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终身体育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有效的终身体育意识,不仅能促进学生锻炼身体,还能够提升学生体育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我们初中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强化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体育;终身学习
初中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并且,形式多样。但是,终身体育意识的牵扯面很广,实施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形式就成為了教师不得不讨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还要争取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的支持。同时,教师要在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教学活动中,加强对体育干部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的能力。鉴于此,本文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于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行了以下几点探究,以期能和各位一线教师共同学习与借鉴。
一、快乐体育教学,生本教育模式的切换
在初中体育课堂的转型中,首先要明确以生为本的意义,并将传统的师本教育切换到真正的生本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切换也可以称为教师立场的转变,即教师不再是按照课标设定的极为理性化、死板的教学轨道组织教学,而是依据学情,即学生自己的身心状况、求新求变的课堂期望与兴趣特点等在内容、方法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转变,打造在教师引领下的快乐而又充实的体育课堂。
例如,在设计教学之前,笔者会考虑学生当下所处的境遇、所喜爱的授课方式、需要重新刷新的体育思想与需要锻炼的各项体育能力等。依据此,在学生终身学习渗透教学设计中,笔者将原本“学生学会”改为“学习喜欢并学习会”,在教学内容部分增加了学习应用游戏的环节,以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二、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在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方面已经产生明显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身体素质、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是会有很大不同的,所以为了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总体来看,在体育教学中,男女生的身体差异是最为明显的,所以教师在制度教学计划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体现男女生之间的差异,给男女生设置强度不同的体育训练。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每学期开始之前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能测试,以便对学生身体素质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按照掌握的信息制定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并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
例如,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笔者想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中长跑的习惯,在制定教学任务时,笔者首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对男女生的身体素质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笔者给男女生制定了不同的任务,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长跑的教学任务中,笔者给男生的安排的训练强度要比女生大约要高百分之十。此外,在耐力训练的初期,笔者并没有强制要求全班所有学生都能够跑完全程,只是鼓励每个学生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极限距离,并且要步行走完剩余的距离。这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耐力训练之后,笔者再次对学生进行了体测,并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变制定了新的教学任务。最终,通过不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变教学计划,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并且逐渐养成了坚持中长跑的习惯。如此可见,了解并尊重学生差异是制定有效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
三、组织对抗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可以使人保持精神上的振奋,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时刻努力进取,从而促进自身在各个领域内的发展和增强等,它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时代心态。因此,对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在篮球教学中,篮球对抗赛正是一种可以培养学生这一意识的良好的锻炼形式,所以,我们应当将之充分的利用起来。
例如,我们在体育的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正规篮球比赛规则为基础的小组篮球对抗赛,订立输赢奖罚制度等,使学生的输赢观念更为强烈和看重。而学生通过奖罚制度的建立,将集体的输赢与个人的荣誉感紧密结合,在群体中愈发变得积极起来,双方之间激烈的对抗比赛,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使得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增强。
总而言之,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体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同时转变教学思路,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培养标准,开放教学。同时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重视家庭环境下体育意识的培养,在多方努力下,帮助学生培养起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朱建丽.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8):31.
[2]吴燕.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12):129-130.
作者简介:韦驰;1975.9.3;男;广西;北京市育才学校;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