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斌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已经拓展到了高中历史课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以提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相较于之前更为紧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不断涌入。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这些新变的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问题,给本文提供了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问题探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笔者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追赶时代潮流,引入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但师生沉溺于感官刺激,耽误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度;有的教师自身能力有限,没有将历史课程与新课改教学目标相融合,没有真正完成新课改教学新任务;有的教师被新课改的要求扰乱了步伐,放弃了历史课程的本质,反而影响了学生的长足发展等。笔者正视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充分发挥新课改的价值。
一、回归教材,奠定基础
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精炼,因此回归教材是奠定学生历史学习基础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会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灵活运用教材,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而不被新的教学理念和形式扰乱了“阵脚”。
如,在学习《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一课内容时,教学目标是了解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以及侵华的本质,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并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在此过程中,笔者没有借助任何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只是给同学们留足了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空间,充分发挥了教材的作用。笔者认为没有牢固的基础就不具备使用知识的能力,更谈不上用历史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解密历史真相了,因此笔者放弃了过于华丽和新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情境教学理念,回归了教材的本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果然,在笔者的坚持下,同学们进入了教材的阅读和思考中,记住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的时间、参与者和签订的条约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也弄清楚了在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其他国家侵华的真正目的以及清政府战争失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针对新课改,尤其是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回归教材的对策,让孩子们摆脱了教学理念的教学形式的干扰,静下心来进行真正的阅读和思考,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奠定了历史学习基础。
二、习得精髓,提高能力
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渗透着辩证统一的思想。只要同学们把握了这一学习的核心和精髓,就会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快速高效地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提高自身历史综合素养。
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内容时,同学们就需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既能了解农民起义战争的必要原因、同情农民的遭遇;又要看到农民阶级失败的必然性,因为他们不是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无法克服自身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弱点,最终被旧有的统治者镇压或者被新的统治者所利用,自身具备了英雄悲剧色彩。这个规律也适用于各朝各代的农民起义战争,只要同学们牢固掌握这理念,就把握了解答此类问题的精髓,就提升了自身的历史综合素养。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将辩证统一观点看做是解决问题的精髓并教授给了同学们,以期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纵横联系,全面把握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历史课程更是如此,各种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着某些关系,而且错综复杂、纷纭多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要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从而全面把握和理解历史知识。
如,在学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一课内容后,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对比新旧三民主义,了解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的精神。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将展示了一张电子表格,希望同学们边学习边填充表格内容,养成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的好习惯。果然,同学们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发现了新旧三民主义之间的异同,它由狭隘的“反满”到反对帝国主义;民权方面由抽象变为具体革命目标;民生方面承认“耕者有其田”,也重视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条件,总而言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革命党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魄力,也知道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重要性,顺利地完成了此次的教学活动。
综上,笔者发现了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回归教材,奠定基础;习得精髓,提高能力;纵横联系,全面把握等,以期能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百胜.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2).
[2]胡常海.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教学研究,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