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霞
摘要:培智教育旨在提高智障生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其独立自主意识,使其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鉴于智障生个体差异较大,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很难完全满足智障生的学习需求,亟须采取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来填补短板。个别化教育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关键词:培智教学 个别化教育 方案 实施
引言
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刀切、没有针对性的现象,这对智障儿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本文主要论述在学校教学形式设置、资源配置、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一些见解和体会。
一、开展个别化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学生心理机能发育成熟为前提,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内,讲授适宜的知识。但培智班级学生知识水平差异较大,教师因此会产生困惑。
其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较大差异,教师不能统一制定学习目标,也不能针对大部分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因为,他们的能力水平并不呈正态分布,没有规律可循。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如果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就必须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给每一位学生做发展性评估,从而实行个别化教育。
最后,智障学生精神发育迟滞,有许多典型的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为多动、口音不清地发出连续的声响、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不能自觉地按老师的指令做事,需要监督。个别学生在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会出现躁狂。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能保证一堂课持续高效运行,势必要分出许多精力来处理一些突发事件,这样会大大降低课堂实效性。因此,培智教育实行个别化教育势在必行。
二、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
前期准备工作:通过访谈家长及学生本人,搜集学生各方面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成长环境及家庭教养方式(这可能是学生产生情绪行为问题的根源)。调查学生的兴趣,如最喜欢的食物和物品、最不喜欢的食物和物品、最怕何种惩罚等(这些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强化刺激物或替代物)。
前期评估:多渠道、多途径地做好学生现有水平的评估。可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观察,将学生一些典型的行为特征记录下来,结合家长及周围人的意见进行相关分析。可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将言语和操作能力进行比较,对分量表如知识、领悟、词汇、图片填充和图片排列等代表性测验重点分析,发展优势项目,带动补偿缺陷项目。同时针对运动、感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几个领域做发展性评估,分析出障碍类别,划分重点学习内容,找出学习的优势领域,能对学生以后的康复训练阶段提供方向和支持,从而为进一步促进学生有效性发展提供对策。
方案制订:根据前期的调查和评估,制订短期和长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尽可能的详细具体、积极有效、多层次统一,最重要的是能够量化评估,这样能够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反馈信息,从而调整个别化教育的内容,帮助智障儿童按层次、有序地发展成长。长期目标如:日常不良行为矫正,降低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加深对正确行为的认识,使学生对适当行为有积极的理解和认识,体会到积极健康行为的乐趣;社会适应行为矫正,通过适时、适度地交换座位改变学习、活动、排队等常规中的位置,让其适应由改变带来的心理变化,增强环境适应能力;语言矫正,养成听话时与讲话者对视的习惯,加强目光交流,逐步形成先听明白再表达的交流习惯。短期目标如:让其对周围人形成客观的认识,缓解消极的抵抗情绪,鼓励积极应对行为;减少紧张时无意识狂躁和上课无意识小动作的次数,帮助建立对周围人的友善与信赖;课堂上,时刻注意纠正其在课堂回答问题时紧张、声音低的现状,提高积极应对行为频率,并进行奖励,强化正面效果;培养与周围熟悉的人主动交往行为。
个别化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建立在教育目标的基础之上,要考虑学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教学环节、方法。我校目前采取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比较有效的有模仿演示法(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表演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一遍遍地模仿练习)、情境陶冶法(设计特定情境,学生置身其中,调动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和抑制)、运动干预法(在运动中加强感官统合训练,提高身体平衡性和灵活性)、心理技术干预法(采用强化、惩罚、消退、行为渐隐和塑造等行为技法,提高积极行为发生频率,改善不良行为习惯,通过认知疏导纠正错误观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支持等)。教学环节的设计新颖独创,如拍摄学生生活中一些积极的日常行为片段作为导入,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活动中,利用有利情景随时随地地开展教育,制作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件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个别化教育
我校培智部师生比例为4∶1左右。在个别化教育具体实施方面,早前我校实行责任承包制,即由班主任协调组织,将名额分配到各课任教师身上,大家责权分工、目标明确。这样做可以保障每位智障儿童都能得到个别化教育的机会,其特殊需要得到尽可能的满足。但弊端也有很多,如在课堂学习时或参加集体活动时,只有一位或两位老师在场,他们对责权范围内的学生比较了解,对其他学生了解度、关注度不够,间接地降低了课堂实效,造成智障学生的特殊需求延迟满足。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校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即集体教学为主,协同教学、分组训练为辅,一对一教学为补。
1.我校主要实行集体授课制。教师对全班学生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分层,设定相应的难度等级,进行结构化教学。基本上每一位智障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如针对学生上课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上课时设计直观性强、趣味性足的教学形式,强化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纠正其在课堂回答问题紧张时发出“嗯嗯”声音、扳手指的行为,减少发声和扳手指的次数,并进行奖励,强化正面效果;针对表达与交往有缺陷的学生,在课堂学习和日常交往中,注意与他对话时的目光交流,善意地、微笑地对视,帮助他建立信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行为交流环境,以正面鼓励为主,以善意暗示为辅,建立信任关系,改进教育康复的水平和效果。
2.在集体教学的同时,将学生按能力分组。在活动时采取协同教学,一人主讲一人辅助的方式。主讲老师按既定的教學设计授课,辅导老师负责维护活动课秩序,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反复练习,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巩固、提高。主讲老师和协同老师相互配合,一节课下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关注和指导。
3.对那些在某些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或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学生实行“一对一”教学。目前我校配备了大量的功能室,如多感官统合训练室、认知能力测训室、听力语言个训室、听力检测室、家政教室、蒙氏教室、康复训练室、情绪发泄室、音乐干预治疗室、沙盘游戏室、心理测量和心理咨询室、心理发展评估室等,这些资源的配置为我校开展个别化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个别化教育的意义对特殊孩子来说,并不是指他们学会了多少字,会做多少道练习题,情感得到多高的升华,而是指在课堂上,孩子的身心缺陷是否得到补偿,能否愉悦、和谐地发展,语言交流理解能力、生活适应能力是否得到了相应的训练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归根结底就是让学生学会自理,学会生活,个别化教育功能就是使这些残疾孩子身心缺陷得到补偿,同时促进学生心理按顺序阶段性地健康发展。
目前,校的许多特殊教育学个别化教育正处在推进和发展阶段,并呈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需要家长配合的时候,家长没有按要求完成与老师的配合;学校个别化教育的资源没有形成整合;教师教育理论和方法需要完善;学校实行个别化教育的机制和制度要进一步改进;个别化教育使教师工作量增加、压力加大,教师容易疲惫和倦怠等。在特殊教育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这些问题造成的矛盾正逐渐被缓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个别化教育发展的需求将引领着每一位特教教师成长为一名全能型的特殊教育专家。届时,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将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云英.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张文京.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3]刘全礼.个别教育计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