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静
摘要:高中阶段将第一年的历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要想学好高中历史课程,首先要重视高一年级的历史必修课,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学习好历史知识离不开初中的历史基础和初高中历史的有效衔接,因此,无论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不能脱离知识体系的掌握,只有建立完整充分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入手,分析如何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促进学生在高中历史学習更加游刃有余。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初高中;衔接
初中教育属于国家统一设置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贯彻的应试教育和基础性学科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环节,因此,初高中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节奏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使得初高中历史教学各自为政,学生初中学过的历史知识在高中出现重复学习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基于以上特点,做好衔接问题剖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
1.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现状
1.1初高中历史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脱节现象
初中历史的知识结构大多以时间节点为知识轴线,通过时间的罗列来展现历史知识,帮助初中学生建立以时间掌握历史知识的简单理解方法。初中历史在教学内容上基本是驰名中外的历史事件等知识点,其中穿插历史观念、历史详解等。而高中历史则是在时间轴线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入的历史阐述,大多以专题性的内容展现历史,高中历史在教学内容和范围上非常宽泛和抽象,高中历史从应试角度对历史知识和内容进行排兵布阵,其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理解能力等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相对简单,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两者内容脱节缺少衔接,导致学生在高中阶段适应起来比较困难。
1.2初高中历史在教学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基于初高中教学内容的不同,直接影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应用,上文提出初中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大多以固定的填鸭式板书进行教学,很少关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单纯借助讲解就能让学生被动的吸收和理解历史知识,学生对历史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缺少独立的思考,同时由于枯燥和乏味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缺少兴趣。而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只有在初中阶段具备了良好的历史兴趣和扎实的能力基础,才能更好的学好高中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节奏快、历史知识跨度大、跳跃性强,学生在掌握和理解上非常困难,导致学生适应高中课程上较慢,丧失对历史学习的自信心。
2.如何将初高中历史教学做好有效衔接
2.1初中历史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历史框架,为历史衔接打基础
初中历史教师的眼光要放长远,不能单纯局限于中考,而是要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要求,只有眼光长远,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要站在初中阶段审视和了解高中教材,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调整观念,采用发展眼光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和主要框架,在框架的基础上学习历史知识,进而养成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历史随着时间和朝代的发展,是有迹可循的,每个历史过程在时间推进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是从远古到未来、从低级社会到高级社会、从落后到发展的各个过程和体系,通过建立这样的框架帮学生捋顺各个历史知识要点。初中教师在教学上也要不拘泥于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学生历史能力的培养,而是要关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在遇到任何历史知识和问题上,都能轻松应对。
2.2初高中历史教材要紧密联系
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上的脱节现象,首先就是要关注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不同之处,结合不同使初高中历史教材紧密联系。众所周知,初中历史教材与高中历史教材由于教学阶段不同,是存在较大的差异的,相互独立存在,但又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因此,初高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初高中相关联的知识点,为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做好铺垫,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适应高中教育生涯。例如:初高中历史在我国近代史上都占有比较重要的比重,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在第一单元设置上是侵略与反抗[1],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上第一单元内容为鸦片战争,虽然内容大同小异,但基于名称的不同,使得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教师要重点强调相互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2.3初高中教师要做好沟通交流
教育部门及学校要重视初高中衔接,为初高中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做好桥梁作用,例如组织校园研讨会、教师课堂观摩会等,鼓励教师间多沟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状况,通过沟通交流加强历史教学衔接。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上,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历史要点上的引导和衔接,因此,教师要拓宽思路、积极创新出更加适合学生的历史教学,帮助学生轻松的度过初高中衔接,并能在高中阶段较快适应,为学生未来的历史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琴.以衔接促高效——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策略[J].考试周刊,2018,(6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