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镜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在全面进行中。打造和谐、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向每节课堂要效果”等口号不断地被提出来,这实际上反映了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课堂教学目标,那就是要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快乐教学 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
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怎样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是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于情意,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上课我总要先夸一夸孩子们:从坐姿到精神面貌;从预习到作业;从个人到小组……孩子们的脸上总洋溢着甜美的微笑,我也觉得满载着快乐引领他们到知识的彼岸是一种幸福。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兴趣,保持高效授课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地理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地理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所以我们尽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抛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接受它,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如在探究《黄土高原》时,我首先在前面一些泡沫、一些沙土、一些树枝、一个喷水壶,模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状况,从而发现生态问题。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参与实验。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水土流失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全班一下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人文、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放飞学生心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学习兴趣更浓了。
三、设计“动”点,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怎样引出新知识,怎样用同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点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起到高效的作用。如游戏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行政区拼图,主要地形区拼图;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在介绍《黄河》一节时,我们设计几个学生参与活动:不同的学生代表不同的省份,黄河发源哪里,流经几个省份,在什么省份注入渤海,每个同学自己判断所处什么河段以及会出现什么生态问题,大家齐心协力想出方法。通过自己体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各种成员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如果不遵照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破坏环境,最终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影响人类自己的生存;课堂气氛非常好,同学们踊跃参加。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还有制作法;在课堂上,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等高线模型制作,地球运动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我们一起操作分析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什么是夜半球,什么是昼半球,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老师首先通过展示地理图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利用FLASH 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地球的运动,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四、努力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练”出学生的真水平
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表达,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听、说、读、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比如如在讲《气温的分布》时,一天当中早晨气温低,中午气温高,晚上气温低,一天的气温变化为日变化,一年的气温变化为年变化,还有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气温高低也不一样,夏季我们会去水里游泳,是因为水吸热慢,所以气温低,而冬季水温高是因为水散热慢的缘故,为了有切身体会,我带领同学们专门用一杯水和一杯沙子在不同时刻做了记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并与理论进行对比后再要求学生体会理解。这样学生对生活地理常识的理解就更加多元化,更具体可感。
知识永远是一条河流,它在不断地演变、充实和发展。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帮助其学习和获得镌刻在其中的情意、态度和认知能力。这些仅靠接受和记忆学习都是不能获得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学生从而学得轻松,才会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白雪梅.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快乐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 学周刊, 2016(15):57-58.
【2】于芹. 实行快乐教学,实现高效课堂[J]. 学子:理论版, 2015(13):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