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2019-09-10 07:22:44李水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5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读书

李水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六年级还要学会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并逐步培养读书记笔记的习惯。”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小学阶段显得尤其重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这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中,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地方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习成绩还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升学的重要依据,使得许多学生把考试成绩、书本知识放在第一位,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放在完成作业上。许多家长也认为孩子阅读课外书,不如多做几道题,孩子追求的是考试的分数、升学的要求,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游戏机,到电视电脑,再到现在的手机,电子产品几乎成了孩子的“学业杀手”,课余时间许多学生都沉迷于电子游戏,对阅读书籍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成绩慢慢下降,最终荒废了学业,所以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因此,作为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显得尤其重要。

笔者在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抓好课内和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环节,小学生没有足够阅读量的积累,想提高语文成绩是不现实的。下面从加强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成长带来的益处谈几点体会。

一、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培养爱国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操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凝聚了我们祖先辛勤的汗水,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不仅可以学到祖国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了解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们这个伟大古老的民族而骄傲自豪,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蕴。如,“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西汉·司马迁)“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末清初·顾炎武)“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清·秋瑾)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古诗词,既掌握了精炼的语言文字,又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阅读一本好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野,提升人的素养,塑造人的个性,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小学生大量阅读古今的童话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故事、名人传记、世界名著等等,在学生内心世界很容易引起共鸣。如,让学生读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少学生都会潸然落泪,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光辉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多阅读中国古典文学,英雄人物的动人事迹历历在目: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情怀;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再到吉鸿昌“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我头”的大义凛然……小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不仅了解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感受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英雄人物的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一身正气等高贵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阅读时会潜意识树立一个英雄形象或者学习的榜样,慢慢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形成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有利于各学科的学习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不是一撮而就,需要有计划的大量阅读,进行多种阅读形式的训练,才能慢慢提高语文成绩。而不少家长总有这样一个看法,总觉得孩子看课外书是看“闲书”,既浪费宝贵的时间,又提高不了成绩。他们让自己的孩子每天进行许多重复机械的作业:抄写、听写、背诵……这样既苦了孩子,又让孩子产生厌烦的情绪,埋没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我们何必折腾孩子呢?且看古今中外文学大师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吕淑湘)…… 这些名人名言,可以证明课外阅读对语文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获得许多写作素材,还可以获得写作方法、布局谋篇,积累了丰富的语汇。倘若学生学习语文,只是机械记下教师所教的写作知识,这不是真正的语文能力,只有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另外,课外阅读不但可以提高语文成绩,而且对学习其他学科也有帮助。当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敏捷了,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把自己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融入其中,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学得更加轻松,这样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代语文老师职责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所以老师既要传授阅读方法和经验,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首先,老师平时要教育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和爱护书籍的习惯,比如,不能躺着看书或者乘车时看书,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看书时做到不撕页、不涂画、不乱折乱卷等。其次,老师要有目的地要求和布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选择的书籍,计划每天阅读的时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最后,每当读完一本书,一定要认真思考,自主探究,随时摘抄好词佳句,积极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甚至影响学生的终身

总所周知,从一个人成长规律来看,八至十二岁的孩子进入了人生重要的阅读黄金期,而当孩子进入中学以后,面临着人生的大考——中考、高考,每天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很难抽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所以教师要好好把握小学阶段阅读的黄金期,让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课外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不仅知识面会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另一方面,通过大量阅读,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职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错过这个阅读的黄金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发现课外阅读量丰富的孩子,他们都比较能说会道,善于思考,思想活跃,知识丰富,语文成绩比较好。而課外阅读贫乏的孩子,头脑反应迟钝,知识匮乏,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能力差。因此,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让我们的学生热爱课外阅读,既是我们的义务,又是我们的责任。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惯读书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