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
摘 要: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为美国孔子学院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文化语境。在以世界强势文化著称的美国,孔子学院的成功具有很强的文化示范作用。要实现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构想,孔子学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必须进行明确的文化定位,成为承担起中国“和而不同”文化伦理价值的传播和“和平发展”国家战略在异域文化中得以理解和认可的文化使命。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义;孔子学院;和而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据国家汉办官网资料,自2004年11月17日,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建立以来,孔子学院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到2018年,美国已有孔子学院110所,孔子课堂501个,成为全球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国家。孔子学院对于加强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从世界范围看,多元文化主义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趋势。尽管当下美国政府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下实行了诸多强化美国经济和主流文化优势的措施,但由于少数裔民族的不断斗争和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元文化依然是美国当今社会的共识。孔子学院顺应了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是中国推向世界的一个文化品牌,它已经超越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局限,成为整个中华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具有深刻的现代性特征,它在美国的成功具有很强的文化示范效应,为我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舆论环境。在这种文化和时代背景下,孔子学院需要对自身做出更为明确的文化定位。
一、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社会语境对孔子学院发展的影响
多元文化主义的思潮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力、复杂且富有争议的文化思潮。它“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历史观、一种文艺批评理论,也是一种政治态度,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混合体”。[1]53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与其移民国家的社会结构特征以及新时期少数裔民族的文化觉醒有密切联系,而其产生的哲学基础则是主张“能指和所指没有恒定和必然联系”的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强调对传统、经典和权威话语的破坏、拆解和颠覆。多元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对主流文化之外的异质文化的发现、认同和关注”。[2]77美国传统的主流文化是WASP(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为代表的文化。因为历史的、政治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WASP文化在美国社会中一直是拥有“话语霸权”的主导文化,深刻影响着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世界文化发展的话语权。多元文化主义就是要力图推翻“欧洲中心主义”在社会文化中的统治地位,建立一套全新的,基于“所有民族间的民主”[3]81的知识话语体系,使得“各族裔差异和利益冲突在同一国家之内被降到最低,从而保证所有人的共同利益”[4]53,这种文化语境为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特性是一个文化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族群对主体性的文化认同“对而个人来说,意味着自我确认的形式,在某一社会背景中,它意味着对某一民族和种族的归属感”[5]79。而这种自我确认与归属感的形成,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海外华裔群体仍然保持高度的文化认同感,孔子学院的建立为他们系统学习中国语言文化,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文化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文化象征体系的强弱决定着该文化所属群体集体记忆的持久性和延续性,构成该群体内聚力和文化认同的基础,最终从根本上决定着该群体的兴衰存亡”。[6]57因此一个少数裔文化得以在一个主流强势文化的语境中发展,就必须强化该文化以象征体系为基础的文化记忆。也就是说,以少数裔与异质文化身份出现的中国文化,要想在美国多元文化的语境中得以生存发展,就要通过加强维护“凝聚性结构”推广中华文化共同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多元文化主义认为,不同文化群体和它们所代表的文化是平等的,不同族裔的文化的差异性应该得以承认并受到尊重,特别是少数裔文化应该享有等同于主流文化的社会、政治权利,这为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土壤。在美国,多元文化是相对于“大熔炉”(Melting Pot)文化提出的一种文化理念。我们知道,“大熔炉”文化主张所有文化“按照理想化的模式自动融合在一起。各民族不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大熔炉里锻造出的是同一模式的美国国家民族文化”。[7]54而多元文化主义强调保持独特个性基础上的融合,被称为“色拉碗”(Salad Bowl)文化。显然,要形成“色拉碗”文化,就必须强化文化的多样性、平等性和文化理念的主体性、独特性。
从国际语境来看,多元文化主义反对“文化帝国主义”,倡导世界文化的平等发展与全球性的文化融合,这与孔子学院的战略理念是相一致的。随着世界經济全球化的发展,处于强势文化地位的,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将它的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推向世界,对于弱势文化形成“一种压迫性的文化生产、一种不平等的文化表象关系,以及一种体制化的话语霸权”。[8]80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的必然结果就是文化的冲突和同化,而不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协调性存在。多元文化主义正是批判这种西方文化霸权下的不平等,打破强势文化在话语权上的垄断,建立世界范围的文化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孔子学院章程》总则第一条明确提出:“孔子学院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9]可见孔子学院的一个主要使命就是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促进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构建世界的多元文化体系。显然,这与多元文化主义的文化诉求是基本一致的,适应了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尽管当下美国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中美两国经济、政治交流的深入发展,但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文化交流也必定成为一种客观现实和必然趋势。当代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人类之间的大分化和冲突的主要源泉将是文化的。他提出的解决策略是:在即将到来的时代,要避免文明间的大战,个别核心国家应避免干涉其他文明的冲突,而要采取“共同调解原则”解决冲突;在多个文明共存的时间中,建设性的道路是放弃普世主义文化观,接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10]366-369可见,文化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新秩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一个国家应当从战略层面考虑文化的价值。随着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的发展,美国社会对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传播表现出了更大的宽容性,同时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去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二、“和而不同”文化价值的具体实践者
多元文化主义注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平等性。文化的差异性是民族文化个性的集中体现。而一个民族的文化个性决定着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每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并无优劣贵贱之分。然而,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生存’竞争将会变得比人类任何时期都要更加激烈、更加残酷”,[11]334只有不断强化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并努力将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使本民族的文化为世界人民特别是强势语境中的人民所理解和接受,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才能在不断的竞争和融合中向前发展。在美国这样一个具有强势文化背景的国家,如何使中国文化成功传播,将是孔子学院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化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她经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具有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个性。特别是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凸显出来。人们开始思考西方理性主义思想所带来的文化缺陷。理性主义“以理性绝对化为逻辑支撑,以科学技术为根本手段,以世俗性的工业生产和物质追求为根本内容”。[12]172毋庸置疑,这种思想带来了欧美资本主义工业的繁盛,并创造了灿烂的西方近现代文明,但是随之而来的人的异化、生态的灾难和文明间矛盾冲突的加剧使得人们不得不思考这一理念的局限性。随着东西文明交流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所蕴藏的智慧和现代价值。孔子学院就是要把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她的现代价值,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将东、西方文明从敌对怀疑转向相互理解进而走向相互借鉴、平等共存、共同繁荣的道路,从而让西方文明在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理解现代中国力图构建和谐世界、实现共同繁荣的发展战略。
“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健康和谐的生命伦理智慧,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在。不同于建立在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上的西方文化,“和而不同”这一东方文化理念更多是建立在以伦理道德为底蕴的哲学观上。“西方文化在处理文化元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上总是表现为‘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绝对化’的实践方式和文化运行的内在架构”。[13]136它所追求的是否认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同”,是知识论的“同而不和”的文化模式。与此相反,“和而不同”的文化意识一方面肯定了文化的两个重要特质——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不同”),认为文化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反对文化的“同化”、“均质化”; 另一方面着重强调“和”这一价值理念对于差异性的整体统摄力和协调力,没有“和”(和谐、融合)的思想主导,文明间就没有对话和共荣,最终导致的必然是二元对立的“文明的冲突”。可以看出,“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它所要构建的是一个多元共生共荣的文化语境,对多元主义的文化思想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除了孔子等先古圣贤,近现代著名哲学家,如冯友兰、费孝通等都对“和而不同”的思想有深入阐发。我国的现代治国理念和外交政策等都得益于这一思想的深刻影响。江泽民同志2002年10月访问美国发表演讲时,指出“和而不同, 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也是人们处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14]胡锦涛进一步发展了“和而不同”的文化观,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構想,他指出,“和谐世界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它具有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坚持包容精神,实现文明共存等特征或要求。各国应顺应时代要求, 携手共建和谐世界”。[15]习近平认为,和而不同思想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16]可见中国几代领导人已经把“和而不同”这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阐释中国的文化特质和指导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原则。孔子学院就是这种战略思想的重要实践者。一方面以儒家进步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理念可以通过孔子学院这个平台,进入美国社会的文化脉络中,成为其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现代中国的文化精神可以通过这一平台逐步为美国普通大众所了解和接受,从而为中美两国共同和平发展,创建多元化的和谐世界做出贡献。必须指出的是孔子学院所呈现的文化输出是和平的、共赢的,不会出现文化霸权和文化入侵的问题,这也是“和而不同”思想的具体表征。
三、和平发展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宏伟构想的文化使者
自成立初期,孔子学院的宗旨和原则就决定着其被天然赋予实践中国和平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使命。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在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源自中国,汇聚着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使命。”[17]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和平发展观的延续传承和具体实践。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家战略层面上的具体体现,是对中华文化和平基因的传承。国务院新闻办2011年9月6日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战略,重新系统地加以阐释,让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客观现实性和文化自觉性。白皮书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18]。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1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延续和提高,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政治文化困局提出的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智慧。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首次写入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标志着这一中国理念正逐步上升为一种世界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0]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全方面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参与,其要义就是各民族间求同存异、包容发展、和谐共生、利益共享。孔子学院,因其“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共享共赢”的经济理念、“民心相通”的交流理念,对于这一宏伟构想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文化示范作用。
美国的孔子学院对于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起到很好的文化促进作用。孔子学院将中华文化中和谐、融合、共赢的特质推向世界,以和平的姿态“走出去”,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美国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文化大国,孔子学院在美国的成功具有世界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中美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使新一轮的“中国热”特别是“汉语热”正在美国持续升温。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社会环境也为这一轮的“中国热”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文化氛围。因此美国的孔子学院必须承担起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先行者的责任,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美国的孔子学院应该面向美国社会,在服务美国社区民众的同时,让美国民众循序渐进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从而加深对中国发展理念的正确理解。多元文化具有交往性的特点,文化交往性是指多元文化必须共存于一个区域联合体、社会共同体或集体群体等系统之中,并在这些系统中相互联系,共同发展。文化间的交流和交往对多元文化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孔子学院必须学会“走出去”,摒弃传统“象牙塔”式的中国大学教育,通过服务美国社区民众的方法,开展与其他文化的交往,从而让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形象真正深入到美国民众中去。另一方面,美国的孔子学院要善于发挥优势,创造条件,减少美国民众对自身的误读。针对国外有些媒体有意无意对中国文化和孔子学院的误读甚至“妖魔化”的做法,孔子学院应通过当地主流媒体加强对自身正面形象的宣传,强化自身民间性、非盈利性教育机构的性质,努力做到多方面筹措资金,减少官方参与的力度。孔子学院的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跨文化素养,使自己不仅成为优秀的汉语语言教师,更要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中美和平的使者。
迄今为止,美国的孔子学院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广泛推广顺应了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传播趋势,正在逐步得到美国社会的认可。文化的传播绝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传播,更为明确的文化传播目标可以使孔子学院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构想。作为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孔子学院承担着海外中国文化传播先行者的责任。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决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构想,从文化上看,也是根基于“和而不同”的文化伦理价值。创建一个各民族和谐共存、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理想世界是我国的战略目标,也应是孔子学院的基本文化使命。
参考文献:
[1][4][7] 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3][5][8] 王晓路,等.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 康澄.象征与文化记忆[J].外国文学,2008,(1).
[9] 孔子学院章程[EB/OL].http://www.hanban.edu.cn/kzxy_list.php ithd=xyzc.
[10]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1] 朱永生,彭增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12][13] 陈文殿.全球化与文化个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 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光明日报[N],2002-10-25
[15] 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N].人民日报,2005-09-16,(1).
[16] 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 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
[17] 刘延东.深化合作,创新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在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孔子学院[J].2018,(1).
[18]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EB/OL].http://www.fmprc.gov.cn/ce/cede/chn/zt/9/,2011-09-06
[19] 習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20]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 cn/n1/2017/1202/c1024-29681216.html,2018-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