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 有效诵读

2019-09-10 07:22张申宝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新思路有效性

张申宝

摘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能让学生耳濡目染,传承人文精神,积淀文化底蕴;能使学生自幼陶冶高雅情趣,拥有仁义敦厚的高尚人格和开阔胸襟,养成孜孜不倦的读书习惯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那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应该拓展“有效诵读”的思路。

关键词:经典诵读 有效性 新思路

诵读经典诗文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可是诵读的内容、方法、形式等,要么受到制约与局限,要么只注重形式而忽視效果,问题亟待解决。

以下从诵读的作用、经典诵读的旧症结、有效诵读的新思路等方面谈谈对“有效诵读”的一些看法。

一、诵读“经典”的作用

语文新课标提出: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校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实践证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学校以文化人、育人的重要方法。 “隳堕才须复兴,颓废才须提倡。”将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有效诵读是十分必要的。

1.诵读“经典”,激发爱国热情

诵读经典文化中无数充满爱国情怀的语句,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都可以使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爱国心、报国志。

2.诵读“经典”,陶冶性情,健全人格

“以诚待人”“人无信不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多加诵读,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3.诵读经典,培育仁爱思想,促进人际和谐

所谓“仁爱”,是指要能理解他人、善待他人,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正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诵读经典,强化尊师重教

孩子一旦能理解父母、教师的辛苦和期盼,自然“不待扬鞭自奋蹄”。传统文化重视对学生敬爱父母、尊师的教育,用五千年文明凝聚的经典陶冶学生的心灵,扩大了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二、经典诵读的旧症结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篇中字字珠玑,经典诗文朗朗上口、和悦优美,可我们在经典诵读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概括如下。

1.内容的局限性

(1)照搬古人,不做变通

有些学校的经典诵读内容喜好照搬古人,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股脑地搬出来,学生跪坐桌前摇头吟唱“人之初,性本善”,美其名曰“回归传统”。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并做适当变通。

(2)只认古诗词

一说经典,很多人局限于古文诗词歌赋。其实诸如名人名言、名人逸事、成语故事、谚语俗语和经典语录等都是很好的诵读载体,而且涵盖范围更广,种类选择性更强。

(3)忽视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的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近代史,体会民族的苦难,领略革命家的胆识。其实,红色经典比起部分古文更容易捕获学生的“芳心”,可以艺术地引导孩子吸收。

2.方法的传统性

(1)局限于语文

语文教学对于传承经典的重要性无可否认,但不是唯一的诵读途径。例如在美术课上,学生们诵读着古诗,想象着古诗的意蕴,为古诗配上图画;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围绕诗歌、诗人开展各种探究活动;音乐课上,给古诗配上曲调,唱起来、舞起来……

(2)形式单一

每日一诵,是学校积极倡导的诵读方式,但不能过于侧重于“读”,因为单一的诵读,不求甚解,是无法让学生加深认知的,应通过多种形式解读经典、诠释经典。形式上的多样纷呈,不仅体现在校内,更可延伸至校外。比如提倡“亲子诵读”,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经典诵读延伸到家庭乃至社区。

(3)重视“量”,忽视“质”

提高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积累。语文新课标中“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数量从14篇增加到了72篇。背诵可以让学生避免经典诗词混搭错位等现象,促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细细品味古诗词的深刻内涵。

三、有效诵读的新思路

1.因地制宜 量体裁衣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挖掘本地文化经典,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营造出“诗书古韵,和乐致美”的氛围。

因地制宜方面,我校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包产到户发源地——小井庄纪念馆、淮军文化——唐五房圩等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的文化底蕴,组织开展“小井庄红歌赛”“诵读经典——改革发祥地”“唐五房圩转心楼”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本地历史,弘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量体裁衣方面,尽量利用校园环境的文化布置、学生社团的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师生诵读经典的热情,并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经典。喜欢朗诵的学生,老师推荐经典文章,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最后组队学习;喜欢唱歌的学生,为其精选朗朗上口、寓意深刻的古典曲目,并鼓励音乐老师谱曲传唱;喜欢表演的学生,为其甄选优秀文章、故事、寓言等,鼓励其全新诠释经典,个性化、有特色地创新展示。

2.博采细品 学会立人

优秀经典浩瀚如海,我们要教会学生博采众家之长,扩大诵读面,拓宽诵读的眼界,从经典中精选适合自己的,且自己感兴趣的精华部分,反复诵读细品。持之以恒的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学会了立人。“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对中小学生来说,学会立人尤为重要。可读性、有益性、适应性是选择文章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对学生开展诵读经典的同时,决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比如,鼓励学生从《弟子规》中学会对待父母、老师、朋友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等。在诵读的过程中博采细品,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改正了自己不文明的言行,从而学会立人,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以趣促诵 融于教学

如何促趣呢?我们的宗旨就是“读我所爱,读有所得”。在老师推荐的几十种作品中,每位学生的选择完全自主:读你最想读的,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或歌或舞,或读或演,充分利用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和课外活动时间诵读经典,表演经典。暂时对诵读不感兴趣的,不强求,但必须参加和欣赏其他同学的诵读表演,让其感受氛围,接受熏陶,慢慢培养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多种形式地诵读,从而提高诵读效率。学生大量诵读佳作名篇,并融会贯通地运用,说起话来自然出口成章;作起文来,一定会如有神助,真正做到“读我所爱,读有所得”。

经典是粮食,诵读是咀嚼。学生在有效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养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着力推动,倾力保障,才能使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序有效;才能把蕴含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精华的文化典籍交到学生们的手中,一直传承下去;才能浸润莘莘学子的心田,打造出书香校园。

参考文献:

[1]葛本仪.语言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2]编写组.古诗文诵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军.论“经典诵读”[J].语文学刊,2006.

[4]池秀珍.如何有效引领“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J].科学大众,2007.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新思路有效性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探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思路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