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虹妃
摘要:普法宣传是电视媒体的工作之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权威,培养公民学法、懂法、守法意识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电视媒体如何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对电视新闻媒体与新闻记者,如何把法治与节目融合在一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媒体;普法宣传;法律
普法宣传工作在电视媒体报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而法律作为人们的需要和信仰,也是实现法治社会的重要条件。今年是“七五”普法的第四年,从1985年的“一五”普法到现在的“七五”普法,已经历时34个年头。一直以来,电视媒体也在加强普法的宣传报道,引导公民依法行使自身权利和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合法地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问题。那么,电视媒体如何让这些法律知识更深入人心,让观众易于接受呢?
电视在视频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公众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在普法宣传工作中,更是起到了主阵地的作用。
(一)电视媒体普法宣传的优势
现在,无论是网络纸媒、新媒体,还是广播电台,都在推行普法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全国各地法治栏目也应运而生,甚至设立了法治频道,这也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节目形态,有法治新闻、法治专题类节目,有法治栏目剧、电视剧等等。现如今的《今日说法》《法治进行时》等节目,都是观众较为熟悉的。这些栏目无不在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电视媒体在新闻信息采集、制作、编排和播出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传播及时,覆盖面广,而且画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且受众不受限制,在普法工作中更能发挥它的作用,这种有声画面结合的形式,经过丰富的人物可以将枯燥的法律法规,进行更深入人心的解读。
(二)注重典型案例和教育意义
普法工作任重道远,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普法必然是关键的举措。在电视节目中,法治栏目的存在广泛,但是专业度和节目的特色并没有那么明显,由此,也不会更好地发挥出普法的作用来。实际上,要做到对所有的案例进行采访,所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这不现实也不可能。那么,在节目的题材选择过程中,更要注重其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如海南新闻频道《说法》播出的专题节目《8亿项目毁了清华高材生》,讲述原海南某规划局的肖某,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多次伙同他人非法收受他人财物1611万余元,后被判处无期徒刑,这类的采访报道发人深省,点醒一片。再比如,2017年的海南优秀法治人物王春兰,从“五五”普法到“七五”普法,已经退休了的她结合儋州市本地实际开展特色普法工作,自编自导自演小品情景剧,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普法工作,让大家在娱乐过程中学法,这样的正面典型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媒体宣传报道。
(三)普法宣传的对象
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全民守法,作为媒体人应该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电视媒体担负着向人民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的任务,作为主流媒体,发挥着舆论监督的作用,各行各业,老老少少,都可以通过相关的报道受到启发。那么,若要做到全面普法:首先,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电视媒体应当正确引导舆论监督,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作用,推行反腐廉政制度;其次,关于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这一块内容是最为重要的,通过报道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案件以案说法,加以警示,正确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
电视媒体在普法宣传中可以宣传法律知识,能够更好地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增强公民的维权意识,但是在宣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报道重点不在普法宣传上
现在的法治类节目宣传形式大同小异,对于法律知识,若是电视媒体枯燥乏味地报道一些法律宣讲活动等,不易于被观众接受。对于一些重要的法律知识点,若是单一地以简讯的形式播出,受众很容易忽略报道的重点,从而导致还没有理解透彻,画面早已一闪而过,这类宣传的效果欠佳。而那些以歌功颂德为主的节目,又让群众倍感疲惫。大部分的节目缺少重点策划,报道过程中重视事件而忽略警示教育作用。如此一来,受众接收不到重点,难以加深印象。法治内容广,信息量大,报道是为了普及法律知识,利用多种多样的载体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让他们在无形中学习到法律知识,形成震慑,那么报道中就应该突出重点,警醒世人。
(二)媒体工作者的法律素质问题
媒体工作者应提升自我的法律意识,从专业的角度进行采访报道,应内容健康,以正面报道为导向。第一,应当做到尊重当事人;第二,对未成年人的报道做到不侵害隐私,不用真名,做图像处理;第三,对于重大案件的报道,一些刑侦手段不得公开;第四,对于血腥暴力的画面要进行处理,确保画面的视觉效果;第五,报道新闻案件应做到以案说法,客观真实,实事求是,不偏不倚。每个媒体工作者心里都应该有杆平衡称,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报道中也要相应地掌握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够做出更专业的法治节目。
(三)过于追求关注度
为了收视率,多数电视媒体不顾节目的要求,案件题材偏向煽情催泪,从而导致失去了报道的初衷。普法宣传是一项法律性很强的工作,作为电视媒体工作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不仅要有法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还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肃宣传报道纪律,规范宣传报道行为。媒体的舆论导向要正确,做到不炒作新闻,不误导公众,报道中不出现让人产生错误的解读。现如今,大案要案是众人追捧的热点,为此大量公开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为了博得关注吸引眼球,更是采访放大化,细节化,导致最终形成的是扒皮式的报道,并无警示教育意义。
在“七五”普法过程中,电视媒体应当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作用,注重法治宣传的重点,不断加强法治文化的感染力。
(一)增强普法宣传意识
电视媒体在普法宣传上,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法合理地开展新闻报道工作。电视法治节目的报道,要合理地去宣传法律知识,帮助群众树立法治信仰,建立深入人心的法治文化。要通过节目给观众普法,用接地气的方式,力争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实,让观众在观看每期节目时都能学到法律知识。海南新闻频道的《司法在线》把法律课堂移到电视屏幕上,通过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对受众的思想行为产生着潜在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也使受众无形中增强了观众懂法、学法、守法的能力。电视法治栏目,通过法律援助、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庭审现场、职务犯罪等等鲜活的事例,让更多的群众受益,了解法律,让他们在一个个新闻中了解法律知识,在一个个案件中得到警醒,这种有意识的普法宣传,丰富的表现力,能够满足受众,为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法治栏目
法治节目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节目的内容要符合党和政府对法治社会建设目标的要求,要树立公民正确的法律意识,倡导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治节目的形式可以各式各样,比如栏目剧、短新闻报道、专题报道等等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都可以宣传法律知识,如央视的《普法栏目剧》采用栏目剧的形态,不仅演绎生动,而且弘扬正气;广西综艺频道的《法治最前线》关注法治,守护公众权益;湖北卫视的《调解面对面》现场为当事人双方化解矛盾纠纷;这些节目以各式各样的形式结合当地的文化,打造出了本土的特色节目。归根到底,大家都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的作用,去普及法律知识,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三)重大主题活动与法治相结合
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抓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电视媒体在法治宣传方面,还可以配合一些大型的主题活动展开,比如每年的公安机关110宣传日,6·26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以及法律相關的辩论赛,青少年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等。电视媒体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把这些大型的主题活动融入到电视节目当中,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报道。海南有很多特色普法的优势,如琼剧、昌江法治黎歌、儋州调声普法,临高哩哩美、哥隆歌等都很贴近群众、贴近基层,利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法律知识,不仅提高了百姓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法律知识。
总之,“七五”普法中,电视媒体应以法治栏目、大型活动、新媒体、法治公益广告等宣传方式,宣传法治精神,歌颂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法治社会的建设中。普法宣传,媒体工作者任重道远,电视媒体要履行媒体的职能,承担起普法宣传的工作,因为深入开展普法工作,不仅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