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于教学之中

2019-09-10 06:52:39温栋胜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6期
关键词:学习迁移举一反三

温栋胜

【摘要】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先前的学习影响后继的学习,叫做顺向迁移;后继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发生影响,叫做逆向迁移。已有的知识、技能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得到利用,从而产生触类旁通,就是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消极、干扰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把所学的知识推广到其它类似的情境中去叫做水平迁移。应用“学习迁移”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整体化。

【关键词】 “学习迁移” “顺向迁移” “水平迁移”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072-01

0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先前的学习影响后继的学习,叫做顺向迁移;后继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发生影响,叫做逆向迁移。学习迁移的性质又有正负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在学习新知識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得到利用,从而产生触类旁通,就是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消极、干扰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把所学的知识推广到其它类似的情境中去叫做水平迁移。

1 利用“顺向迁移”引导学生把每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形成某一单元的“知识链”

如必修1 “运动学”章节教学中。第一条知识链是从描述物体运动基本物理量出发,研究物体运动,这里的知识点有“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第二条知识链是从物理定律规律出发,引进了物体运动图像和匀变速运动规律公式。在分别对学生进行这两条知识链的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出每条知识链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共同要素,以帮助学生进行顺向迁移,因为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新、旧知识间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分量就越大”。比如讲加速度概念时,让学生通过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比较,辨别它们间区别和联系进行迁移,帮助理解和掌握。又如在讲述物体运动图像时,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分析物体位移,速度,加速度,通过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相同的要素,以便学生进行顺向迁移。特别是根据图像写出方程,然后与匀变速运动规律比较,找出它们之间内在联系,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2 应用“水平迁移”引导学生找出“知识链”间内在的联系,并进一步形成“知识网”

我们把每一节的物理内容看成一个“点”,学生就可以把每节课所学的内容联系成一条“链”(称为“知识链”)。如选修3-1《电场》一章从力角度描述电场时,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场线是一条知识链;从能的角度描述电场,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势面是另一条知识链。在物理学习中,如果教师不但能引导学生找出每一条知识链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以进行顺向迁移,而且又能引导学生找出知识链之间各对应物理量的关系以进行水平迁移,那么学生就能从某一单元的“知识链”编织成为整章内容的“知识网”,形成一个全方位交叉的知识网络。

平常做物理题目时,会遇到一类遵循的物理规律相同,但提供的物理情景新颖、信息陌生、物理过程独特的问题,对这类问题同学们往往感觉难度大,无从下手。其实这类问题看似陌生,实则与我们平时练习的题目同根同源,只不过是命题人巧加“改头换面”而已。针对这类问题,在平时的训练中,多比较、多总结,通过物理知识之间“水平迁移”引导学生找出“知识链”间内在的联系,从而寻找解决问题方法。

例 (2010·江苏高考) 空间有一沿x轴对称分布的电场,其电场强度E随x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O点的电势最低

B. x2点的电势最高

C. x1和-x1两点的电势相等

D. x1和x3两点的电势相等

本题中学课本中没有出现特殊图像,但是我们可应用“水平迁移”寻找熟悉的物理模型。从E-x图象可以看出,在坐标原点处和无穷远处场强为零,在x轴的正负半轴各有一个最大场强点,具有这一特征的电场,回顾高中阶段学生所熟悉的电场模型,则可知该电场可能是等量同号点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电场,也可能是均匀带电圆环或均匀带电环形圆盘轴线上电场,至于究竟是何种电场,只由图像无法确知,但是这类电场模型分布的共同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即中央O点处的电势最高,关于O点对称的x1和-x1两点电势相等,故可选出正确答案C.

例.[多选]如图所示,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30°,可视为质点的一小木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若让该小木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初速度v0=10 m/s沿木板向上运动,取g=10 m/s2.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小木块经t=2 s沿木板滑到最高点

C.小木块在t=2 s时速度大小为10 m/s,方向沿木板向下

D.小木块滑到最高点后将静止不动

物体沿粗糙斜面上滑问题,若物体在斜面上满足mgsinθ≤μmgcosθ,则物体的运动规律与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的刹车问题是相同的,我们通过分析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的刹车问题进行“水平迁移”,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找出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的刹车问题和物体沿粗糙斜面上滑问题异同点,达到举一反三作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顺利地进行水平迁移,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以防止“负迁移”。

任何学习都不是孤立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迁移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同时利用各种迁移,应为实现正迁移而教,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使重点突出,关系清楚,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人变得更加聪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受益终身。

[ 参 考 文 献 ]

[1]何崇荣, 魏勇. 再谈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5题电场特点[J]. 物理通报, 2012-7.

[2]邓新云.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2-1.

[3]胡步通关于迁移学习的思考2012-1.

[4]刘伟才影响学习迁移的效果因素的研究 2013-5.

猜你喜欢
学习迁移举一反三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高等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2:03:18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4:31:26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3期)2016-11-19 17:30:39
举一反三中引导学生灵活解题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0期)2016-10-31 09:59:13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考试周刊(2016年64期)2016-09-22 21:54:26
低年级网络环境下听说读写训练初探
学习迁移理念在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16期)2016-03-31 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