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仙
摘要:加強家校联系,尊重并重视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不断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挖掘家长自身的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在工作中,传承美德,以“真”待人;用爱灌溉,以“善”施行;明辨是非,以“美”律己等方向着手,发挥整体教育效应,为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家校;共育;成长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正所谓“欲成才,先成人”。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要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为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单一的学校教育,很难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学生成长的要求,只有实现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才能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顺畅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
良好的品德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任在家靠家长、在校靠教师,只有家长和教师团结协作起来,才能为孩子们种上“真善美”的种子。作为身居基层、奋斗一线多年的教师及班主任,本人对家校协作共育孩子品德略有浅见。
第一,传承美德,以“真”待人。
读《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阅《庄子·渔父》中“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要以真诚待人,表里如一,不可虚伪。如果表面一套,心里一套,阳奉阴违,终究会露出马脚。”
讲诚信是我们为人的根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让孩子伴随诚信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教师,我们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先滋养自身,再传授孩子。
一是合理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一块宝”,鼓励家长再家庭教育中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
二是建立诚信小角落,由家长、学生结合自身或周围的真实时间,每月在小角落贴上一个家庭诚信小故事。
三是定期开展德育情景剧展演,由学生分组自编自导、教师从旁指导,融入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表演,深刻感受到以“真”待人的重要性。
第二,用爱灌溉,以“善”施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的父母要给孩子做好表率,在生活中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和长辈,让孩子成长在一个尊老爱幼的环境中,用“爱”灌溉孩子成长。同时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养育的辛苦,知道这份“爱”,因“爱”感恩。获得过“爱”孩子才会“爱”他人,与人为善也就应运而生了。
而我们教师在学校里,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我们的孩子是极富同情心的,而我们老师就要利用他们的同情心去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让助人为乐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一个有关爱之心,懂得帮助他人的孩子,才会有更多的朋友,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也容易获得成功。
“爱”和“善”都需要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而我们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爱心,懂得感恩,懂得礼仪,与人为善,彰显我们礼仪大国的风范。同时为了让孩子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明辨是非,以“美”律己。
何为“美”,有人热衷脸上胭脂的肤浅之美,有人追求枯瘦如柴的病态之美。
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一是腹中有“墨”,具备文化自信之美。
多读书,广交友。互联网代替不了读书。读书是一把金钥匙,能为孩子打开知识的大门,在书中发现兴趣,技能技巧,还引导孩子探索、观察、寻找答案,并激励孩子创造性思考。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要成功,15%靠知识,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寻得良师益友,会受益终生。
二是阳光向上,具备运动健康之美。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勤于锻炼,强身健体,才能有所作为。运动对孩子的益处,有些并不显而易见。现在,就让孩子在运动里,走进阳光,收获健康和快乐。感觉统合失调、孤独症,这些颇为复杂的“难题”也可借由运动得到缓解。做为家长和老师,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早睡早起,尽量不要熬夜,就餐定时定量,只有这样,才能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总之,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家长和学校在学生的教育中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建立健全学校、家园共育模式,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该种教育方式,不仅对于城市教育适用,对于我国的农村教育教学而言,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加强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和交流,是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我国的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在今天的大中国,只要我们家校共育,相信这颗种子就会朝着“真善美”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