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视角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2019-09-10 07:22缪巧玲马燕邓巧妹
数字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项目学习师范生

缪巧玲 马燕 邓巧妹

摘 要:当前纯理论的知识灌输,导致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效果不佳。加上传统的大班教学方式、缺乏教学实践次数及教学基础知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培养效果更是大打折扣。结合项目学习注重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两部分进行有效融合的特点,尝试建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方案,对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项目学习;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2-0047-05

收稿日期:2018-12-05

基金项目:岭南师范学院校级一般项目“基于TPACK的师范类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研究”(WY1805)

作者简介:缪巧玲(1989— ),女,福建宁德人,岭南师范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马燕(1960— ),男,云南昭通人,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社会计算、现代教育技术等;邓巧妹(1990— ),女,福建龙岩人,仰恩大学实习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引言

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影响着未来教育的质量,重视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为师范生进入教师岗位后进行信息化教学奠定了前期基础,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停留于“师道尊严,教师具有绝对权威”的陈旧评价方式,应树立新型评价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自信和鼓励[1]。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在系统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学习成就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实践形态[2]。项目学习有利于提高职前教师的学习参与感、实践操作能力,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培养关键之处正在于此。

一、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

以某师范类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二和大三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是“具备现代职業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技能的高素质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师资”。大一学生未经过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大四学生则忙于教育实习或寻找工作,不便于数据收集和实时观察与访谈,大二和大三学生均已完成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故选择以大二和大三学生作为研究样本。

拟定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问卷,问卷以王文君、王卫军[3]及顾小清[4]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定义为基础,结合研究对象以职业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师资为就业定位的特点,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概念的操作化和编码处理,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划分为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A)、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D)、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S)、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E)、信息化伦理与道德(M)这五个维度。

样本按照学号抽取50人进行预试问卷的填写。预试综合采纳了专家对于具体题项重复设置、指标归纳维度不合理等意见,同时对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入访谈,通过访谈发现预试问卷的设置主要是从“教”的角度进行题项设置,但是职前教师大多缺少教学实践经验,使得他们在面对一些题项时不知如何填写,如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维度有个题项为“在教学团队合作中,我能够对彼此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与反思”,对于还未踏上教师岗位的职前教师,大多是没有教学团队合作经验的,这个题项的设置是不合适的,故对整体的预试问卷的题项设计思路进行修改。师范类教育的教学能力大多是通过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来实现的,据此将题项描述从“教”转向“学”。以前面所述这个题项为例,在文字描述上变为“我有自我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能理性分析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并相应调整个人发展规划”,最后形成的问卷结构如表1所示。对问卷的各个层面及整体结构进行信度检验,各层面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在0.7以上,整体问卷信度值高于0.9,符合统计学中对问卷统计的信度规定值[5]。此次调查总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问卷118份,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为96.7%。

将各个层面数值加值后取平均值,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职前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伦理与道德(M)层面分值远高于其他层面,同时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D)、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ID)、信息化教学知识基础(IK)三个层面的数值最低。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当前职前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应用方面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

当前主要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对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繁杂、实验课时少等问题[6]。很多学生表示“现代教育技术”课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虽然这对于知识系统构建有所帮助,但单纯地接收理论知识不利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养成。图、文、声、像是在信息化教学中难以避免要触及的四大核心技术构成要素,但当前大多数的培训却很少能够针对这四个要素分别进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很多教师缺乏某个方面的技术应用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实践机会不足

微格教学、教育实习、见习、研习是师范生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微格教学课程学习方面,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是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出于课堂控制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7]。在教育实习、见习、研习方面,很多实习学校担心实习生授课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极少让其职前承担主要教育教学任务[8]。

(三)信息化教学知识基础不够扎实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碎片化的知识获取已经成为移动学习的新特点,但这种知识获取方式让学生容易形成浮躁的心境,追求知识的速成但缺乏对知识体系的系统建构。由于当前主要通过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来对教学知识进行传授,而这些课程比较多的是教育理论的传授,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部分却较少涉及,学生觉得理论知识枯燥、乏味、缺少实用性,从而导致职前教师忽视教学知识基础的积累,产生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没有用的思想误区[9]。

(四)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能力欠缺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10]。而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则是在教学环境中将技术成分纳入思考范围,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思考是否需要运用技术手段来帮助知识的理解,若需要运用技术手段,那么需要选择哪种技术最为有效等问题。教学系统设计虽然在性质上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是在很多师范生教育中普遍偏向纯理论的知识传授,在知识速食盛行的环境下,纯理论的学习又不能够让大多数的职前教师所接纳,认为纯理论的学习枯燥无味是当前职前教育中急需更正的错误观念。

二、项目学习视角下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刘景福、钟志贤认为项目学习的实施步骤包括选定项目、制订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11]。闫寒冰认为项目学习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步骤为设计项目、分组分工、制订计划、探究协作、制作作品、汇报演示和总结评价[12]。通过对比当前两种项目学习的主流实施步骤,可以发现项目学习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强调通过学生的协作与分工,完成对作品的制作与展示。

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之处还是在于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参考闫寒冰的项目学习的实施步骤,构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从设计项目、分组分工、制订计划、探究协作、制作作品、汇报演示和总结评价这几个方面着手,结合培训时间,形成了项目学习视角下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方案。以理论结合实践为核心,让学生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一)设计项目

顾小清认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由基本信息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理念/职业道德/伦理及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这四个方面组成[13]。信息化理念/职业道德/伦理的培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受教学环境、社会环境、群体信息化理念等因素影响。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受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与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所影响。基于此,可将培训分为四个项目:信息化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实践。

(二)分组分工

对参加此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这20名学生进行培训前的测试,通过交流讨论确定分组分工,将其分成4组,每组选定一个小组长,负责对学员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监督与反馈。告知学生在此次培训后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信息化教学实践,而这个汇报是基于项目一至项目三的基础上的。

在培训过程中,职前教师要思考应选择什么知识点进行教学,针对的教学对象具有什么特征,是否需要借助技术手段来帮助知识的理解,是否需要制作或收集教学资源,怎么运用培训中学习的知识与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等问题。在项目四中将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通过模拟教学的形式进行展示。

培训场地使用的是师范专业多功能实训室,学生位置的布置采用的是圆桌的形式,方便进行探究协作式学习,同时教室自带的录播系统方便学生将个人的教学实践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学生教学实践完毕后即可将录下的视频进行播放,以观察学生的教学实践情况。行为观察室与实训室之间用单面镜隔开,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协作探究情况。

(三)制订计划

培训过程分为四个项目实施:项目一向学生传达当前主要的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方法实施过程的注意事项;项目二包括了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及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这两个部分,通过让学生知道这两种教学设计有哪些环节、要注意处理哪些元素间的关系、怎样设计相应的教学设计等问题,使学生具备较好的教学设计能力;项目三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个部分通过课件的制作与开发、图片编辑与处理、动画的设计与制作、视频的编辑与处理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图、文、声、像处理技术,将这些技术操作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项目四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操作的部分,学生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制订将前三个项目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最后通过项目四将这个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学生真正明白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怎么回事、信息化教学设计有什么作用、怎么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将技术真正有效地融合于课堂教学之中。

(四)探究协作

小组在选定教学内容之后,依据培训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制订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而这个制订的过程就需要小组成员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分工協作,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对象特征、教学环境进行分析,同时对教学过程是否需要运用技术手段辅助、需要选择哪种技术辅助教学进行论证,通过论证确定需要搜集哪些素材、制作哪些教学资源、采用怎样的课程导入方式开始教学等问题。探究协作式的学习发挥了每个小组成员所长,同时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学习参与感,大家都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部分,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也有所加强,而这种荣誉感使得成员对于培训内容有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五)制作作品

培训过程中每个项目都要求各小组形成相应的成果:项目一要求小组通过探究协作、搜集资料、小组讨论总结每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特点、优缺点、适合具有哪种特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信息的搜索、小组讨论、探究协作最后形成一个总结汇报;项目二要求小组通过观看两种当前主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下的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对两种教学设计的特点、步骤、适用环境、教学内容的选择等进行思考与归纳;项目三课件的制作部分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小组制订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制作相应的课件、微课;项目四则综合运用前三个项目的内容,将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形成模拟教学。

(六)汇报演示

在项目四阶段,每个小组将各自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在录播教室中进行实施,通过先进的录播系统,将教学过程录制下来,给予每个小组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每个小组拥有一整节课的时间实施各自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小组进行模拟教学后,将录播系统中录制下来的教学视频下载,在第二节课中播放该教学视频,让所有的培训对象观看,小组成员要对模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结构严谨度、技术运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等问题进行记录。

(七)總结评价

观察实录视频,对每个小组的模拟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价,每个小组成员能通过这个过程发现自身在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正。同时,汇报演示总结出来的问题更能够让学生发现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的实践总结,自己找出问题所在,这时教师再给予总结评价并加以引导,学生对问题才有更为深刻的印象,所做的评价也就更能深入骨髓。

参考文献

[1]孙众.职前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基本功能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7):94-98.

[2]郭华.项目学习的教育学意义[J].教育科学研究,2018,(1):25-31.

[3]王文君,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3):67-74.

[4]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5]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6]赵呈领,贾永娜,程明凤.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142-146.

[7]王德才.高校大班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4):44-47.

[8]贺永平.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9):49-52.

[9]何济玲,江玲,陈仕品.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3):46-49.

[10]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12]闫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3]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2-18.

(责任编辑 乔磊)

Abstract: The current infusion of purely theoretical knowledge has led to a poor improvement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informatizational teaching competence.In addition,due to the impacts of various factors like the traditional large class size teaching methods, the lack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eaching,the training effect is greatly reduced.Project-based learning pays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use of knowledge;it can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two parts of theoretical learn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Therefore,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establish a program to cultivat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informatizational teaching competence.Besides,it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the program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ir informatizational teaching competence.

Key words: Project-based Learning;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informatizational teaching competence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能力项目学习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小学语文运用微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探讨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