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摘要: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之中,教师是物理课堂的核心,学生在其中扮演者从属者的角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不是主动地进行物理学习,而是在教师的逼迫下进行的。这就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差,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而新课程的理念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执行者,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物理学习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中物理相较于前一阶段的物理学习,其难度、知识连贯性都有较大的提升,很多学生由于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刚入学时,就对物理产生了畏惧心理,所以其学习热情很差,而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物理教学中的作法,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新型教学媒体,开展生活化教学,对物理课堂进行革新,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物理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于如何采用具体的教学手段来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弱化教师主导作用
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师在物理课堂中所占的地位过于重要,这导致学生的作用被弱化,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除此之外,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很多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坏习惯,其只会跟着教师的步伐前行,每当涉及到需要自学的概念时就会感觉无从入手,这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弱化教师的作用,让学生能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开展自学。
例如,在进行《弹力》这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开展这一课的自学,教师可以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进而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生活中自己见到的弹力现象解答这几个问题,从而达成对本科知识的学习。如针对本课,教师可提出问题:1、形变是什么?弹性形变又是什么?2、世界上有没有一种物体永远不会发生形变呢?3、弹力是如何产生的呢?4、弹力的大小方向怎么确定呢?5、胡克定律是什么?其图像又有什么含义呢?像这样,让学生从这五个问题的探究入手,以教材、弹簧和皮筋作为探究工具,对这一课进行自学,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结合新媒体技术,革新物理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教育行业也是如此,物理教师要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在教学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从而达到活跃课堂的效果,提升物理课堂的生动性。
例如,在《电流的热效应》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电炉丝与电线通过相同电流时两者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电炉丝在通电时会发红光并发热,而电线却没有明显变化,再让学生观察被烧断灯丝的白炽灯,让学生讨论灯丝是怎么断的,然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由于电路短路导致发生火灾的新闻,让学生感受电流的热效应的应用和危害。像这样,通过使用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学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相关课程的探究热情。
三、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保证学生能掌握高中阶段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性内容,还要能将课堂所授的相关知识活用到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所以为了达成这一新的教学目标,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做到从物理中体会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物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解《重力势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重力势能的作用,教师可以播放在建筑工地使用的打桩机从高处锤击地面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打桩机的重锤被送到高处时落下时,为什么重锤可以将水泥桩砸入地基中,然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高空抛物的危害,让学生感受重力势能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系统,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根金属棒从太空射向地面,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破坏力。通过让学生对这些例子的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将日常中发生的事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意识,增进学生的物理知识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体现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结合新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相关的技术,革新物理教学模式,提升物理课堂的趣味性。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开展生活化教学,在日常教学之中融入生活化的案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廣宏.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158.
[2]贺素清.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