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思想是教师为人和为师的灵魂,是教师成长为经师和人师的基石。有思想的教师具有独立而自由的精神,对教育教学有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是教育的主人,不会沦为教育的奴隶;对课程和教学内容有着自己的理解,不会成为教材和教参的搬运工,而把教书当责任,视育人为生命,是学生身心发展和精神成长的导师,不跪着教书,活出职业的尊严,教有激情、有艺术、有方法,且乐此不疲。思想的诞生离不开学习、思考和实践,同时需要教师写作,采取总结、梳理、归纳和概括等方式进行提炼和表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至少要做到“一心四善”,即拥有一颗诚和善的心,以及善于学习、思考、实践和写作。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思想;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9)04-0012-04
人是有思想的生命,一个人真正的生命不在于他(她)的躯体,而在于他(她)的思想。思想包括思和想,前者为心之田,后者是心之相。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和激情的大树。”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思想和观念都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属于大脑的活动,是人类一切行为活动的基础。有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笔者认为教师要握好新时代教育的奋进之笔,成为有教育思想的教师。
一、为什么教师要有思想
首先,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关键的是人有思想。思想是人的灵魂,人因思想而伟大。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德国作家歌德说:“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说:“有思想会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1]所以,每个人都要有思想。
其次,教师是培养人的人,所以有别于其他生命。“教师的生命与一般人的生命的差异在于,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从业者,这就决定了教师的生命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生命,而且是擁有更加崇高的职业使命的生命。”[2]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个体,他们不是容器,不是机器,而是有着自己思想和意志的人。这就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观、课程观和学生观等,用思想去发现、唤醒、鼓舞、引领和滋养生命的成长。
俗话说“一流教师教思想,二流教师教方法,三流教师教知识”,笔者认为教师要成长为优秀教师、名师或教育家的教师必须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为什么一般教师对教育教学没有名师或名家那样的真知灼见与充满智慧的教育妙招和教学技巧?即使有些教师听了名师上课或名家讲座后尝试模仿,为什么效果也还是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一般教师和名师名家的思想境界不在同一水平上。如果一般教师的思想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即使听了很多次名师名家的课或讲座,甚至阅读了不少他们的著作,但也达不到他们的高度。因此,新时代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二、有思想的教师是怎么样的
有思想的教师是指有自己践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的教师。纵观古今中外,凡教育家和名师无不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思想、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和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思想。
从有思想的教师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他们的共性。有思想的教师,具备独立的人格,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的主见,不会人云亦云;有思想的教师,对课程和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不会成为教材和教参的搬运工;有思想的教师,能领悟教育世界里的精彩,不会出现职业倦怠;有思想的教师,精神生活丰富,能成为学生身心发展和精神成长的导师,而不会是只传授专业知识的教书匠;有思想的教师,能体悟到教师工作的价值,能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幸福感,能使自己和学生都享受教育带来的愉悦。有思想的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人,把教书当责任,视育人为生命;没有思想的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奴隶,把教学当任务,对教育应付了事。有思想的教师,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生命;没有思想的教师,眼中只有教材,心中只有分数。有思想的教师不跪着教书,活出职业的尊严,教有激情、有艺术、有方法,且乐此不疲;没有思想的教师,教得空洞乏味,苦了自己,累了学生。有思想的教师看见树木,便看见了森林;没有思想的教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3]
总之,有思想的教师,会对教育教学的本质有深刻的体会,对学生成长规律有深切的体察,对生命的意义有深远的体悟;有思想的教师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同时,新时代教育发展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对教师成长提出了共同的期盼:用思想重塑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的品质,重构课堂教学,滋养学生心灵和引领生命成长。
三、如何做有思想的教师
教师的教育思想不是生而有之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尽管不同教师的思想有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世间万物必有其道,所以不同教师教育思想的形成也有相同的规律。无论是法国的苹果树,还是中国的苹果树,又或者是美国的苹果树,虽然形态结构和果实的味道存在差异,但是都遵循在秋天结果的自然规律;无论是亚洲的兔子,还是非洲的兔子,又或者是南北美洲的兔子,虽然它们之间存在不同,但是都具有草食性的自然天性。那么教师的教育思想怎样孕育?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有诚和善。《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所以,只有对教育诚和善,教师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教师之诚包括对国家的忠诚、对教育的虔诚、对学生的真诚、对生活的热诚和对他人的实诚,并遵循教之道和人之道,即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人生命成长的本性特征。教师之善,是善于心、善于言、善于行,是善于教、善于思、善于问,是善于学、善于道、善于人。如提出“仁者爱人”的孔子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都是有诚和善的教师。
思想的诞生离不开学习、思考和实践,同时需要教师写作,采取总结、梳理、归纳、概括等方式进行提炼和表述。因此,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至少要做到“一心四善”,即拥有一颗诚和善的心,能做到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和善于写作。
(一)善于学习
善于学习的教师要认识到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角色,清楚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懂得怎样学和知道学什么对自己有用。要做到善于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选择和放弃,不要什么都想学,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和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选择的本身包含了行为主体的思想,也体现了行为主体的智慧。在教师生活的圈子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听名师名家或教育专家、学者的公开课或讲座时,或者到某学校听课、交流和学习时,大多数教师都希望能学习到他们的方法和技巧,特别热衷于拷贝他们所用的课件,以为这样就大有收获了。可是学习了他们的方法和技巧后,能真正学以致用的教师有多少?拷贝了他们的课件回去,实际上重新再学习或研究的教师又有多少?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学习名师的什么呢?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说:“名师如参天大树,树会开花结果实,技巧如花和果实,醒目易得,但从别人那里摘得的花,很快就会枯萎腐败,因缺了思想的根。学名师,就要善于‘嫁接’思想的根,而不只是摘花摘果。没有谁天生就是名师,名师也遭遇过困难、障碍,看他如何走出来。”所以,对教师而言,向别人学习时,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方法和技巧,而是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技巧不但可能让教师得不到同样的成功,反而会更加突出自己的短板,甚至让教师在“别人行,为什么我不行”的拷问中变得更加迷茫;而学习别人的思想和精神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教师获得成长的原动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方法和技巧不适合人人共用,但思想和精神可以人人互通。比如,我们不会一字马,就算我们掌握了一字马的方法和技巧,也做不了,但我们可以学习一字马所蕴含的健美思想和健身精神。又比如,如果我们学著名篮球明星姚明的方法投篮,学飞人刘翔的技巧跨栏,学足球巨星梅西的技术踢球,那么我们很难像他们那样潇洒自如,甚至根本做不到,因为没有姚明的高度,没有刘翔的速度,也没有梅西的天赋。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勤奋、刻苦和專注。如果我们也学陶行知先生的方法用糖去奖励学生,那么得到的结果可能不是学生被感动而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引发更多学生犯错。
此外,善于学习需要学会阅读。阅读既是人们接受思想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又是生成思想和生命智慧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径。朱永新教授指出:“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因为阅读可以增长人的知识和才智,开阔人的眼界和心胸,滋养人的精神和气质,孕育人的思想和智慧,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拓宽人的阅历和生命。真正会阅读的人不仅读书,而且读人、读心、读社会、读动植物、读世间万物,既读纸质书,又读电子书,更读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甚至宇宙等无字之书,然后根据自己的体悟,生成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思想。
(二)善于实践
善于实践的教师以实践为乐,以实践为荣,以实践为追求教育本真和生命价值的有效途径。因为这样的教师相信: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比纸上谈兵式的理论更具有生命力。真正有思想的人无不推崇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如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磊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一文中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宋代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对教师来说,实践主要是指教育、教学和教研等工作。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相辅相成,共同组成教师实践的整体。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应依托教学的基点,通过有效的途径、适合的方法和适宜的资源教育学生,并通过教研的工作让教学更有效,让教育更优质,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得到“全面+个性”的发展。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应坚守教育教学第一线,努力创造条件成就学生,即尽心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同时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成长。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应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和自身的修养,寻找教育教学的本真规律,逐渐生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三)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的教师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反思的习惯。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就是培育思想的过程,所以思考和反思是助力教师成长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有效手段。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我们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不可遏止的向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
假如一个教师没有独立的思考会变成什么样呢?《伊索寓言》中有则关于父子骑驴的故事:有一天,父子俩赶驴到集市去,途中听见有人说:“看那两个傻瓜,他们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骑驴,却自己走路。”父亲听后觉得有道理,便让儿子骑到驴上,自己走路。过了一会儿,又遇到一些人说:“这儿子太不孝了,让父亲走路,自己骑驴,太不像话了。”父亲听后也觉得有道理,赶紧让孩子下来,自己骑到驴上,儿子牵着驴走。过一个地方,路边的行人见状,议论说:“这父亲身体还不错呀,自己骑驴,却让儿子走路,太没有爱心了。”路人说得也有道理,于是父亲干脆把儿子拉上来一起骑驴。过了一会,旁边的路人又说:“这父子俩太没人性了,看都要把驴累死了。”于是父子俩决定两人抬着驴走。这时正好走过一座小桥,驴子看到桥下的水,惊慌失措,掉到河里淹死了。
这则寓言故事中的父子真是既可悲又可笑,他们俩正是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而完全失去了自我,故而成为众人的谈资笑料。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么就不可能形成独立的思想。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因为有思考才有想法,有想法才有做法,有做法才有说法,有说法才会生成思想之花。
(四)善于写作
提到教师写作,如写论文,有些人就质疑和反对,甚至抨击职称评审对教师论文的要求。教师与其将写作看作是要求,不如将其看作是助力自身成长的手段。全国优秀教师高万祥老师说:“写作,是平庸教师与卓越教师的分水岭!”从陶行知、顾明远、叶澜、魏书生、吴举宏和孙明霞等人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条教师成长的规律——写作是教师成为名师名家的基石。写作既需要实践和思考的沃土,也需要阅读提供的营养。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国教育学者许锡良说:“这个经过省察的生活过程,就是培育思想,拥有灵魂的过程。”省察的生活即反思性生活,而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性生活。写作既能帮助教师积累经验,锻炼思维和提升阅读品质,又能促进教师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教学能力和锤炼教育思想。因此,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仅不会拒绝写作,而且会写作不止;反之,思想贫乏的教师往往害怕写作,不想写作。
写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很难。李镇西说:“其实,我和大家是一样的——对学生的爱是一样的,对教育执著是一样,所遇到的困难是一样,所感受到的幸福也是一样,甚至包括许多教育教学方法或者说技巧都是一样的!如果硬要说我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我对体现教育的爱、执著、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了些思考,并把它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下来,还写成了书,仅此而已!” 这番话给我的启发是:多点思考,多点积累,多写下所思考的东西,教师就能撰写出自己的文章甚至著作。
显然,教师写作不单单是指写论文,写论文只是写作的一种形式,教师写作的形式是很多的,比如可以写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和教育个案,可以写读书札记和教育日记,也可以写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作品,还可以写成功的经验与错误的教训,只要觉得有价值的内容,都可以写。无论哪种形式,只要教师坚持写,一定会收获多多。在《我怎样写教育日记》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和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
写作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获得了在其他地方无法得到的自由,这种自由仿佛让人拥有了雄鹰的翅膀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在文字编织而成的世界里,让人享受其中,陶醉其中,慢慢地这样的感觉就成了生命中的一种使命和需要。
总而言之,学习、实践和思考是人类思想形成的基础。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和培育未来人才的教师,通过写作,定能促进自己更好地学习、实践和思考,进而在“善于学习、善于实践、善于思考和善于寫作”的过程中收获有自己温度的教育思想之光。当然,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成为思想家或教育家。有思想的教师最关键的是拥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无论是在学习和实践中,还是在思考和写作中,有思想的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信念或信仰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从而成为教育的主人,而不沦为教育的奴隶。
(李文送,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广东 湛江 524048)
参考文献:
[1] 肖川.成为有思想的教师[J].人民教育,2006(10):4-5.
[2] 王景.生命观视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10(9):84-85.
[3] 李文送.教师的生命成长[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8.
(责任编辑:彭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