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家庭环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 交往行为初探

2019-09-10 19:40蒋家红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蒋家红

摘 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的行为、品格等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品格。因此,父母应当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创建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促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交往行为。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环境;交往行为;心理健康

一、家庭环境对孩子形成良好的交往行为和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用一句话概括,便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将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家庭环境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父母说的每一个字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以及行为都有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及个性。大多数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工作,他们不知道没有依靠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是较难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的。父母应当为孩子创建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则会大大降低,且能够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人员结构和文化素养,都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从主观的角度来看,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对家庭气氛、家长的行为作风,对孩子的交往行为产生的影响更大。一般来说,家庭氛围和谐,父母有爱心、正直,则会使孩子形成开朗、活泼、乐观、热情的个性,这样的孩子会更积极主动与人交往。而父母行为霸道,经常吵闹的家庭气氛,则会使孩子变得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心胸狭窄等。这样的孩子容易变得孤僻,不爱与人交往。

总之,融洽的氛围和健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反之,则容易扭曲人格,从而导致病态的行为。所以说,直接影响孩子的交往行为和心理的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

二、父母的教养态度的分类及其对孩子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专横、封建守旧的教养态度。这种家庭的父母过分注重成绩,孩子一切都得听从他们的父母,父母的指令绝不能违背,若不服从便是惩罚。这种过于严厉的教养态度,会使孩子失去自主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一种胆怯、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形成暴力、叛逆的态度,经常取笑他人,在不适当的行为中找到平衡。

第二类是过分溺爱、有求必应的教养态度。这种家庭的父母为孩子提供许许多多的帮助和保护,事事包办,使孩子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形成自私、任性、自负的性格。

第三类是随心所欲、不过问的教养态度。这种态度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缺乏父母之爱,内心孤独,经常会情绪不安、容易发怒等。

第四类是平等、民主的教养态度。这种家庭的父母会用耐心、平等的态度教育孩子,他们的孩子也会养成理解、宽容、互爱、关心等良好的品质。父母给予孩子鼓励和指导,适当地批评孩子,提高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慢慢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守信、友好、善良的人,成为独立、自强、自信、慷慨、热情、关心他人、能够主动与人交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这是家庭教育应当追求的目标。

从以上四类的教养态度不难看出,父母采用不同的培养态度对孩子的品行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应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用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形成平等、民主、和谐、友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成为有责任心、勤奋、自信、自强自立的人,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与人交往的习惯。

三、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的策略

(一)父母要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对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也指心理健康。身心都健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心理健康影响着一个人与他人的交往行为,甚至社会地位。所以,家长学习心理学知识是必要的。通过学习心理学,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积极、及时地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适;密切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承受挫折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解决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在家中既有约束力又有自主权。

(二)父母要树立全面发展观

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注重考试成绩,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主体意识的培养。这种传统、落后的思想必须改变。父母应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树立全面发展观,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将这些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

(三)父母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父母应营造一个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与孩子一起学习,在学习相处的过程中影响孩子的交往态度,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积极思想和良好的交往行为。

(四)父母要與孩子建立民主的亲子关系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既包括每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和关怀,还包括父母在认知、情感、意志、兴趣、理想、世界观等方面要符合社会对人的需求和行为规则,从而感染和影响孩子。所以,父母必须认真审视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改变原有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创建民主、乐观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的良好交往行为的发展。

父母必须意识到家庭民主观的重要性,以导师和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建立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亲子关系。还应该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威信,让孩子甘愿听从教诲。同时,父母不应该把工作中的情绪或其他方面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更不能凭个人的主观意志随意批评孩子或对孩子实施暴力。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五)父母要建立现代化家庭教育观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父母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积极适应新变化,更新教育观念,建立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家庭教育理念,积极利用各种信息手段,注重孩子的信息素质的培养,并为他们创造信息学习条件,积极预防信息异化现象。

(六)学校要分类指导不同类型的父母

如父母在层次、职业、文化等方面不同,经济收入水平、思想理念、行为指导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因此,学校应根据不同的条件,使不同类型的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以应对家庭教育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遇到的各种挑战。

(七)学校要创新家校沟通的模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家长学校的教学方法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父母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灵活地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以往学校会集中进行家长教育讲座,组织家长坐在一起听教师讲教育,这种方式缺乏灵活性。现在,学校可以根据家长的个人需求和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由他们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和学习地点。同时,家长和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微信、家校通、在线通等方式共同探讨,分享教育经验。

(八)学校要构建“三元整合”的教育体系

学校教育虽处于重要地位,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元整合”的教育网络,促进新一代国民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整合,使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由此可见,家庭环境是孩子形成良好交往行为的土壤。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基本条件。因此,家长应当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增强责任感,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交往行为的重要性,尽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月,张庆华.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0).

[2]杨婧.青年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7(1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