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红
摘 要:小说中人物的姓名能折射出作者的价值观念,创作意图。小说通常运用人名隐喻塑造人物形象。隐喻在人物命名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打算从《斯通纳》中的人名入手,以“Stoner”、“Masters”等人物为例,分析小说《斯通纳》中的人名隐喻。揭示人名的深层含义,探討人名对文章主题构建的重要意义,从而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小说主题。
关键词:人名;隐喻;《斯通纳》;主题
引言
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随后,Fauconnier,Turner把隐喻的研究转入文学领域。《斯通纳》是美国作家约翰·威廉斯的代表作,蒙尘50年之后,该作品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作者在塑造小说人物时,将人物形象和人名联系起来,使人名不仅有简单的称谓作用,还映射出人物特有的性格,并进一步解释了小说的主题。本文从隐喻视角出发,分析《斯通纳》中的人名,揭示人名隐含的意义,探讨其在表现人物形象,凸显人物命运以及深化主题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帮助读者对这部小说的主题有更好的了解。
1.《斯通纳》中的人名隐喻
1.1人名隐喻之Stoner
(1)“没有,”斯通纳说,“我真的毫无想法。”“我们要么从系外找,招个新人进来,要么就是找个现成的人当主任。我一直在琢磨,想心里有个底儿,如果我们真的从系里选个什么人——嗯,你对这个活儿看上眼吗?”斯通纳想了想。“我没想过这个,不过——没有。算了,我想自己没有这个意愿。”费奇的释然如此明显,斯通纳都笑了。“好吧。我想你也不愿意干。那意味着会有大堆破事儿。应酬招待,社交往来,还有——”他把目光从斯通纳身上移开。“我知道你不愿意掺和那种事情。但是,自从老斯隆死了,自从希金斯和那叫什么名字来着,库珀,去年退休后,你就是系里的老资格员工了。“算了,”斯通纳很肯定地说,“我可能会成为一个很烂的系主任。我既不期待,也不想要这项任命。(约翰.威廉斯,2015: p182-183)
Stoner: Someone who often smokes marijuana. 经常吸大麻的人;引申为麻痹自我,沉溺现状,不思进取的人。
Stoner,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贯穿小说的主人物,斯通纳(Stoner)有一层含义为Someone who often smokes marijuana.经常吸大麻的人,通常引申为麻痹自我,沉溺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斯通纳从小在农场长大,他一直以为自己会在农场日复一日中生活下去,直至有一天父亲决定让他去密苏里大学农学院上大学,他的人生轨迹开始有了变化。但是,寒门学子摇身一变成为社会精英的励志故事并没有发生在斯通纳的人生中。他的生活,无论是他的事业,他的感情,亦或是他的家庭,不止平淡无奇,甚至可以说是糟糕透顶。上述片段是费奇想要委任斯通纳成为新的系主任时发生在两人之间的对话片段。从划线部分可以看出,斯通纳一直在极力拒绝这个系主任的位置。“我真的毫无想法;我可能会成为一个很烂的系主任。我既不期待,也不想要这项任命”,这些言语都出自斯通纳之口,强烈的表达自己对升职没有任何的野心,对行政更是一窍不通。其实,所有的拒绝只是斯通纳在为自己的懦弱和不思进取找借口,他安于现状,以为自己只要一心对待文学研究和教学事业,就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殊不知,这次的逃避,对现状的满足以及在事业上的退缩给他以后的工作生活都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试想,若是斯通纳接受了费奇的任命,成为新的系主任,那么之后他和劳曼克斯之间的恩恩怨怨都不会发生。也正是因为这次逃避,斯通纳的“仕途”以及“真情”都断送在劳曼克斯的手中。可以说,斯通纳的不幸和悲剧都源于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性格。对待感情,斯通纳同样唯唯诺诺,病态的伊迪斯在他们的婚姻关系中早就处于一种操控的状态,斯通纳在婚后的一个月就明白自己的婚姻是一个极大的失败,但是他不敢打破现状,不敢结束自己亲手选择的爱情和婚姻。他的顺从,他的懦弱,他的默然,不仅让自己长期处于不健康的婚姻关系里,还亲手毁了女儿的一生。
斯通纳的一生庸庸碌碌,他满足于自己的处境,从来没有想过再进一步,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感情上。永远满足于现状,怀着对周围的一切都无所谓的超然态度,其实,这正是他消极待世,不思进取的表现。越是无所作为,越是不在乎,就表明他对生活越不负责任。就像是沉迷于毒品世界,精神空虚,永远能自我化解生活的烦恼。
(2)“不行,”斯通纳说,“我必须投不过票。”“老天啊,”劳曼克思大声说,“你想到过你这是干吗啊,斯通纳?你知道你在对这孩子干什么吗?”“当然,”斯通纳平静地说,“我对他感到挺抱歉。我这是阻拦他拿这个学位,我这是阻拦他在某个学院或者大学教书。说穿了我就是想这样做。对他来说,要是当上教师,那将是一场灾难。”劳曼克思非常镇定。“这是你的最后定论了?”他冷冷地问道。“是的。”(约翰. 威廉斯, 2015, p198)
Stoner: lead one’s life as a stubborn stone. 坚如磐石的性格。
虽然在事业上,在感情上,斯通纳都表现的麻木淡然,但为了守护学术的纯洁性,为了守住心中的象牙塔,他做出了生命中唯一的一次抗争。上述片段摘自沃尔克的毕业答辩中斯通纳与劳曼斯克之间的对话。沃尔克与劳曼斯克勾结,企图蒙混过关,斯通纳据理力争,但是结果还是事与愿违。此后的从教生涯,斯通纳在劳克斯曼的百般刁难下如履薄冰,但是斯通纳却如一块坚硬的顽石一般,从未屈服妥协。
人性的多面在斯通纳身上得到了展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背后也会有最倔强的斗志。面对生活的种种,他或是无力反抗,或是无心斗争,但是为了维护学术的纯洁性,他也可以不惜一切据理力争。所以,人性绝不是非黑即白,圆形化的人物远比单一的扁平化人物真实饱满。就像斯通纳,面对仕途,他不思进取,但对待学术,他却能用尽一生去守护。
1.2人名隐喻之Masters
(3)马斯特思是个肤色略微浅黑的年轻人,舌头犀利,眼睛温顺。跟斯通纳一样,他也刚刚启动博士学位课程,但比斯通纳年轻一岁左右。在教师和研究生中,马斯特思以狂妄自大和莽撞著稱,大家普遍认为,他最终拿到学位会有些困难。斯通纳想,他可能是自己见过的最优秀的人,而且对他俯首听命,毫无嫉妒和怨言。(约翰. 威廉斯, 2015, p32)
(4)“我是你们中的一员。事实上,还要更糟。对这个世界而言,我太聪明了,我总是无法闭上嘴不去评论这个世界,这是一种疾病,无药可治。所以我只好被封存起来,在那里我能够不负责任又很安全,我可以不伤害任何东西。”他又向前倾过来,对着他们微笑。“我们都是可怜的汤姆,而且是冰冷的汤姆。”(约翰. 威廉斯, 2015, p35)
作者对Masters的着墨不多,在书中出场的时间也不多。他是斯通纳的朋友,也是斯通纳的精神寄托。马斯特斯死于一战的战场,悲壮的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Masters”,是小说中代表着智慧的人物。“Masters”本身就有“大师”之意。虽然在文中所占的篇幅不大,但是却代表了一类心中有智慧,看清凡尘俗世的超然智者。上述两个片段分别从叙述者、斯通纳以及马斯特斯自己的视角对“Masters”做出了评价。斯通纳想,他可能是自己见过的最优秀的人,而且对他俯首听命,毫无嫉妒和怨言。斯通纳虽然在事业上没有太大的进取心,但是他是比较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而且在朋友的选择上更有自己的原则。试想,能让斯通纳毫无怨言俯首听命的人,该有多大的人格魅力。同时,从文中Masters和斯通纳之间的几次对话,以及在Masters死后,斯通纳如何经常回忆起他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这个人物背后的隐喻含义。实际上,Masters代表着一类可以在精神上支撑别人,指引别人,看透生活本质并且有着超然智慧的智者代表。但是,这样一个洞悉万事万物的智者,最后的命运又如何呢。小说中交代Masters在一战中战死,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故而,“Masters”这个名字在表现出其智慧和通透的同时,又和其惨死在战场的命运做出了一个强烈的对比,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人名隐喻。与此同时,Masters通透却短暂的生命与Stoner糊涂却恒久的人生也形成鲜明的对比,预示着太过通透的人生或许会承受更多的痛苦。
2. 人名隐喻在小说中的作用
2.1表现人物形象
小说中,作者通过人名隐喻,将原本抽象的人物形象具体化,赋予他们鲜活的生命,将他们活灵活现的展示在读者面前,从而使读者对人物有了更加真实具体的认知,使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准确的理解。
2.2凸显人物命运
无论是Stoner还是Masters,他们的命运都在名字中得到了凸显。Stoner,人如其名,既有像石头般坚韧的一面,又有像沉溺于致幻剂病者一样的如梦如幻,不思进取的生活状态。Masters同样和他的名字一样,处处显示出他非凡的智慧,但是却也是因为这超然的眼界而使其并没有得到善终。作者通过对人名隐喻的设定,以及人名与人物之间的相互映射,暗示他们各自的命运。
2.3深化文章主题
《斯通纳》中,人物的名字隐喻着他们的命运,而这也恰恰为文章做了铺垫,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虽然斯通纳一生随波逐流,庸庸碌碌,但他也为自己的文学信仰据理力争。也许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斯通纳,在不断的妥协中坚强,努力过完平凡的一生。
3.结语
《斯通纳》讲述了主人公斯通纳庸庸碌碌的一生。本文从隐喻的角度,对人物名字进行分析,深刻体会人名在表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命运及揭示文章主题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到作者巧妙的设计和丰富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Fauconnier, G. &Turner, M. The Way We Think [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2] 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约翰威廉斯,《斯通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