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云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各地落实时更多重视全员培训,对教师个体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如何破解乡村教師专业发展的难题?除了等待政策出台之外,民间力量似乎亦可填补空白,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关键词:专业发展;精准扶贫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文件指出:“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该文件的出台,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7年,笔者所在县人才办成立了“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作为“首席”,笔者首先想到对乡村教师精准扶贫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远程点对点帮扶。
精选帮扶对象
在选择被帮扶的乡村教师时,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有专业发展潜力。乡村教师因年龄、性别、区域等因素,个人文化水平、教学能力等参差不齐,为发挥榜样作用,需加以选择。二是要有自我发展愿望。由于职称评定的影响,有不少乡村教师丧失了发展的愿望,因而选择帮扶对象时要对那些有研究意识、积极进取的老师给予充分关注。在确定人选时,寻求该老师所在单位帮助,由每个高中学校推荐1至2名英语教师作为帮扶人选。
建立QQ群,线上帮扶
以“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QQ群交流具有即时性,方便快捷,便于随时就任何问题进行点对点、多对点的帮扶,因而在精准扶贫、智力扶贫方面有天然优势。由于乡村教师距离县城远,无法时时面对面交流,网上交流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群里,所有老师均平等交流,大家都毫无保留地上传资料,与帮扶教师共享资源,并在交流中不断创新帮扶方式:
指导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主要是在网络上学习课程标准和有关理论论著,如《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外语教学》等,通过学习,加深对新课程标准及课程改革的认同。
建立专家引领渠道 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专家引领除了阅读专家著作,接受专家面对面指导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如QQ群进行讲座辅导。每次举办公开课时,我们总会邀请市县英语教研员入群跟帮扶对象交流,耐心予以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公开课给听课老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群”策“群”力互相合作 在QQ群里,大家都是学习者,在学习交流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2018年3月,我市选拔市级骨干教师,帮扶对象L老师和W老师也报名参加,为了对两位老师的说课环节进行帮扶,笔者组织了几次网络研讨活动。第一次研讨中,大家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在没有明确选题的情况下,可以先就某一个单元为例,精心准备并固定听、说、读、写四个课型比较科学合理的模板,然后再根据单元的特点填充细节。②说课的主要内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然后又分析了说课过程中经常存在的误区;特别要注意教育信息手段的运用。③时间有限,建议侧重点放在常被考察的阅读课上。两位老师在听了大家的建议后,从五册必修教科书中挑选出了四个话题,并确定出相应的听、说、读、写四种不同的课型。W老师优先整理必修3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第一课时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阅读课的说课稿。她把说课稿上传至群组,笔者召集组员进行了第二次在线研讨。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很快就有了不同维度的反馈。具体内容方面:Part1 分析教材学情部分内容略显单薄,应添加本单元话题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方面的价值与意义;Step 4阅读部分activity 2的活动可由选择题改为其他题型,而且此部分设计的理论依据应该进行表述。经过第二次修改,W老师在家录制了说课的视频,并上传到群组。笔者接着组织了第三次讨论,大家在肯定说课稿内容没问题的前提下,本着“高质量严要求”的原则对现场说课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诸如“说课稿的演述(尤其是框架模板的部分)要做到熟练”,“不要紧张”“手部不要有小动作”“讲述和板书不能自然流畅的衔接”“把控时间,尽量不抢不拖”“注意考评当天的仪表”等。W、L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设计了四种课型的模版。在市级比赛时,她们得以轻松面对,两人都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共同体”式帮扶
在QQ群里交流后,有时还需面对面点拨,特别是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时。2018年5月,“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举行教学研讨活动,两位帮扶对象上公开课,在磨课环节,笔者首先组织网上交流,英语教研员作专业指导,然后两位老师把教学设计上传到群里,所有成员“七嘴八舌”地进行修改,几经易稿后,工作室把两位老师请到县城来进行试讲,共同体所有成员听课、评课,两位乡村老师再修改,研讨会上两位老师向全县英语老师展示了精彩的公开课。
以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作为平台,服务乡村教师精准扶贫,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后将继续进行下去,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群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研究”(立项编码:AH2017041)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