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中国儿童的“科学梦”(三)

2019-09-10 20:55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科学内容

修订后的苏教版《科学》教材以单元作为基本的组织架构。全套12册教材,一共有56个单元,这些单元大部分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18个主要概念分解成的75个学习内容中的陈述性知识作为组织单元的线索。单元用主题命名,主题的外延大于知识点。主题既包括要学习的科学知识,还有机地整合了其他课程领域的内容,以及科学探究、工程实践或科学本质等目标。如三年级的《土壤与生命》单元,整合了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又如四年级下册《昆虫的一生》单元,除了有关昆虫的知识外,还专门安排了《探究昆虫的奥秘》一课,这是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整合到了一起。一年级下册的《水》单元,覆盖的知识点是水的特征,有机整合的是工程实践的内容:组装一个利用流水力量转动的小水轮。为了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做到全覆盖,教材编写组专门制作了表格。

除了以陈述性学习内容作为单元的组织线索外,教材还根据科学素养中的其他方面设计了一些体现教材特色的单元。如跨學科的《STEM》单元(做蒸汽小车、做抗震小屋);重在体现科学本质的单元,如一年级上册的《走进科学》《用大脑思考》等单元。每册教材的最后,我们安排的是一个独立的板块——专项学习:学习内容或为“像科学家那样”,或为“像工程师那样”。专项学习是对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过程与方法的专门指导,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安排了六次科学探究指导,六次工程实践指导,其纵向组织采用的是螺旋式结构(如图1)。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过程是完整呈现的,但不同年级指导的重点和深度也不同。以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为例:低年级指导的重点在如何让儿童多提能通过自然观察找到答案的问题,如“谁、什么、怎样、何时、何地”的问题;中年级指导的重点在会提能通过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如“如果改变什么,将会怎么样”的问题;高年级指导的重点在能提通过查阅文献、重组信息的方式找到答案的问题。探究和设计的要素是逐步呈现的,如图1中的D、E点。

教材的中观组织

教材的中观组织指的是一册教材单元的组织。除了专项学习外,一、二年级教材每册都有四个单元,三至六年级教材每册都有五个单元,这四个或五个单元的安排主要依据的是课程标准分学段的学习进阶。低年级因为每周只有一课时,故每个单元一般只有三个次级主题;中高年级每周有两课时,故每个单元一般有四个次级主题。本教材在有限的篇幅内还有另外的逻辑分类考虑,就是尽可能让同一册教材上的单元都能为某一个重要的科学思想服务。

换言之,教材单元的横向组织是有内在线索的。以一年级教材为例,一年级上册的四个单元都与科学本质中的什么是科学、如何做科学、什么是技术、如何做设计及科技的作用有关,这是科学技术的“本体论”。组织一年级下册四个单元的线索是“世界是物质的”这一科学思想,教材安排的内容是组成地球的基本物质:岩石与土壤、水、空气和动植物。

教材的微观组织

微观组织指的是单元内课的组织,既包括次级主题安排,又包括每一课内容及活动顺序的安排。次级主题(课与课)之间是有一定逻辑关联的。如有的是总分关系,如三年级下册《材料的性质》单元中,《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是“总”,《纸》《金属》《塑料》是“分”;有的是并列关系,如六年级下册《理想的家园》单元的四课:《洁净的水域》《清新的空气》《多样的生物》《健康的土地》;有的是自然顺序,如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单元的四课:《种子发芽了》《幼苗长大了》《植物开花了》《植物结果了》;有的是先抽象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抽象。

每一课的组织线索是各种不同的活动,所有的活动均用活动图标标示,教材一共设计了七个活动图标,即观察、动手、记录、思考、交流、阅读、拓展(有的课还有安全图标)。卡通动物起的作用是提醒或非正式地告诉。如一年级上册“滚小球活动”中卡通动物“说”的“这就是在做实验哦”,就属于非正式地告诉。各活动顺序的安排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表象再到符号。由于每课的组织以活动为主,故三级目录的设计与安排采用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结构。

教材中定义性、规律性、总结性的句子用粗体字加框呈现。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教材多以绘图、照片和带拼音的文字呈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拼音会逐渐减少直至取消。

希望我们编的这套科学教材能跻身国际优秀教材的行列,这正是教材编写组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科学内容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科学拔牙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