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菲
由于人的指纹是在胎儿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定型了。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也只不过放大增粗,纹样终生不会发生改变,因而指纹人人皆有,却各不相同。因为指纹重复率极小,大约150亿分之一,故被称为“人体身份证”。
在STEM课程《指纹》中,我们给学生介绍指纹的多种提取方法、指纹的分类以及指纹的应用,通过在课堂上的亲身体验和研究来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如表1,适用年段为7~8年级。下面以“指纹的提取”为例,谈谈笔者对《指纹》STEM课程的实施。
“指纹的提取”的主要材料:滑石粉、刷子、碘酒、三脚架、石棉网、黑纸、胶带、火柴、酒精灯、印泥、彩笔、牙刷、托盘各一份,烧杯四个,处理过的杨树叶或桂花树叶若干,白纸若干。
教学片段:碘熏法提取指纹
师:提取指纹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简单易行的是粉末法和碘熏法。粉末法应用的是物理吸附原理,可以提取颜色对比比较明显的物体表面的指纹,而碘熏法则利用的是化学原理,升华的碘蒸气可与指纹残留物的油脂产生反应,出现黄棕色的指纹。我们首先来验证碘熏法能否提取到清晰的指紋。
生:老师,那我们赶紧开始吧!
师:提取指纹之前我们要通过小组合作,根据所给的材料讨论完成设计方案。
(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生:我们可以把碘液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然后用碘蒸气熏印有指纹的白纸。
师:回答得比较准确,那么我们是先在白纸上印指纹,还是先加热碘液呢?
生:当然是先印指纹,因为碘蒸气对人体是有危害的。
师:老师为你的见识点赞,大量的碘蒸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大家做实验时一定要开窗,注意安全。好,现在就开始提取你们的指纹吧。
(学生提取指纹,教师随时关注学生提取情况,必要时给予提醒和帮助。)
师:都提取到清晰的指纹了吗?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原因呢?
生:我们组提取到了指纹,提取过程中我发现不能让碘蒸气熏太长时间,不然就会看不清楚指纹,后来我们缩短时间后提取到清晰指纹(如图1)。
师:细节决定成败,你们总结得很全面,失败并不可怕,学会总结失败的原因并改正才是难能可贵的,让我们一起给这个小组鼓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与动手能力,最后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能够让他们有效掌握提取指纹的方法并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教学片段:制作叶脉书签
师:除了人、动物有指纹,植物是否也有其独一无二的“指纹”呢?
生:当然有啦!比如年轮、叶脉等。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是渊博,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植物的叶脉。叶脉分布在叶肉组织中,起输导和支持作用。叶脉可以分为三种:网状脉、平行脉和叉状脉。网状脉具有明显的主脉,经过逐级的分枝,形成多数交错分布的细脉,由细脉互相联结形成网状。平行脉的中脉与侧脉、细脉均平行排列或侧脉与中脉近乎垂直,而侧脉之间近于平行。而叉状脉的叶脉从叶基生出后,均呈二叉状分枝,如银杏。
(出示植物叶脉图片。)
生:杨树叶是不是网状脉呀?玉米叶是平行脉吧,是不是就是输导组织呢?
师:你说得对,叶脉就是植物组织中的输导组织。书签我们都知道,那么同学们见过叶脉书签吗?
(拿出一个做好的叶脉书签展示给学生。)
生:好漂亮呀!老师,这个怎么做呀?
师:同学们,咱们不是带牙刷、盘子和烧杯了吗?你们想一想用这些材料如何制作叶脉书签?可以小组内讨论。
(经过小组激烈讨论后,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
生:用牙刷刷掉树叶上的叶肉,剩下叶脉就可以了。
师:你说得基本正确,但是用牙刷刷叶肉之前一定要对叶子进行碱处理,在家里可以用洗衣粉煮树叶,这样才能腐蚀叶肉,刷出完美的叶脉。然后待叶脉压平吸水之后用彩笔画上各种图案或者文字,最后再把叶脉塑封就可以了(如图2)。
生:老师,可以多给我们几片叶子吗?我想多做几个。
师:当然,现在你们就开始吧。
(学生制作叶脉书签,教师随时指导,给予帮助。)
师:同学们,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叶脉书签,发表自己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书签的寓意?
生:制作叶脉书签时,我弄坏了好几片树叶,因为用牙刷时太用力了,一下就破了一个大洞,所以我发现制作过程一定要小心细致,这样才能得到完美的叶脉书签。
师:说得真好,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对待任何事都要细致,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让我们一起为他鼓掌!
设计意图:通过对指纹的拓展内容可以深化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学习指纹的兴趣。
河北省保定市冀英中学(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