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发林
【摘要】 在化学学习过程当中,化学实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实验规范开展实验的能力,在实验过程当中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并良好记录的能力,在实验过后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希望能给我国的化學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学生 实践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033-01
引言
化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类化学原理要经过实验的证实才能够成立,学生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对于各类原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但目前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开展过程当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薄弱部分进行重点的指导和加强,使得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结合起来,在实验过程当中对化学原理进行检验,同时在实验结束之后,也能够对自身的理论体系作再一次总结回顾,真正做到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一、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
在实验开展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带领学生对于实验整体的流程和规范进行事先学习。学生对整体的操作流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之后,才能够在之后的实验开展过程当中有条不紊地实施各个实验步骤。教师还需要重点强调实验过程当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让学生小心谨慎开展实验,避免出现错误操作而导致安全事故。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开展的过程当中,应当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但同时学生也应该进行自主的思考,弄明白为什么要采用这一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了解这些实验流程背后所蕴含着的化学原理。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当中,就需要带领学生了解这一实验所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为避免加热过程当中器皿受热不均而发生炸裂的现象,教师需要让学生时刻的观察器皿的受热状况,避免发生器皿炸裂而使周围的学生受伤的状况。同时器皿内的实验试剂不能够超过器皿容量的三分之二,如果超过这个警戒值,则很可能使得加热过程当中的试剂溅出来伤到周围的同学。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按照这些规定的实验规范开展实验,这样才能够降低实验事故产生的几率。
二、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当中学生应当进行仔细的观察,对于各类实验现象都要做到认真观看和仔细思考。虽然教材当中已经将各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说明,但是在学生真正进行相关实验的开展时,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会给予学生更加强烈和直观的感受,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类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在选取相关实验的开展时,应当尽量选择那些实验现象十分明显,视觉冲击力强的实验。
例如教师在讲解各个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时,应当选用镁、磷、硫等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十分明显和剧烈反应的物质。这一实验观察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地对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来了解这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会有怎样的现象,思考这一些实际的反应现象是否与课本当中所给定的描述是一样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精神,不仅仅依靠权威给出的既定内容,而是更多地相信自身的观察和动手实验。
三、良好记录和总结反思
实验过程当中学生应当对实验现象有一个仔细的记录,在这样的记录当中学生将对实验投入更多的自主思考。在观察到各类实验现象之后,学生应当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且尝试着用已经掌握的化学原理知识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说明。这样化学实验才能够与学生的理论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验动手中深化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实验过程之后进行相应的总结,从现象中观察到规律,从现实实践当中总结出理论。
例如在催化剂的实验设计当中,学生可以在实验完成之后思考可不可以进行不一样的实验设计,设置不同的实验参照组能否测出催化剂的作用。学生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中给定的实验设计来进行实验,可以根据自身的思考来进行一样的实验设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和既定的设计,探索不一样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自主活力才能够被极大的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同时对自身的能力和学习潜力拥有更强的自信心,这为学生今后的创新提供了更好的土壤。
四、结束语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就需要带领学生做更多的时间练习,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多次的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在实验过程当中进行良好记录的好习惯,并在实验中投入自身的思考并仔细观察。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在实验过程当中加入自身的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得学生将自身的创造力与动手实验结合起来,在化学学习当中投入更多的自主探究。
[ 参 考 文 献 ]
[1]李长余.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3(22):107-107.
[2]王会强.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2017(8):19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