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2019-09-10 15:10唐娈瑶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现状措施小学语文

唐娈瑶

【摘要】  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是我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文化的精髓,并且其中含有大量对学生的品德塑造有积极和重要意义的教学资源,而教育作为塑造学生品德、优化学生认知的重要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这一优势,挖掘其中的有利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渗透却不足。本文就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和优化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品德渗透 教育 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133-01

一、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现状

1.传统美德资源挖掘力度不足

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文章中,总是包含着作者对国家、对自然的爱,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以及自己对人生的理想和报销国家、奉献社会等美好抱负,也有一些故事中描写了一些典型的事迹和人物也在传达着美好的品德和积极的价值观,更有一些丰富的文化在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品行。但是,在教师教学中,以上美好品德资源的挖掘并未能被教师深刻挖掘出来并用以感染塑造学生,一些深刻、积极、美好的品德资源中,却在课堂教学中被教师一带而过,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师忽视了教学资源中对学生的品德有重要影响的功效,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并未受到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积极品质对学生的影响。

2.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品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践行美好品德,能够将教师传授的美好品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自己文明素养和品德修养更高,让学生的生活更加文明,让社会更加和谐。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品德塑造,并且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品德塑造也就只能孤零零地转化为静态的品德认知暂时存贮在学生的记忆中,并未能让其发挥效果并应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学生依然按照自己的固有习惯和生活方式开展生活活动,知而不行的现状仍然未能改变,教学和实际生活的割裂并未能发挥教育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功效。因此,小学语文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对接不恰的现状并未得以改善,对学生的品德塑造效果也就不甚明显。

二、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品德教育措施分析

1.深度挖掘教学内容,感染学生道德认知

教学中的一些优质资源,需要教师的挖掘和渗透,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被学生充分感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让学生将其奉之为塑造自己言行和约束自己行为的重要资源,以感染学生的品行。例如,在《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柳树和枣树的对话中,读懂柳树在枣树还未结果时,洋洋自得并且十分高傲地嫌弃枣树的难看,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看不到他人的优点。教学中,教师将两种树木的对话和姿态,通过对比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凸显柳树的高傲和枣树的谦卑。最后,再将秋天的柳树和枣树对比呈现,让学生看到柳树一无所获,而枣树却结满了果实,以供爷爷家享用。通过这种对比教学的方式,学生对两种树的语言特点及其背后的性格和思想特征呈现,让学生认识到骄傲自满总是让自己得意忘形,而扎实、低调、不卑不亢才能让自己更优秀,才能更受他人的喜爱。在这种对比教学之下,两种树木所代表的两种典型的性格特征被学生充分感知,此时也就让学生在情感上生成对枣树所代表的不卑不亢性格的喜爱之情,摒弃对柳树所代表的高傲性格的厌弃之情。此后,為进一步深化对学生品德的优化和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一篇文章的感悟,将教学内容中的品德和性格特征的认识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以感染学生的品德认知。

2.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积极践行

新课改教学理念提出,教师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割裂的现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并通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践行优质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例如,在《我选我》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为借助本篇文章中王宁同学自我推荐的勇气和敢于承担班级责任的优良品质,教师在新课教学中便可以构建如下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是否有过想要承担班级责任,担任班长、班级委员或者课代表的想法?如果有,你们是否有勇气向老师自我推荐,说出自己想要承担某一班委的责任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然后教师再将学生的目光迁移至教学内容上,让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再阅读感知文章中王宁同学的勇气,从而产生敬佩之情。最终,在本节课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再度回扣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本节课学习之后,王宁我选我的行为对你有怎样的启发,你对王宁同学的行为有怎样的看法?在生活中,你将会怎样做?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则让学生在学习中再度回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借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引发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此时,学生在品德认知中的收获更多,学生从语文教材中所学习到的积极品德也就主动将其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更加积极、踊跃、有勇气的参与生活活动,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践行积极的道德品质。

总结

语文学科情感深厚、资源丰富,对学生的品德塑造有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要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深度挖掘传统美德和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践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代芳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4):187-188.

[2]姚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德教育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163.

[3]王松霞.品德教育嵌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19):353-354+359.

猜你喜欢
现状措施小学语文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