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菊
摘要:幼儿园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是陶冶幼儿情操的教学途径。在幼儿园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能提高幼儿创新能力,体验创新乐趣。
关键词:美术活动 培养 幼儿 创新能力
“创新”作为21世纪的代名词,对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新时代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创新意识非常重要,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育而言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学者发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著名学者卢梭认为“儿童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想象的智力活动来达到智慧的更高境界”。幼儿美术教育就是以幼儿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整合多种表现形式创造艺术形象,陶冶情感、熏陶情操,注重提高幼儿的自我发展。美术活动的自由和开放,能够更多地释放幼儿的童真、童趣,给予孩子们更自主的想象空间,充分激活幼儿大脑的创新思维。那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创新创造的能力?笔者认为有以下途径:
一、创设宽松的艺术环境,为幼儿创新提供条件
一种环境、一个场所或一个舞台,给幼儿一种直观的感受,可以帮助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体。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中,状态才能放松,思维才会更开阔。我们在美术活动中更好地创设出适合幼儿发展并能满足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艺术环境,帮助幼儿打开思路,开阔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力。
比如,在中班主题“我爱我家”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前收集一套家居环境材料,包括卧室、客厅、餐厅、儿童房、卫生间,利用实物模型和背景图片的组合方式在公共区域布置“我们的家”。当幼儿对家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开展集体美术活动《全家福》《妈妈的新衣》《爸爸的大手》等,孩子们在温馨的氛围中,创作出了一幅幅精彩纷呈的艺术作品。同时在美工区,教师投放橡皮泥、彩纸、画笔、彩盘、毛根等材料,鼓勵幼儿利用工具材料装扮“我们的家”。让幼儿一同参与到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中,使幼儿在环境中更加有“主人翁”意识,这样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创作积累素材
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原材料。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运用各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拓展幼儿的立体经验。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幼儿获得周围丰富经验的巨大宝库。教师应带领幼儿外出参观,走进自然,扩大视野,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以此来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创作素材。
艺术创作要靠幼儿多听、多摸、多看、多尝试,以此来熟悉事物外在和内在的现象和联系,形成对事物多角度、多层次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熟悉和把握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形态,发现蕴藏其中的美,积累生活和艺术的符号素材,丰富对事物表象的储备,然后才能用具体的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有意义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展现出来。我们可以依托家长,在带领幼儿外出参观时选择河流、山川、原野、商场、街道、公园、游乐场、动物园、博物馆或节日庆典等场所,让幼儿能更好地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获得体验。
如在开展一次主题绘画“青花瓷盘”活动中,孩子们因为对传统的民族艺术了解甚少,在绘画过程中纷纷遇到阻碍,不知从哪下笔,于是我们拓展了一节欣赏活动,发动幼儿家长搜集各种各样的青花瓷,摆放在美工区。孩子们看到不同的器皿很好奇,纷纷走到美工区进行观察,有的用眼看,有的用手摸,有的用手轻轻敲击,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感知青花瓷的独特魅力,初步萌发出对中国传统民族艺术作品的喜爱。当孩子对青花瓷有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后,再请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花纹、形状,集体讨论它们的特点。最后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认知大胆来对青花瓷盘进行描绘,按照青花瓷的花纹特点、颜色特点对纸盘进行创作。很快,孩子们就呈现出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艺术作品来。
三、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组织方式,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纲要指出:“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意识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1.情境教学法,让幼儿通过直观经验感受,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
评价幼儿美术作品不强调画的与现实有多像、多逼真,而是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设置情境,引导幼儿经常多看,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可以以游戏活动来展现有趣的情境,使幼儿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对美术产生极大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教师可结合实际让孩子们给自己的芭比娃娃们设计服装、为诗歌配插图、画一封给朋友的信,甚至可以在活动中配上优美的旋律,将幼儿置身于情境中。幼儿通过亲身的感受,充分发挥主观想象,能让创意的小翅膀自由翱翔。
2.作品赏析法,让幼儿在经验中学习,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
以幼儿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充分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和爱好,探究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主题和内容;选择适宜幼儿欣赏、理解的优秀艺术作品或幼儿的创意美术作品,探索幼儿创意美术欣赏活动的不同形式和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意美术主题欣赏活动,加深审美理解,丰富艺术积淀,启示艺术智慧。
3.绘画评价法,提高幼儿的审美判断能力
对作品进行评价,一般是对一件艺术作品价值的评判。我们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往往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为主,对每一个幼儿进步或者是出彩的地方及时地进行表扬,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作品做具体简要的评述,对其中有进步的幼儿作品及时给予肯定,特别是对那些有想法、有新意的作品给予大力鼓励和表扬,以此来激发全体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评价时,对于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及表现都要做出全面的评判,这就要求教师要实现对于幼儿评价的多元化。
如在小班教学评价中,教师可采用对照评价法,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同龄小朋友的作品相比,看看有哪些不同,并说说自己更喜爱哪幅、为什么,让幼儿在评价的过程中直接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中班、大班的教师可采用横向评价法,将评价的环节交给幼儿来完成,以幼儿间的互相评价为主。幼儿通过整体欣赏、观察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同时对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作品进行点评。在这样的环节中,幼儿能够学会独立地、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作品,学会尊重他人的成果,学习他人之所长,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审美判断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
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单靠教师、单靠绘画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强教师和家长的配合,增进幼儿园和社会的联系,注重在日常的各项活动中培养,才能将幼儿培养成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