%左右的校级以上公开课中,都添加了一定的史料内容,而70%以上的学生表示喜欢数学史料。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史料的渗透与融入较为有限,数学史料作用的发挥也不甚理想。为更好地推动数学史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就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抓住数学史料的内容本质,采取穿插引用、还原加工、阅读体验等策略,充分释放数学史料的内涵性和实用性。

一、数学史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现状

(一)对数学史料教学缺乏重视

数学史料包含数学知识的认知、验证过程,充满趣味与艰辛,需要对数学有极大的热忱和不懈的努力。对学生而言,数学史料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其探索欲和求知欲,并且认识到数学知识验证的艰难过程,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力和毅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数学教学中数学史料内容,都给予了高度的认同,教师也会在校级以上公开课,或多或少引入一定的史料内容。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史料的渗透与融入较为有限。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得急功近利,过于追求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特别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对数学史料教学缺乏重视。

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其中所涉及的加减符号,先由法国数学家许凯在《算术三篇》中编写,后由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在《商业速算法》中使用,最后被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正式作为算术符号,广泛采用。两个简单的符号,就涉及从1484年到1544年整整60年的数学史,然而,一些教师并不重视相关历史的表述,那么“+”“-”依然只是文本符号,自然体现不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价值。

(二)对数学史料教学设计缺乏认识

尽管很多教师对数学史料教学十分重视,但对数学史料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理解。有的教师认为,数学史料以注解或旁注的形式呈现即可,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又能保障原有数学知识体系不被扰乱;有的教师认为,数学史料可以放在正式教学之前或之后,作为原有数学知识体系的补充。然而,还有一些教师对数学史料教学设计缺乏认识,没有将相关知识进行完整阐述,仅仅是截取一部分或者一笔带过,使学生不知所云,学习起来也无从下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其中所涉及的小数,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早在1700多年前提出的,而到了13世纪,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才真正提出了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而一些教师在讲授相关史料时,对小数表示方法的发展缺乏详细阐述,就会导致学生对小数表示方法的混淆。如果缺乏清晰、合理的教学设计,数学史料将变为无本之木,甚至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

(三)数学史料呈现方式缺乏新意

对数学史料呈现,很多教师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基本采取口述的方式,去分析和传递史料中的故事与内容。但小学生群体,普遍存在意志力较薄弱、逻辑性不强的问题,在听课时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开小差的现象,仅仅采取口授的形式,是与小学生的天性相违背的。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十进制计数法》时,其中所涉及的十进制思想,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商代的人甚至已经会用十、百、千、万进行计数,而今天能证明的当时的最大数字是3万。在讲述这段史料中,仅仅通过口授,也许能让学生记住这段故事,但是其对十进制思想的理解,是浮于表面的。数学史料呈现如果不能利用图文结合、视频等多样态形式,迎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讨论。

二、数学史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对数学史料教学的重视程度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得急功近利,过于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会对数学史料教学缺乏重视。为此,教师必须摆正心态,认识到数学史料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思想提升、意志品质提高的价值,况且,这种价值最终也会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体现在分数中。同样,教师要认识到缺乏数学史料教学的后果,是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较为厌烦,缺乏对数学前辈所作出价值的合理认识,容易自满骄傲,或者厌学不学。其次,教师要增加史料中的数学思想内容,除了要通过史料中的内容、故事,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与艰难,更要将正确的数学思想传递给学生,但无论教材中,还是一般的史料内容,都缺乏数学思想植入与渗透。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创新精神,付出更多努力,增加涉及数学思想的史料内容,与教材、课堂结合起来。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圆形的运动》相关史料时,可以将四则运算、数形结合等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谓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二)提高数学史料教学的完整性、系统性

对数学史料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理解,一些教师在数学史料教学时,选择截取史料中的部分内容、部分环节,对关键部分或者涉及数学思想的部分一笔带过,导致数学史料教学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实际上,即便小学阶段的数学史料教学,其所涉及的数学史料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一些教师不理解数学史料教学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价值,选择断章取义、避重就轻,自然无益于数学史料价值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强化数学史料教学的完整性、系统性,注重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除了积极收集、整理与史料相关故事内容、现代算法、运算原理,更要将这些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发展史、变迁史有准确、深入的把握,最终爱上数学、学好数学。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的相关史料时,就应将小数的历史渊源、所涉及的相关数学家,系统梳理出来,一方面避免大篇幅引用和赘述,保障史料教學的导向性、思想性,另一方面要合理编排,将教师简单化处理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的充分理解与学习。

(三)提高数学史料教学的多元性、民族性

现有的小学数学史料内容,主要包括数学思想类、历史传记类、数学知识类、经典数学类,每一类都有其知识性与目的性:数学思想类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历史传记类以开拓学生数学视野为主要目的,数学知识类以夯实学生知识储备为主要目的,经典数学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四类内容经常被混淆,也缺乏多元化、个性化的展现,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难以理解或产生混淆。因此,教师需要提高数学史料教学的多元性、民族性,数学史料应该是能够随着学生的成长而逐渐影响其人、涵育其人的,必须包括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使学生对此产生更多的了解。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的相关史料时,应该加入更多元化的史料知识,拓展学生眼界,激发其学习数学、探索新知的兴趣,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六年级及未来的学习生涯中。

参考文献:

[1]章细平.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4(9).

[2]乔小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势[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3]赵长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才智,2017(4).

[4]陈俊雄.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J].赤子(上中旬),2017(1).

[5]王玲飞.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10).

[6]杨嫱.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6(19).

(责任编辑 林娟)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