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艳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还比较模糊,为了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就要注重道德教育工作的推行情况。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就是小学班主任如何进行德育工作的问题。以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作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激励策略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情况。
关键词:道德教育;激励策略;班主任
引言
班主任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就是学生们的学习以及生活的引路者。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其思想品质正处在初步形成时期,想要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为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打好基础,那么就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这也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质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一、德育工作中激励策略的优势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内心十分敏感,具有很强的好胜心与自尊心,由于小学生的脑部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管理情绪的能力比较差。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是以激励法是十分适宜的。一方面当小学生犯下一些错误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小学生的情绪,并且通过积极的引导降低小学生的紧张感以及焦虑感。在此基础上在进行错误的纠正会起到更高的效果,同时这种耐心的教学方式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小学生的逆商,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使用激励法进行道德教育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心中的好胜心,将“遵守道德”与获得荣誉感进行关联,使得小学生自主养成懂礼貌、讲道德的好习惯。
二、小学德育中的问题
(一)激励方法僵化
虽然小学的班主任都明白激励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道德教育过程中使用激励法的方式却有待商榷。道德教育的特点是不拘泥于特定的形式,无论是各个科目的学习还是课余活动时间,都可以进行道德的教育工作[1]。然而有的班主任常常将道德教育看成是一个单独的学科,每周规定出独立的时间进行学习,并且以上课的形式使用激励法,这种过于功利化的理念导致激励法失去了灵活性,变得僵硬刻板,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二)理论与实践脱钩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在一些地区该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不好。一部分班主任在进行道德教育工作的时候还是习惯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先在黑板上将结论写下来,并且通过大量的事例列举来支撑这个结论。小学生由于人生阅历有限,无法深入了解班主任所讲的事例,往往听得一头雾水。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割裂,采用这样的方式虽然简化的教育的难度,但是却降低了道德教育工作的质量,得不偿失。
三、德育工作中激勵策略的具体使用方式
(一)从生活出发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想要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以良好的道德作为基础,古人所说的“做事先做人”就是这个道理。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积极性上、乐观活泼的人生观以及行为习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班主任就必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小学生在学校中的各种活动,如果发现值得表扬的事迹要马上给予正面激励,并且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宣传,比如说班主任发现某些同学在放学的时候会主动清理自己身边以及周围的垃圾,或者是捡到贵重物品主动交给老师,这些行为的发生都是以良好的道德素养作为依托。班主任在发现这些好人好事之后要及时进行口头激励,并且将这些事迹进行整理,在班会或者家长会上进行宣传,借助这种方式来增加小学生的荣誉感。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框架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得到了加强,渐渐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小学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也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褪去班主任以往的那种权威者的光环,将教学主体交还给小学生,让小学生真正成为德育工作的主体。在实际的道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不能再实行“一刀切”的教育方法,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沉下心来仔细分析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道德素养,尽力为每一位小学生打造出适合自己的道德教育模式。一方面班主任要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通过足够的耐心消除掉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小学生可以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说给班主任,从而让班主任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鼓励小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定期树立“道德小标兵”或者整理记录“班级道德日记”等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道德素养高的同学的行为规范,最终在班级内部形成一种“重道德,讲礼貌”的良好氛围。
(三)巧用情感共鸣
在激励教学法当中,如何调动情感的共鸣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道德教学活动中,由于道德教育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不像数学、科学等科目对于对错有清晰的判断标准。在道德视域下,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上去其感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班主任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启发小学生的同理心,通过适当的引导人小学生熟悉普世价值观,这种情况上的共鸣会让小学生体验到一种归属感,从而提高其道德修养[2]。比如说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通过敬少先队礼以及唱国歌等方式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班级。再比如通过每年植树节的植树活动,让小学生通过分工协作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以及合作的重要性,将德育工作真正融入到生活中。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常明显的帮助作用,想要提高德育的效率,就必须要借助激励教学法,通过适当的情感共鸣以及调整教学方式等手段,让德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赵燕波. 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 1(8):75-76.
[2]陈奕萍. 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