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露
摘 要:高中历史课堂的开展要围绕史料研读,在课程文化视角下,通过对高中历史课堂史料的选择、展示、设问以及阐释,来对课程文化要素进行系统的整理与挖掘,为高中历史课堂史料的有效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课程文化;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有效教学
在课程文化视角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已经不单单是历史知识的传授,对历史教学课堂的环境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一、课堂教学中关于教材史料的选择
高中历史课堂有关历史史料的选择通常包括:历史史料的收集、整理、辨别真伪以及比较选择等步骤。古人言,只要有心留意身边的点滴,处处都蕴含无穷的学问。历史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在于历史教师在日常生活与历史资料研读过程中不停的积累,史料的积累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教学常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往往能够与历史教学重点相吻合的史料教材可遇不可求,所以,高效的运用历史教科书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历史课程有关“道家思想文化”教学中,在人民版历史教科书中有关福建省泉州清源山上,宋代时期有关道家思想的石刻,名曰“老君岩”的历史史料。其一,这个史料在视觉上直观的让人们看到了道家创始人老子的仙风道骨,给人一种特有的历史文化审美韵味;其二,从侧面也透露出道家思想主旨在于“清静无为”。有关资料卡片的史料教材可以引用《老子》著作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及“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诸多思想都展示出老子本身朴素的辩证思想,这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相呼应。
历史史料考证与辨别作为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步骤,是基于高中衔接大学历史史料教学的关键部分。辨别历史史料的真实性以及事件陈述,是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疑问的重要方面,学生对于历史史料的理解能力也可以体现出来。”史料实证“被《新课标》列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重要缓解之一,无疑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标准要求更高。教育家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顾名思义,告诉人们不能绝对相信课本上的知识,如果尽数相信,还不如不看书。
二、课堂教学中关于教材史料的展示
历史史料研读是历史教师开展教学的必然途径,史料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哲学理论与实践、科学知识以及伦理思想等诸多文化,是人类思想与精神集合所产生的理论性成果。历史教师的讲解跟史料展示的紧密结合是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讲解与史料展示互为表里,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存在一方面,教学效果就无从保障。只有历史教师侃侃而谈的讲解,又或者是只有史料展示,而学生们对史料的了解又知之甚少,学生会认为历史的学习内容超过了自己的实际认知水平,自己不能负荷现有的历史知识从而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度大打折扣。历史教师在进行史料展示的时候不要过于拘谨,要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历史课堂,让学生自主对历史史料产生浓厚的兴趣,跟着教师的讲解与研读历史。教师在讲解史料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开展史料阅读,介绍史料的形成背景,讲解史料形成的过程,避免学生陷入教师提供史料,孤立研读史料,不明史料讲述内容的迷宫当中。
例如,历史上1917年的时候,胡适将《朋友》这首诗发表在《新青年》报刊上,由此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是胡适与陈独秀等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历史事件的有力史证,如果历史教师没有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学生陷入历史史料表面的趣味性,因为诗中“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这种通俗易懂的文字而言可以看出胡适这首《朋友》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打油诗。可见,人人都可以创作诗歌,也正是胡适等人积极提倡新文学的初始本意。这首《朋友》是我国近现代新进知识分子积极追求“民主与科学”这种新生文学的一次初步尝试,虽然效果不大,步伐瞒珊,但这却是国人开始摆脱陈腐旧文学,开始向通俗易懂新文学迈进的第一步。由此一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引导,教师可以运用富含哲理的语言把胡适这首《朋友》放到民国初期,封建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背景下,深入讲解并展示胡适、陈独秀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所具有的时代意义,由此体现出这则历史史料的实证价值所在。
三、课堂教学中关于教材史料的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历史教师依据学生实际对历史史料了解的知识结构以及认知特点,通过问题导入开展历史史料教学,问题导入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史料研读与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史料所记载的历史事件,然后进一步推导个性化的历史史料结论,整合成科学、合理的反馈机制的整套历史史料教学艺术体系。例如,在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三有关《中国古代艺术》课程当中所有的书法、诗歌、绘画以及京剧等艺术文化,都是起源于世界被改造的过程,慢慢在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可以让人们产生独有情感尝试的一种操作行为与成果的整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关艺术文化的史料虽然本身具有美育的功能,但也是基于历史学科的视角下才能彰显出它本身所呈现出的新风景。
四、课堂教学中关于教材史料的阐释
高中历史学科当中的文化要素作为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构建的重要载体,然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恰恰又是科学、合理应用高中历史教學文化要素的理论先导,二者之间紧密相联,是“道”与“器”的优佳组合。历史史料阐释是高中历史史料学习过程中最能够检查学生掌握历史史料的素养,它要求学生对历史史料有了基本了解与认知的基础上,能够用较为严谨的历史思维将历史事件的背景、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以及事件产生的影响等完整陈述出来。历史阐释素养的建立与培养要围绕历史史料展开,自然与教师对高中历史课程中有关史料文化要素的有效整理与科学运用是离不开的。基于文化视角下对历史事件与现象进行阐释,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合理的挖掘有关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历史文化要素,帮助学生树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之受益终身。
例如,在学习历史史料”中体西用“思想文化的时候,学生大都会遇到同样的疑问:我国洋务派的先进知识分子从器物、经济制度以及思想文化三方面同时向西方学习,但最终结果却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学习了西方器物文化的皮毛,未能真正领会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在。历史教材将其原因划归为洋务派的阶级属性上面,主要表现在封建专制的君主制度、“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观念以及闭关锁国的经济体制。但是,同样长期处在封建制度下的日本却快速学习西方的器物、经济制度以及思想文化,最终实现封建统治向资本主义的转型,经历“明治维新”的改革后,日本的政治、经济体质以及思想文化都与西方列强趋向一致。
综上所述,当下的高中历史史料研读为学生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但就目前而言,高中历史教学中将史料中蕴藏的文化要素忽略掉了,缺少在课程文化视角下对历史史料开展全面研读,本文就课堂文化视角下对高中历史课堂关于教材史料的选择、展示、设问以及阐释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希望全面提高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吴宽宁.例说中学体育课堂提高练习密度对学练趣味性和课堂气氛的影响及建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8):46+60.
[2] 张琴.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中史料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8(08):34.
[3] 季丽萍.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J].新智慧,2019(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