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你的手 递上我的手

2019-09-10 07:22赵伯月
教育家 2019年19期
关键词:学前班区角幼小

赵伯月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中指出: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要求做到坚持科学导向、幼小同步宣传,其中特别强调“做好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幼儿园的工作,还需要小学的积极参与配合”。

自2012年起,教育部面向公众宣传学前教育活动,今年已经是第8个年头。尽管宣传工作一直在进行,但现实中,幼儿园教师对拼音、汉字避之不及;不少小学在一年级不能贯彻“零起点”教学;混乱的声音中,困惑的家长只好趋之若鹜地让孩子上起了机构的幼小衔接班。

消失的育红班

每年开学季,大班幼儿“辍学”的现象并不在少数,家长希望孩子提前涉猎一年级的知识。“幼儿园老师不教拼音!”“孩子上小学之后跟不上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成了多少家长的困惑。

问题真的出在“幼儿园老师不教拼音”上吗?

其实,幼小衔接乱象由来已久。上世纪中后期,全国各地小学开设学前班(有的也叫育红班)。在小学开设学前班是当时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则是补充幼儿园数量不足的辅助形式。从1991年颁布的、由原国家教委制定的《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中可以看出,早在30年前,学前班就已经存在类似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学前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比较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 而且强调:“学前班不是一级学校,不应编写幼儿使用的课本。”

随着时代变迁,附设小学之下的学前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许多小学的幼小衔接功能也随之消失不见。孩子一进入一年级,教师立刻在小学知识体系、教学体系和课堂模式中教学。一些一年级教师甚至在一个月之内,就把拼音全部教完,这种做法和“零起点”教学的教育理念完全相悖。让一年级的孩子陡然接受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模式,势必引起不适。

也是因此,让孩子到机构学习幼小衔接课程,成了很多家长无可奈何的选择。然而,“抢跑”使孩子在一年级入学阶段看似非常顺利,但不少学生读到二、三年级,会因为没有提前学过教师讲的内容而对课程节奏感到不适应,反而出现成绩下滑的状况。业内人士点评:“畸形的‘起跑线文化’背后,是对孩子快速成长、成才的苛求。然而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在于激发和引导孩子的自我发展。”本质上说,“抢跑”是将幼儿从原本正常的轨道,带入偏离成长发展规律的歧途。

幼儿园担心越“雷池”

“人生是长跑而不是短跑。如果说起跑线的前移对短跑暂且有用的话,对长跑来说就没有太大意义了。”多年的教育经验,让长沙市教育局机关幼儿园园长张洁对幼儿发展的差异性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孩子们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龄前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人格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而不是某些培训机构鼓吹的短期见效的技能培养。

目前,部分声音将“幼小衔接”的问题归咎于幼儿园一方。现实中,幼儿园教师对“拼音”“汉字”“数字”闻之色变,生怕会违反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政策。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教所学前教研员李传英博士指出:“不少人对‘零起点’的提法有誤解,其实‘零起点’不应该是‘零准备’。”如果幼儿园教师认为:反正以后孩子进入小学后,小学教师都要教的。这样的想法就进入了误区。

近年来,李传英在对我国各省市幼儿园进行走访调研中发现,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无论是墙上、物体上,还是区角里,只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出现汉字或者拼音的影子,就会被戴上“小学化”的“帽子”。如此现状,令人非常担忧: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文字或符号,比如拼音符号、数学符号以及各种标志符号,而且对它们非常感兴趣,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时,难道在此时,教师因为担心跨越“雷池”,就要立刻停止对幼儿的引导?那样何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幼儿园教师无视幼儿成长中的差异性表现,同样违背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

学前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入学准备首先是身心健康的准备,要让孩子有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其次是良好习惯的准备,包括生活习惯、礼貌习惯、运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再次是良好学习品质的准备,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注意力、逻辑思维等,这些能力在学前期增长最快。最后,是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的准备。

幼儿阶段是培养上述诸多品质的黄金期。违背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最终耽误的是孩子。

幼小协同  双向衔接

“幼小衔接是一个多方合力的结果,这个问题不能单单只落在幼儿园、小学或家长其中任何一方的身上,需要三方共同从思想意识和行动实践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确保幼小衔接的有效、高效。”面对小学和幼儿园衔接不畅的现状,李传英说。这也是国家屡次围绕幼小衔接展开学前教育宣传的目的所在。

李传英建议,小学教师特别是一年级教师通过教研和培训是可以实现向幼儿园靠拢、向孩子靠拢的。如果教师在了解幼儿园状况后,逐渐将幼儿园的游戏化模式过渡到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在环境设置上,一年级上学期可以在教室因地制宜地设置一些区角并投放一定的玩教具,然后再慢慢过渡到没有区角和玩教具的环境。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都是幼儿园或幼儿的单方面衔接。小学方面一般对幼儿在大班时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缺乏认真了解和深入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西京北小学校长翟海燕说,“其他国家幼小衔接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比如,有的国家为了更好地衔接幼小,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会相互深入了解双方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有的幼儿园教师去小学教授一、二年级课程,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师也会在幼儿园工作一段时间。”

视角转移到幼儿园,在调研中,李传英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推广的做法。“我曾看到一家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融入了非常好的入学准备教育。”一进入幼儿园,李传英就发现幼儿园墙上、区角里、玩具上都有一定的拼音符号,有的拼音符号是实物造型,有的拼音符号是绘本里出现的,有的是在运动场上被孩子们用板凳横木搭建起来的。当有些孩子对拼音字母变得敏感,当他们对园所的一些有拼音符号的玩具、教具感兴趣时,就会在区角里用积木拼成一个拼音的图形,其他孩子就会好奇这个图形的读音,为什么这个“ɑ”是圆圈,下面还有一个小尾巴呢?

在这些画面中,没有看见小学化的内容,却看见了孩子获得更多信息的自由空间。李传英了解到,园长对幼儿园毕业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进入小学后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强,到中学等后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均令人满意。类似实践说明,幼儿园在入学准备工作上还有很大空间,有待学前教育工作者更理智地看待幼儿、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让孩子们在幼儿园既有当前的快乐幸福,更有对未来科学的、充足的准备。

只有深入学习并了解政策以及政策内涵,才能不偏离幼儿教育的科学道路。无论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还是国家政策,从没有明确提出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禁止接触拼音的要求,而是要求幼儿园不能以小学的教室环境和小学的授课方式给幼儿进行教学,不能把小学的知识下移到幼儿园提前教授、以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幼儿的发展等。

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是人生成长历程中的一次重要跨越,是儿童在人生长途中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这个过程,不需要孩子攀登高峰,更不能让孩子在两个强烈反差的环境中即刻穿越,而应该是尊重儿童成长发展规律的一种自然过渡。幼小衔接,要一方伸出手,另一方也要递出手来,才能实现科学、有效的衔接。

猜你喜欢
学前班区角幼小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幽默故事
浅析小班幼儿区角活动选择倾向及其成因
苦恼的“幼小衔接”
工资收入
甜蜜欢颜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区角活动
取缔学前班,利耶?弊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