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倩
摘要:本文运用德国功能主义作为理论依据,分析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这首经典的五言诗的19种英译本中的动词翻译方法,以对总结唐诗翻译的技巧和相关原则进行探讨,并为今后的唐诗翻译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关键词:《登鹳雀楼》;功能主义;动词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1-0030-02
0 引言
在翻译领域中,文学翻译难,译诗更难。因为诗是文学文本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其特殊性不仅表现在音韵、节奏等“外在可感的形式系统”,也存在于其意境、情志等“内在理念的非形式系统”(刘宓庆, 2005)。经典诗歌的翻译很困难,诗歌动词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首诗歌的翻译质量以及英语读者对该诗歌的理解。《登鹳雀楼》这首诗歌的翻译版本较多,十九个译本集中分析的文章几乎没有。
1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对等理论的基础上增添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遵循目的原则、忠诚原则和连贯原则。翻译是一项出于目的的交际活动,翻译的技巧、策略和方法都围绕目的而产生。译文是“在目标语境中为目标目的和目标读者而创立的文本”(Vermeer,Han.J.,1987)。即翻译时一定要考虑译文的目的、目的语读者和目的语语境三个要素。每个译者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每个译者的思想方法、内心活动也各不相同,因而在翻译时,各自的目的也不一样,都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和目的进行翻译。
诗歌翻译不仅是简单的字面翻译,还涉及到文化传播和意境传递。在翻译中国的唐诗宋词时,应把握好原则,但也不要一味迎合西方文化。
2 《登鹳雀楼》中动词翻译的分析
2.1 “白日依山尽”中的“尽”的翻译
“尽”是“消失”、“沉没”。“沉没”直译是“sink”。在英语中,“mountain”和“sink”搭配不当,因此“sink”不合适。在19种译文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是“glow”,发光发热。原诗中所表达的意境是夕阳慢慢落山,而不是夕阳绚丽夺目,因而“glow”也不合适。真正做到意思符合原诗又意境相符的只有“cover”、“nestle”、“fade”、“rest”和“end”。“is gone”表现出夕阳已经落山,而诗中太阳正在落山;“end”是“结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太阳是一个神,永远不可能结束,它的力量是无穷的;“cover”和“nestle”都表现出了山和夕阳的空间位置关系。山遮住了夕阳,但“cover”和“nestle”没有体现出夕阳快要落山;“fade”这个词主要描述出夕阳快要落山的景象,尽管没有表现出和山的空间位置关系,但译者Turner运用介词“along”和“fade”来搭配,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这一景象是作者正在目睹的,夕阳正在西下,则“fade”应该变成“is fading”与原文的意境更为贴切。
2.2 “黄河入海流”中的“入”的翻译
“入”是流入、流去。在19种译文中,只有Turner采取了直译的方法,将“入”译成“join”。但诗中,“join”则没有反应出黄河水奔流不息的状态。“drain”一词虽表现水的动作的词语,但是该词通常描绘小水滴,与滔滔河水不符。“go”、“roll”、“speed”等词均不能和水搭配,从英语语法上是不对的。“empty”有“空的”、“没有的”的意思,这在中国传统的观念来讲,是一个大忌。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有繁衍不息之寓意。无论怎么流,也不会河水流空,因而绝对不能使用。“flow”是被选用最多的一个词语,使用十次,有的用的是现在进行时态,大部分用的是一般现在时。“黄河入海流”是作者站在鹳雀楼上正看到的壮丽的景象,采取现在进行时才能表达原作者的意思。在众多譯词当中,“surge”这个词正是“汹涌”之意,但需变成现在进行时“is surging”则能完整表达出诗人描绘的画面,让西方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3 “欲穷千里目”中的“穷”的翻译
“欲穷千里目”表达的是作者想把千里之内的风光尽收眼底的愿望。“穷”是“尽收”、“饱览”。在已有的译文中,很多译者把诗句中的副词“欲”译为动词,如“want”、“desire”这些理解均不正确。“acquire”、“widen”、“get”和“command”在英语中跟“风景”一词在搭配上不符合逻辑。该句表达的是作者的一个愿望,既不表示结果,也不表示动作,诗人在登上鹳雀楼以后,发现风景很美,但是还想把千里之内的风景尽收自己的眼底。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说,是“欣赏”、“享受”的意思,这也正和选取19种译文的大多数译者所想的一样,使用“enjoy”一词。
2.4 “更上一层楼”中的“上”的翻译
如上节所讲到的,“上”是“登上”的意思。在19种译文中,“take”、“scale”、“come”和“have to be”等词就翻译的不妥。“step”、“climb up”“go ”等都能表达“登上”之意,“climb up”可能更符合西方人的思维和词组搭配习惯。只是在时态方面,由于和第三句是条件状语从句的关系,因而需要使用一般将来时,即“will climb up”是比较适宜的译法,如表1。
3 结语
通过分析《登鹳雀楼》19种英译本的动词翻译,可以看出诗歌的译文既要正确无误地表达原诗的意思,又要绘声绘色地传达原诗的意境。译者明确翻译目的之后,把握好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目的语的语境,将中国更多的脍炙人口的诗歌展现在西方读者的面前,才能让读者在对等的环境下,走进中国诗人所勾勒的绝美意境。
参考文献
[1]Bassnett.McCuire, S.Tanslation Studies(Revised Edition)[M].New York:Routledge,1988.
[2]Vermeer,Han.J.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ion?[J].Indian Jornal of Applied Lingusitics,1987(2):29.
[3]陈玉龙,王晓燕.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231-233.
[4]孔中敏.从功能语法的角度浅议《登鹳雀楼》一诗的两种英译本[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05):101-102.
[5]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编辑:陈静姝)