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本素材,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2019-09-10 11:46邹志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7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邹志英

【摘要】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个体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及时,也是我们做老师义不容辞的任务。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论述如何挖掘和利用文本素材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  文本素材 培养 积极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7-135-02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厌学、与同学不能友好相处、缺乏诚信、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缺乏好奇心和创造力、遇到困难退缩不前等都明显地体现在中学生身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个体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及时,是当务之急,也是我们做老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论述如何挖掘和利用文本素材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了解教材,挖掘文本教材的人文内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阅读经典名篇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让我们的行为举止更加规范有礼,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部编版教材的“选文注重经典性、多样化,文质兼美,尤其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以经典为主,可以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大师、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让学生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多元文化的天关运营,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风采,同时从作品中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编写说明:关于教材》)

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明确每单元的编写意图和单元目标,挖掘蕴含在文本中的积极内涵,对我们在课堂上运用这些文本素材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有很大的作用。

以七年级下册为例:第一单元是有关“杰出人物”的,学习本单元可让学生感受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学生对理想、抱负的憧憬和追求。第二单元是有关“家国情怀”的,所选的文章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学习本单元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三单元是有关“小人物”的,所选作品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学习这类作品,可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身上向善、务实、求美等优秀品格。第四单元是有关“中华美德”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使学生萌发对道德修养的更高最求。第五单元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单元,这单元的作品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给我们以启迪和感悟。第六单元是有关“探险”的,学习本单元可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勇于探索和想象力。另外,教材编排还包括三个综合性学习内容,分别是:“天下国家”、“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我的语文生活”;两本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这些内容,从课内引申到课外,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积极心理学提出人要具备六大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在初中阶段最需要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是:爱、信念希望、友善、谦虚、执着、创造力、真诚、宽容、领导力(9项)。而在我们的文本素材中,这些积极心理品质都蕴含在内。挖掘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利用文本教材,多种形式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善用导入语,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好的导入语不但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引起学生的共鸣。七年级下册课文《邓稼先》叙述了我国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邓稼先为国贡献的事迹。文章表达的是一种爱国之情,赞美的是邓稼先身上所体现的勇敢、真诚,谦虚、朴实、不怕困难、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必需但形成又带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些优秀品质,我采取的导入语是: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在这变迁中,有些人却甘于寂寞,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默默地为国家为人民做着贡献。正是有这些鲜为人知的默默奉献的杰出人物,我们的国家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他们是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这样的导入,“甘于寂寞”、“勇气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会成为吸引学生的关键词,学生就会带着:“他是如何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的?”“他的勇气和毅力体现在哪?”“是什么让他这样做?”的问题进行阅读,学习主人公的积极心理品质。

在另一篇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我是这样导入的:有一个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做出卓越的硕果;参加民主运动,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他,就是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他那种对学术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和言行一致的处事态度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以上两篇文章就是善用导入语,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感悟到文章人物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把它们变成自己品质的渴望和动力。课文的导入不但可从时代背景、人物介绍和主要情节等方面进行导入,也可借助一些诗歌、图画,电影史料等创设意境,让学生领会并感悟其中所蕴含的积极心理品质。例如学习《背影》时可以父亲爬月台的背影照片来导入,引导学生感受父亲深沉的爱;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可播放相关的电影史料让学生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看我们的先辈是如何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的今天,让学生明白到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懂得珍惜。

俗语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结合课文所蕴含的积极心理品质,善用导入语,对于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有很大帮助。

(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文本素材的积极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若文本过长,学生有时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更不要说去理解文本中积极的人文内涵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步步去引领学生去阅读,去感悟,才会化成自己的收获。以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体现文本素材中的积极人文内涵,更能激发学生的同感,从而领悟到其中的积极心理品质。在教学中,除了常规教学形式,笔者还会采用以下的教学形式:1.诵读式。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学识渊博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東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在讲授一些感情色彩明显的文章,特别是一些诗歌作品,用诵读法是很好的一种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观沧海》时,让学生大声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到曹操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自己心中的豪情壮志便油然而生,对前途对人生充满憧憬。2.小组合作探究式。在学习一些与人相处的文章时,我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挖掘文本素材中的积极内涵。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会让学生联系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学习:遇困难时怎样处理?当同学有困难时,你该怎样做?再联系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专题让学生探讨如何与同学相处。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自我探讨思考,学生就会领会到蕴含在文本中的坚强、勇敢,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等积极心理品质,并学习消化,成为自己的品质。3.圈点批注式。“圈点批注”就是用一些符号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的词句进行圈划,然后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见解。这种教学形式更倾向学生的主体感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把自己的收获感悟写下来,对学生的教育更深刻。例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有一名学生在第三段旁写上这样一段话:“修改文章,不耻下问,充分尊重他人,不会因自己名气大而看不起别人,看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尊重别人以及谦虚好学的品质”学生能得出这样的体会,说明这些优秀品质已深深刻印在他的脑海中,他也会尽力把这些品质变成自己的品质。

其实,不管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只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秉承着“让学生学习有收获”的理念,把文本素材中的积极人文内涵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联系起来教学,我想学生在知识获取和品质培养上就一定有收获。

三、紧扣文本素材进行课后拓展,让积极心理品质在学生心中扎根

文本素材的积极人文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但使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学生心中扎根、生长还要靠平时的潜移默化。在日常学习中,笔者也科充分利用文本素材,让学生的品质扎根生长。1、通过写读后感、写阅读心得等形式让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扎根生长。例如学习了课文《老王》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老王的人吗?他们又是如何让你感动的?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课文的体会写读后感。2、结合文本素材的“综合性学习”内容,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来让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扎根生长。如可结合八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人无信而不立”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探究“信”的传统和现代意义;可开展“讲身边诚信故事”的讲故事活动;可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级演讲会。通过这些活动,让“诚信”这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学生心中扎根成长。3、处理学生问题时,善于联系文本素材所蕴含的积极品质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扎根生长。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积极心理品质。”这句话点明了积极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乃至成才的根本保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用心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积极人文内涵,把它们运用到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那么,必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课题编号:GDXKT16661)

[ 参  考  文  献 ]

[1]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华中师范大学,2006-5-01.

[2]熊捷凯.《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文理导航(下旬)2015年第2期.

[3]马甜语. 《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吉林大学,2009年.

[4]王敏. 《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融合》苏州大学,2012.6.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析初中生政治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