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2019-09-10 17:06王克锋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5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传统文化班主任

王克锋

摘要: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活动对于初中生的学习与成长十分关键。而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发展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的班主任德育及教育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班主任根据学生的管理现状,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来改善班级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本文将以传统文化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为核心,从“尊老爱幼”,强化“礼”文化规范学生言行;“一诺千金”,通过“信”文化影響学生处世和“与人为善”,根据“仁”文化促使学生向善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班主任;传统文化;教育实践

传统文化向来是中学德育教育的核心教育资源之一,对于中学阶段的班主任班级教育管理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学生的举止言行,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而传统文化则是包囊了这一切,班主任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融入到日常的班级管理教育当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更快地得到成长,使得学生举止得体,言行合理,生活习惯良好,学习方式科学,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意义深远。

一、“尊老爱幼”,强化“礼”文化规范学生言行

“尊老爱幼”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从古至今沿用了上千年的“礼”文化。为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打造和谐社会一直以来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也是学生学“礼”的最佳时机,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成长对于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而“尊老爱幼”的秩序文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打上“知礼”的烙印,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也将会发生极大的作用。

例如,学生在中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有各种交际活动。学生之间,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学生与校领导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交际活动,都需要学生有一个谦恭有礼的社交习惯。最常见的就是彼此见面了之后需要有礼貌的打招呼,虽然只是简单的见面问候,但是却能体现出一名中学生的礼貌问题,更能够看出中学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否到位。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中学生也一样需要得到别人的赞许和尊重。此外,学生和亲朋好友在正常的社交活动过程当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礼节,但不少学生在社交活动中往往容易不知所措,这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因为自己缺乏相应的礼节性知识所导致的。自己和朋友见面之后应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什么时候应当直接表达,什么时候应当委婉陈情,这对于学生而言都至关重要。随着社会文明的迅速发展,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而其中的礼节素养首当其冲。学生拥有一定的礼貌素养,在不仅可以自如应对各种场合的社交活动,进而形成自己的综合能力。班主任在班级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当将“礼”文化融入到教育内容当中为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方面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社交水平。“礼”文化的普及对于班主任而言是一项基本教学任务,是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必经之路;对于学生来讲堪称一场“及时雨”,为学生的性格成长提供了一个标杆,让学生可以按照健康的方向成长和发展。

二、“一诺千金”,通过“信”文化影响学生处世

“一诺千金”就是学生重视承诺和坚守诚信的榜样。诚信是学生在社会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品质,同时也是学生的第二身份证。对于初中班主任的班级教学管理而言,在德育教育环节需要重视“信”文化的融合。

例如,司马迁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中记载: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充分说明了诚信的价值非金钱可比。班主任应当以季布的故事来为学生做诚信教育,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诚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影响意义。信守承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将来的工作,都需要学生养成一个“诚信”的好习惯,一方面可以推动学生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让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个人习惯。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面对学习问题,尤其需要有一个对于自己诚实的态度,充分弘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治学态度,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扎实的学风,充分暴露出所有的潜在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己针对已经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补救,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性格和品质方面还有较强的可塑性,班主任对于学生生活习惯的引导作用往往十分显著。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班主任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社会中能够以更好的姿态为人处世,学习知识。“信”文化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把诚信作为重点对于初中生进行多次讲解和重点拓展,能够在学生的心目中种下“诚信”的种子,让学生今后可以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造福社会。

三、“与人为善”,根据“仁”文化促使学生向善

“仁”的含义起初范围比较广泛,定义相对具有模糊性。孔子对于“仁”做出了相对具体的解释,成为至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理念。但是对于中学生而言,班主任只要让学生做到“与人为善”便是达到了“仁”的教育意义。不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其他人之间,需要一种“与人为善”的品德,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而这些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性格相对比较刚烈,自己无法较为冷静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往往容易使得事情变得很糟,甚至导致矛盾激化,严重影响到学生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影响到班级的正常管理,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不利的。面对这种情形,班主任需要为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沉得住气,通过冷静的方式处理这些事件。班主任在以往的案例当中可以选出一两件比较典型的学生事件,而这些事件最终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同时可以为学生选出一些反面案例,将严重的后果十分严肃地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通过班主任的讲解,指导孰轻孰重。而“与人为善”则是一条十分中肯的意见,一方面学生学要在与人处理矛盾中学会处理问题,另一方面学生需要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敢于发声。尤其是对于一些口舌之争,学生学要学会适当地沉默和退步,这样虽然看起来时对方占据了口舌之力,但是事实上是你给对方台阶下,对于自己而言事实上也是一种优势。对于学生“仁”的普及和传播,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身边发生的一些新的案例为学生展开论述,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往往更具有说服力。“仁”文化的普及是教师对于学生教育当中最难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学生的成长却十分重要,没有“与人为善”的理念,学生可能无法约束自己的性格,进而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走更多的弯路,既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有着很显著的引领作用,一方面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提供了管理依据,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教师需要在各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发力,让学生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足够全面的教育,不论是礼节,诚信还是性格成长方面,都能够得到最大的收获,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礼”,“信”和“仁”文化对于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礼云.传统文化成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力武器探赜[J].成才之路,2019(18):8.

[2]李方岚.班主任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90.

[3]张美华,贺千红.走进颐和园  创造新德育——初中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105-107.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传统文化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